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344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莫济海 《地球》2013,(8):96-98
本文概述了冲木达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结合区域的成矿演化分析其成矿远景,同时指出冲木达铜矿矿区范围内可能存在有隐伏岩体,并认为冲木达铜矿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可望达到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72.
福建省木兰溪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6月,对福建省木兰溪流域11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木兰溪流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门51属68种.绿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有25属36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41.57%;其次是硅藻,有16属21种,占总数的29.70%;蓝藻有5属6种,占总数的26.96%;其他藻类占1.77%.木兰溪流域内,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2.28×106个/L;其中,浮游植物的最高密度(49.67× 106个/E)出现在下游木兰陂段,最低密度(6.31×106个/L)出现在上游支流金溪段.水体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是影响木兰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木兰溪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2.87,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3~0.92,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72~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5~0.86.木兰溪流域下游木兰陂段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污染状态;上游支流苦溪和柴桥头溪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污染状态;流域的其他水体处于贫—中营养化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3.
对河南浙川丹江沿岸龙山时代若干遗址出土陶鼎残片内壁残留的炭化物,开展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该类型器物所盛放或烹煮过的食物来源以及器物的用途.结果显示,δ13C值介于C3和C4类植物之间,表明大部分器物曾烹煮过C3和C4类食物,根据该地区当时为稻粟混作区的状况,推测稻、粟可能是食物的主要来源;结合δ13C与δ15N值表明部分炭化物的生物来源包括豆科类植物、食肉类动物或鱼类资源,说明先民的蛋白质摄取来源较为丰富.因此,当时陶鼎加工的食物种类并不局限于肉类,这表明了陶鼎使用功能的广泛性以及当时人类食物来源的多样性,从而深化了对古代社会食物结构以及生存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新疆小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17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解释裂缝以及其中14口井200余个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裂缝主要为区域性的构造缝,为多次地质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裂缝倾角主要以≥75°的直立缝为主,所占比例超过75%,总体特征表现为裂缝延伸较长(大于20 cm),裂缝宽度主要集中在0.1mm~1 mm之间,所占比例达60%以上,裂缝密度多数在0.6条/米~0.8条/米,未充填裂缝所占比例为90.5%,占绝对优势;工区裂缝主要受岩性和层厚的控制,裂缝主要发育在细砾岩、砂砾岩和薄层含砾砂岩中,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地质认识、古构造应力反演、相干数据体处理对裂缝分布规律进行再认识,预测裂缝发育带.最终对这3种方法进行权重分析及裂缝的综合评价表明:裂缝主要发育在G102-G5-G105、CP3-G103、G9井区、G13及G3井、C502-C67-C501及其南部,总体上呈片状或扇形展布.  相似文献   
75.
靳红兵 《探矿工程》2012,39(Z2):242-245
河南省叶舞凹陷盐矿普查项目,利用水井钻机开展岩盐深孔取心钻探,在ZK0904井取心钻探中取心筒被埋住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并配以适宜的饱和盐水钻井液,成功地打捞上埋住的钻具。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事故的处理过程及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6.
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木那里克铁矿位于阿尔金大断裂南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祁曼塔格群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部分矿体塑性变形较强,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比较明显;矿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和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品位较低(TFe=20%~40%);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该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蒙古黄芪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毛蕊异黄酮(2)、(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染料木素(4)、芒柄花苷(5)、毛蕊异黄酮苷(6)、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8)、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9)、黄芪甲苷(10)、异黄芪皂苷Ⅱ (11)、黄芪皂苷Ⅷ (12)、腺嘌呤(13)、鸟嘌呤核苷(14)、尿嘧啶核苷(15)、胡萝卜苷(16).结论 化合物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8.
王启宇 《地质与勘探》2013,49(5):990-998
英买力凝析气田群区层组划分与对比研究是该地区陆相地层油气藏地质和开发工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精细地质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本次研究采取"取心标准井出发,岩心标定测井,寻找辅助标志层,进行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将隔夹层纳入到同一沉积旋回进行识别、划分对比,以隔层确定小层,并兼顾‘就近、闭合’的原则"展开层组划分与对比,重新确定出更适用于气田开发的气层组、砂层组、小层等划分单元。而对可以作为层组划分与对比辅助手段的白垩系与古近系不整合界面、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顶界以及层组中的隔夹层等的识别,为层组的精细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保证,很好地解决了巴什基奇克组、库姆格列木群的层组划分问题,对英买力地区凝析气藏的后期开发等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为开展铁矿绳钻工艺深孔钻进工艺研究,选择在新蔡铁矿ZK5604勘探孔进行试验.该上部覆盖层第四系及新近系采用普通钻进工艺钻进至668.49m,Φ152mm钻头扩孔后下人Φ114.3mm套管661.82m,后改换XJSΦ77mm绳钻钻进.当钻进孔深730多米后,频繁出现Φ71mm绳钻钻杆和接头断裂现象,造成绳钻钻进中断,下部地层采用Φ94金刚石钻头普通钻进工艺继续钻进至终孔深度1 412m.分析认为:绳钻钻杆疲劳破损、钻孔级配不合理、设备故障和操作不熟练是造成频繁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为该区的绳钻工艺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80.
孙祥  郑有业  吴松  游智敏  伍旭  李淼  周天成  董俊 《岩石学报》2013,29(4):1392-1403
冈底斯东南缘克鲁-冲木达矿带以发育渐新世斑岩-夕卡岩型Mo-W-Cu成矿作用而有别于冈底斯中新世斑岩-夕卡岩型Cu-Mo-Au矿带,但是对渐新世成矿岩石类型及成因以及渐新世与中新世斑岩成矿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此,本文选择矿带内程巴斑岩型Mo矿床及明则夕卡岩型Cu矿床开展了成岩与成矿年代学及含矿岩石成因研究.明则矿区与夕卡岩矿化有关的二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0.4±0.6Ma,表明夕卡岩矿化时代约30Ma,这与程巴斑岩型Mo矿床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所揭示的约30Ma矿化时代一致.明则二长岩的SiO2含量为55% ~57%,K2O含量为2.7% ~5.0%,属于钾玄岩,具有较高的MgO含量(3.5%~6.9%)、Mg#值(57.6~67.2)以及相容元素含量(Cr =34×10-6 ~379×10-6;Ni为48×10-6~116×10-6).而程巴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为65% ~ 67%,K2O含量为3.2%~4.1%,属于高钾钙碱性岩,具有较低的MgO含量(1.7%~2.1%)、Mg#值(49.5~51.1)以及相容元素含量(Cr =20×10-6~39×10-6;Ni为16×10-6 ~25×10-6).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均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与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但二长岩的REE含量明显高于花岗闪长岩,且具有较低的Sr/Y比值(24 ~49),后者Sr/Y比值为54~68.两种岩石均具有类似的Hf同位素组成,二长岩的εHf(t)值为+2.8~+6.8,花岗闪长岩εHf(t)值为+4.2~ +6.1.综合分析表明,二长岩是受大洋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而花岗闪长岩是增厚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二者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幔源镁铁质岩浆与壳源长英质岩浆的混合作用,这种壳幔相互作用导致区域斑岩-夕卡岩型Cu-Mo矿化,但由于该区隆升剥蚀强烈,上部的斑岩型Cu矿体基本被剥蚀而没有保存下来,因此现今表现为斑岩型Mo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