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871篇
海洋学   99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大庙斜长岩的40Ar/39Ar年龄测定呈现出一条典型的马鞍型年龄谱,在中温阶段有二个明显的坪年龄1656±15 Ma和1029±7 Ma,结合其构造位置和全球斜长岩分布来看,它们分别代表了侵位年龄和后期热扰动的时代。密云奥长环斑花岗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716±21 Ma。两者时空上密切相关,代表了裂谷作用初期非造山环境中双模式岩浆作用产物。斜长岩类和苏长岩之间稀土配分模式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明显为同一成因的岩浆分异系列的产物。  相似文献   
72.
吉林省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绿岩带层序、岩石成因以及叠加其上的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的研究,认为绿岩带形成于硅铝壳的扩张环境;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成分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下,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经部分熔融侵位的深成花岗质岩石。由此,提出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裂谷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73.
软流圈     
大多数金属矿床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与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不同的深度产生,因而带来不同的有用矿物组合。例如,金、银、锡、铜、金刚石、铂族元素等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成因的岩浆有关。有岩浆熔融体产于其中的那一个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里发生的过程控制着全球的构造现象、岩浆现象和变质现象。本文用各种方法证实了软流圈的存在。根据最新的观点,软流圈是低粘滞度、低速度、低密度、低质量因数、高塑性、高流动性、高电导性和高地震波能吸收性的一个层。这些特性的异常习性是由于100-300公里深处地幔温度与地幔物质熔化温度互相接近所致。软流圈虽然在全球各地都有记录,但其分布极不均匀。在老构造(如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和北美地台)之下,软流圈表现微弱,或者完全缺失。在加拿大地盾和波罗的地盾之下,软流圈厚约加公里。但在现代构造活动区(如贝加尔裂谷带、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之下,软流圈发育良好,厚约100—200公里。 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的地区是软流圈构造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软流圈顶部的深度从,10—20变化到200公里,厚度则达200—400公里。软流圈顶部的最小深度和软流圈的最大厚度见于贝加尔裂谷带和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这两处是现代构造活动区。介于其间的地区由?  相似文献   
74.
中国中新生代地洼构造与油气矿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构造在中国陆壳上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些地洼型的沉积盆地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夹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之间,这几个地质块体相互作用,使大陆抬升解体,形成滨太平洋外侧的近海大陆裂谷盆地;内侧的稳定沉降坳陷盆地;西北发育内陆山前坳陷盆地和山间盆地;青藏地区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海相沉积盆地和新生代发育陆相山间盆地。由于地质发展史不同,作者又进一步划分了东北、华北—中下扬子、华南、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青藏等九个含油气盆地区。  相似文献   
75.
作为构造活动和古地理演变最为敏感产物的三角洲系列(泛指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广布于不同类型的构造盆地中,盆缘坡度常是构造活动的表现。地貌,扇三角洲的堆叠及其几何学和与之共生的层序组合就成为指示构造活动的一种物理参数。裂谷演化过程中,形成扇三角洲—浊流沉积—辫状河三角洲组合的特殊充填序列。前陆盆地则发育着由深变浅的次深海(或深海)—浅海浊积扇/扇三角洲—海陆过渡—陆上磨拉石组合。走滑拉分盆地中构成特有的歪斜扇体,普遍为向上变粗和变粗又变细的层序。故可以此作为判别古构造性质的物理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76.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秦岭陕南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盆地中主要发育有冲积扇、小型辩状河、河口湾、潮坪、潮下洼地、台地边缘生物滩、生物礁、开阔台地、斜坡和盆地沉积环境。台地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类型岩石组成,斜坡-盆地为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充填。根据沉积作用特征和大地构造差异,在构造活动期和构造稳定期的沉积模式就反映了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根据沉积作用,沉积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和化学资料,论证了当时沉积盆地为南北向展布(与秦岭造山带总体方向垂直),具向东走滑的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为:(1)岩石圈裂前拱起-陆内裂谷早期阶段(Z2-S);(2)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的中期阶段(D1-D3);(3)晚期回返-陆内俯冲阶段(C-T2)。盆地的关闭是由于强烈陆内俯冲,同时盆地被挤压进东西向展布的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77.
新疆额尔齐斯地区裂谷火山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富蕴县西部上石炭统喀喇额尔齐斯组的变质火山岩,是一套多旋回双峰式古裂谷型火山岩.基性成员为玄武岩。酸性成员为流纹岩.基性岩套由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组成.微量元素分配模式证明了地幔成分不均一性;玄武岩浆来自石榴二辉橄榄岩44%的分批熔融;证明古裂谷是在岛弧基础上演化形成。从而说明额尔齐斯断裂带经历了俯冲-碰撞-裂谷三个演化阶段.晚期的碱性玄武岩喷发,标志裂谷作用的消亡.  相似文献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