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382.
陈笑媛 《贵州地质》1994,11(3):218-223
本文论述了贵州沿河土地坳中奥陶统牙形石生物地层,该地中奥陶统(十字铺组和宝塔组)地层发育,岩性以碳酸盐类为主,牙形石较丰富,其牙形石组合面貌与扬子地区基本一致,系属北大西洋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383.
湘中桃江中奥陶统黑色岩系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饶雪峰  范德廉 《岩石学报》1990,6(3):78-86,T001
桃江中奥陶统黑色岩系主要由黑色页岩等七类岩石组成,主要矿物为伊利石、绿泥石、玉髓等。该岩系经历了强的晚期成岩作用。碳同位素(δ~(13)C=-9.35~-20.13‰)等特征表明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了富~(12)C的成岩碳酸盐矿物。黑色岩系富Mn、Ba等元素,B-V图解表明它们为海相,V/Cr值表明其形成于还原环境。湘中中奥陶统黑色岩系的空间分布、几何形态等表明其形成与氧最小带有关。  相似文献   
384.
广西菜子岩剖面处于台地边缘地带,含有底栖生物及浮游生物化石。综合岩相、生物相等资料,按牙形石带时限讨论了该地区吉维期—弗拉斯期早期主要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吉维期早期(相当于东岗岭组)经历了持续的海侵,大致下varcus带末期可能出现短暂的海退;“谷闭组”下部岩性复杂,海平面波动强烈,其中较大规模的包括了发生于上varcus带的海退(即吉维期中期海退)及下hermanni-cristatus带初期的海侵。吉维期晚期地层含有丰富的床板珊瑚以及其他礁体生物碎屑,产层孔虫、海百合等,意味着这个时期研究区可能处于礁前的上斜坡部位。“谷闭组”上部(牙形石falsiovalis带至transitans带下部)的岩性为中—薄层与厚层的灰岩互层,以正常的底栖生物为主,反映了由原来的礁前到滩前的变化,但水体深度在中—晚泥盆世界线前后可能总体相似。融县组(底部)以浅灰、灰白色的中—薄层至厚层—块状灰岩为特征,其沉积始于牙形石transitans带中部,证据表明此时海水可能变深。菜子岩剖面的白云岩位于上varcus带的下部,主要为细—中晶结构,见有灰岩残余以及正常海相生物碎屑。横向上与其他剖面对比表明,广西地区上varcus带可能出现了区域性的海退事件。  相似文献   
385.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徐家圈组内波和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并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主要为深水浊流沉积。其中,徐家圈组主要由灰绿色、黄绿色轻变质细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组成,顶部发育有薄层石灰岩。在该组的中—薄层钙质粉—细砂岩、细粉屑质石灰岩和粉砂质页岩中发现了双向交错层理及纹层倾向与区域斜坡倾向相反或有较大夹角的单向交错层理,其中双向交错层理形态丰富、纹层清晰,其纹层倾向有沿斜坡向上的,有沿斜坡向下的。在深水环境中,这些交错层理不应是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的产物,而应为内波产生的沿斜坡上下水流交替流动所形成的。从沉积背景、沉积构造和古水流等方面对徐家圈组的内波、内潮汐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其形成于水道不发育的深水斜坡环境,并对斜坡环境中内波、内潮汐沉积中不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8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坡折带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有利成藏区。由于受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性的影响,其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特征十分明显。从储层的沉积相、物性和类型三个方面分别讨论储层对油气总体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生物骨架礁沉积区、储层物性高值区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发育区为目前高产油气井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387.
华北煤矿奥灰突水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是华北地区各矿区煤层开采的重要水害,通过对奥灰突水及相关的案例分析,认为奥灰突水多发生在区域降水量大于700mm的矿区;导水断层和陷落柱是造成突水的主要通道;奥灰水也可以通过补给薄层灰岩而进入矿井;不同层段的奥灰岩,其富水性不同,奥灰岩顶界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针对华北地区煤矿奥灰突水特点,提出其防范对策应是加强不同层位的水文地质探查,重点防范集中导水通道突水,并进行中间层的改造。  相似文献   
388.
孟加拉湾东经90°海岭中上新世以来沉积记录及亚洲季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古生物地层学、碳酸盐地层学、X射线粉晶衍射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印度洋孟加拉湾东经90°海岭上的远洋沉积物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 以陆源物质的粒度为切入点对该区的沉积作用、沉积物来源及其可能的搬运机制进行了探讨, 对过去有关研究区陆源物质的源区和搬运方式作了补充.陆源物质的粒度可作为东南季风或赤道东风的替代性指标, 其变化不仅反映源区的火山活动情况, 而且指示了风力的强弱.陆源物质的多少则主要取决于青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的剥蚀情况和地表径流的强弱.二者之间通过高原隆升及其引发的环境效应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89.
390.
杨颖  马昌前  王世明 《地质学报》2019,93(12):3183-3196
中扬子宜昌黄花场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内出露多层钾质斑脱岩,斑脱岩以伊蒙混层黏土矿物为主,同时含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磷灰石及铁质微球粒等,地球化学成分具有高钾、岛弧火山岩的特征。五峰组底部第一层斑脱岩ε_(Nd)(t)为-3.83,锆石U-Pb年龄445.4±2.0Ma,锆石ε_(Hf)(t)介于2.7~7.3之间,加权平均值为4.67±0.89,t_(DM2)值965~1249Ma,加权平均为1127±55Ma。五峰组中第八层斑脱岩ε_(Nd)(t)为-7.92,锆石U-Pb年龄444.1±2.2Ma,锆石ε_(Hf)(t)介于-6.6~-11.2之间,加权平均值为-8.74±0.88,t_(DM2)值1840~2130Ma,加权平均为1973±55Ma。斑脱岩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元素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可能来自于早古生代扬子北缘秦岭地区的火山爆发,同时也限定了临湘组和五峰组界限年龄为(445.4±2.0)Ma,这些斑脱岩的频繁出现预示着晚奥陶世生物灭绝更替等重大地质事件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