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与张德二先生相识、相知已有很长时间了。1980年代后期,我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工作不久,几次到那时还在气科院气候所张先生位于三楼的办公室造访,留下的深印象就是她不大的办公室被几乎到屋顶高的卡片柜和档案资料堆满,只给自己留出细窄的过道以便于翻找资料。这样的场景使我第一次对气象学家从历史档案中研究气候演变规律有了切身的体会。随后近20年过去,虽然我们先后离开气科院,但由于我们共同属于九三学社中国气象局支社,也偶与她的研究生研讨一些气候变化方面的问题而有了更多的接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濒浩渺无垠的太平洋,西有崇山峻岭、戈壁沙漠这些天然屏障.但是,中华文明绝对不是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相反,中华文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没有中断过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而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交通动脉,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3.
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流经甘陕川渝鄂豫六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汉江,又称汉水,古代称沔水,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我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大河。汉江具有水量丰沛、流域面积广、流经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盛的特点。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冢山),全长1577公里,东南流经陕西汉中、安康,出陕西后进入湖北西北部,在丹江口与汉江最大的支流——丹江汇 相似文献
14.
15.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22-24
根据历史记载,考古学证据及古气候代用资料,分析了2100-1800 BC中国降水量的突变。结果显示:夏朝立国(2070 BC)之前有一个多雨期(洪水期),"大禹治水"标志着洪水期的结束。夏朝立国前后转为干旱,在不到300 a内降水量减少20%,因此可以认为是一次气候突变。有证据表明,从洪水到干旱的气候突变可能造成了中原以外地区许多考古文化的衰落,但是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海峡两岸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2012 年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教育研讨会”于2012 年11 月22 日至24 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议题是:海峡两岸高校及科研院所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的教育与普及、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中华文明探源、地貌与地表过程、资源环境保育与治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18.
近日,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原厅长卫斌著述的《中国石器时代藏品鉴》一书出版。河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为该书题词:"寻中华文明之根,探中原文化之宝"。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