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5篇
  免费   1322篇
  国内免费   2201篇
测绘学   993篇
大气科学   649篇
地球物理   888篇
地质学   5731篇
海洋学   694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67篇
自然地理   662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0年   5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7篇
  1945年   5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对唐古拉山口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资料和TL、^10B-^26Al-^21Ne及^14C测年数据,对区内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二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中一晚期的末次冰期)和二次全新世冰进(即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但在唐古拉山口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的冰川遗迹,由于高原隆升的滞后性和冰川发育的延滞效应及“亚洲干极”的耦合,推测仍只发育局部冰川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古今雪线由高原边缘向腹地升高,唐古拉山地区高出边缘1500m左右,生动表现了“亚洲干极”的作用;广泛分布的湖群说明羌塘地区是一个大江大河尚未伸入的内流地区,意味着青藏高原是个年青的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对高原腹地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地减小。  相似文献   
102.
中酸性岩浆体系成矿流体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流体成矿作用角度出发,与酸性岩浆体系有关的成矿流体可以分为:酸性岩浆硅酸盐熔融体,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硅酸盐熔融体及其分异的流体,酸性岩浆熔体分异形成的热水成矿溶液。酸性岩浆体系主要提供热源和部分矿质,其提供的热源驱动地下水淋滤、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地下水热液成矿流体。变质岩混合岩化形成花岗质岩浆过程中所形成的混合岩化成矿流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上述不同成矿流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早古生代形成了一条碰撞造山带,该造山带结构保存较完整,可分辨出深俯冲板片、火山岛弧带、蛇绿杂岩带、岛弧深成岩带等组成单元。其中,俯冲板块主要由中元古代鱼卡河岩群和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成,在寒武纪末-奥陶纪可能全部或部分俯冲到岩石圈深部,发生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火山岛弧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等组成,成岩时代为晚寒武世-奥陶纪。蛇绿杂岩带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玄武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形成于弧后扩张脊构造背景,成岩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岛弧深成岩成分变化较大,由闪长岩变化到花岗岩,成岩时代为奥陶纪。而造山带北侧的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则具有双层结构,由德令哈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构成基底,盖层为全吉群。  相似文献   
104.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II):模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首先,基于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上得到的绿片岩三轴流变试验曲线,采用五元件线性粘弹性模型对表现为粘弹性流变特性的曲线进行了辨识,获得了绿片岩的粘弹性流变参数;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粘性元件,并将其与塑性体并联起来,得到一个新的非线性粘塑性体(NVPB),该体能充分反映岩石的加速流变特性:同时,将NVPB模型与五元件粘弹性模型串联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绿片岩加速流变全过程曲线,对提出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材料参数。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显示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5.
连续暴雨过程中的中-β尺度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晶  张丰启  吕守敏 《气象》2005,31(10):72-75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威海市2004年8月4日夜间到6日早上连续3天暴雨大暴雨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5日夜间的中-β尺度大暴雨过程,发现此次降水是发生在副高边缘的高能量堆积区,冷空气的侵入是前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而地面辐合是导致强降水再次出现的主要触发机制,充沛的水汽输送、聚集的对流有效能量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地理认知的GIS数据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邬伦  王晓明  高勇  刘瑜  史文中 《遥感学报》2005,9(5):583-588
将G IS相关认知活动分为类型分层、实体分层和地理实体的具体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G IS数据元模型的结构进行描述。该数据元模型可以较好的实现地理数据不同层次的语义表达及数据间一定程度语义关系的表达,并有利于不同尺度地理分析和决策所需相关地理信息的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107.
ArcObjects和XML的元数据库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ML是一种可扩展性标记语言,主要运用在数据的表达和存储以及数据的转换和共享等方面。本文介绍了XML的特点和空间元数据库的作用,讨论了GIS数据库中元数据的标准和内容,结合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论述了XML在空间元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的运用,利用ArcObjects技术实现了元数据的建立、管理与分发。  相似文献   
108.
东亚南亚夏季降水对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洪蕾  张铭 《气象科学》2005,25(4):331-337
利用IAP AGCM-Ⅱ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对东亚和南亚夏季(6~8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4月该海温呈正异常时,中南半岛和我国东部降水将明显偏多,孟加拉湾附近降水偏少;而该海温呈负异常时,则我国华中和孟加拉湾附近降水偏多;对以上海温异常最敏感处为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附近地区,其中前者降水与该海温异常呈正相关,后者则呈负相关;该海温异常还会在中高纬地区激发出强迫波列。  相似文献   
109.
1998年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80,自引:12,他引:80  
王建捷  李泽椿 《气象学报》2002,60(2):146-155
文中利用观测资料 (包括部分‘四大科学试验’资料 )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 ,对 1998年 6月 16~ 17日发生在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地区的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 :(1)本次梅雨锋暴雨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中 β尺度低压南侧的中尺度辐合线上 ;在弱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下 ,梅雨锋中α对流云系中有数个中 β尺度云呈塔状强烈垂直发展 ,它们是造成暴雨的中 β尺度对流系统。(2 )基于加密探空观测的对流有效位能计算显示 ,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地区的强暴雨发生前 ,最大对流有效位能可达到 2 6 0 0J/kg ;通过时间加密的探空观测有可能捕捉对流有效位能的中尺度变化特征。(3)利用高分辨率模拟结果对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的暴雨中β尺度对流系统 (中 β降水云塔 )的结构分析显示 ,强烈发展的中 β降水云塔为有利的中尺度动力配置结构 ,即对应着一个狭窄的、从地面伸展到 2 5 0hPa的正涡度区 ,其 1.5m/s的垂直上升运动与低层强辐合和高层强辐散相伴随。(4)通过分析与诊断 ,提出了低层中尺度辐合线上强烈发展的梅雨锋暴雨中 β尺度对流系统的气流运动图像 ,即 :在对流层低层 ,空气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流入中 β降水云塔区 ,在云塔中垂直 (略向东倾斜 )上升 ;靠近云塔南 (北 )侧边缘的上升气  相似文献   
110.
用一个耦合的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植被模式模拟中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中考虑了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而其他强迫条件均取成现今值。结果表明,耦合的模式能够模拟出较今强的大尺度夏季风,特别是亚洲-非洲季风,而其他季节和区域的变化值一般都比较小。季风环流和季风降水都大幅度地增大了。结果还显示,耦合模式模拟的大尺度季风系统的变化同单纯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结果非常相似,但是,在非洲北部季风区耦合模式模拟的降水和温度变化较单纯大气模式模拟的值要大,而且,耦合模式模拟的冬季降温值要比单纯大气模式模拟的结果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