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2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098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孙殿卿  徐煜坚 《地质论评》1948,13(Z1):152-153
本文所述之区域地理位置、约居东经115°56′-116°与北纬31°11′-32°22′东为皖属之霍邱县,西为豫属上固始县,恰位于两省交原地带,区内出露之地层,大致属于寒武奥陶两纪,就山岭之排列,与岩层之走向可分为南北两部份,马店乡,李家围以南之山岭及西大山,可视为南部,岩层走向与山向  相似文献   
962.
学术界普遍认为吐-哈盆地为板块碰撞作用所形成的压(扭)性盆地。本文研究发现,吐-哈盆地在沉积演化、构造变形、盆地结构、地球物理场及其所反映的壳幔结构等方面都与中国东部张性伸展盆地具有相似的特征;盆地自晚二叠世发育起,经历了两次(P2—J,K—R)持续稳定而漫长的伸(扩)展演化,其间在侏罗纪末期和第四纪早期,盆地伸展与沉积受到两次短暂挤压作用的遏制而中断,同时改造了盆地长期形成的伸展构造。盆地伸展是由于“地幔底辟”作用,而两次挤压作用(火焰山运动和西域运动)则是由于盆地伸展,使其南、北邻区遭受挤压变形而长期积累应力,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发生断裂作用并释放应力而反作用于盆地的结果。从而本文提出吐-哈盆地为张性伸展盆地这一新的观点;结合有关模拟实验结果,同时提出“地幔底辟—盆地伸展—两侧挤压变形与应力积累—应力释放—伸展与沉积中断”的大陆板内地球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式。  相似文献   
963.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生代早期伸展作用的辉绿岩证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出露的辉绿岩墙的SiO2含量为44.34%~49.34%,Na2O K2O(4.32%~6.04%)和Na2O/K2O均较高(2.23~9.15),主量元素反映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总量较低(∑REE=35.71~47.95μg/g),(La/Yb)N高达11.66~14.77,呈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稀土配分型式,基本不显示明显的Eu异常,具有富集地幔源的地球化学特点。对辉绿岩的40Ar/39Ar年龄测定为235.6Ma和203.7Ma。结合塔里木盆地西部,特别是西邻塔吉克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三叠—侏罗纪沉积与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部三叠—侏罗纪时期是白垩纪—古近纪强烈沉降作用的前奏,主体处于伸展背景下的隆起状态。  相似文献   
964.
鸭绿江断裂带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绿江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东侧的一个次级断裂,也是辽宁东部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特点,先后经历了晚印支-早燕山期(T3-J1)左行平移韧性剪切活动、中燕山期(J2-3)早期低角度伸展滑脱和晚期挤压逆冲活动、晚燕山期(K1)至末燕山期(K2)左行正走滑活动、末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N)右行走滑活动等4个阶段.它控制着侏罗纪、白垩纪岩浆岩、沉积盆地和矿产的分布,也控制着白垩纪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喷发.该断裂带为切割地壳硅镁层的深断裂.最大左行平移20 km,最大垂直断距4 km.该断裂带两侧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对比,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5.
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岩矿鉴定以及化学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碣石山岩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岩浆类型、成因以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碣石山岩体的主要岩性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酸性岩,具有Rb、Th、Zr、U及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Ba、Sr、Nb、Ta、Cr、Ni及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等特点,其岩浆类型属壳源的S型岩浆,其形成环境应为同碰撞构造作用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66.
通过对郯庐断裂渤南段3 个分支几何构造样式、断裂活动速率和伸展量、优势伸展方向等运动学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与之对应的斜向伸展-弱走滑改造、斜向伸展-强走滑叠加、持续强走滑拉分3 种构造成因类型,并阐明了不同成因演化模式对圈闭形成、储层发育和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各分支构造-成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渤海南部海域处于地幔隆升导致的南北向引张和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形成的北东向右旋剪切双重应力场中,郯庐断裂的3 个分支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但各个时期局部应力场的不同导致了它们构造特征的差异,进而影响和控制了各分支在油气聚集时期、层位、规模等方面的成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967.
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通过油藏解剖分析油藏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贝尔凹陷油藏从基岩至大磨拐河组皆有分布,主要为断层油藏和受断层控制的基岩潜山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与断裂活动有关的凹间隆、洼中隆、斜坡断阶带上.贝尔凹陷主要发育早期伸展、中期走滑和晚期反转(或长期发育)3种类型断裂,断裂对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主要起3方面控制作用:(1)长期发育断裂为南一段源岩生成油向大磨拐河组运移提供输导通道,早期伸展断裂错断使源储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基岩、铜钵庙组和南屯组储层侧向运移;(2)早期伸展断裂为基岩、铜钵庙组和南屯组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3)断裂活动为不同层位油聚集提供构造背景.在贝尔凹陷断裂控藏有早期伸展断裂遮挡油聚集成藏和长期发育断裂输导油聚集成藏2种模式.  相似文献   
96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various earthquake fault types, mechanism solutions, stress field as well as other geophysical data to study the crust movement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lot of normal faulting type earthquakes concentrat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Many of them are nearly perfect normal fault events. The strikes of the fault planes of the normal faulting earthquakes are almost in the N-S dir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he equal area projection diagrams of fault plane solutions. It implies that the dislocation slip vectors of the normal faulting type events have quite great components in the E-W direction. The extension is probably an eastward extensional motion, mainly a tectonic active regime in the altitudes of the plateau. The tensional stress in the E-W or WNW-ESE direction predominates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the normal event region of the central plateau. A number of thrust fault and strike-slip fault type earthquakes with strong compressive stress nearly in the NNE-SSW direction occurred on the edges of the plateau. The eastward extensional mo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ttributable to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materials in the upper mantle based on seismo-tomographic results. The eastward extensional mo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may be related to the eastward extrusion of hotter mantle materials beneath the east boundary of the plateau. The northward mo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hortened in the N-S direction probably encounters strong obstructions at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margins. Extensional motions from the relaxation of the topography and/or gravitational collapse in the altitudes of the plateau occur hardly in the N-S direction. The obstruction for the plateau to move eastward is rather weak.  相似文献   
969.
高尔旗银铅锌矿床的发现不仅是二连—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找矿成果,而且是寻找隐伏型矿床的重要突破。运用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该矿区含矿岩体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等问题进行约束。含矿岩体主要为似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及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它们具有较高的SiO_2(64.6%~79.12%)、Na_2O+K_2O(5.59%~10.17%)及稀土元素含量,较低的P_2O_5、TiO_2、CaO和MgO含量,Eu具极大负异常特征;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Eu等元素,并且具有较高的εHf(t)值(4.4~14.0)和较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_(DM)~C(424~1 042 Ma),揭示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碰撞后的板块伸展阶段。获得的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06.8±1.9)Ma和(310.4±2.3)Ma,属于晚石炭世岩浆-构造作用的产物,表明该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主碰撞结束,已经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970.
西大别横穿造山带实测地质剖面的基本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出露齐全的西大别地区精确测制了一条比例尺为1:1万的横穿造山带地质剖面。根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和变形样式,将剖面经过的区域从北到南划分出南湾、八里畈、浒湾、新县、红安、七角山、桐柏集和木兰山等8个岩石构造单元。区域构造变形解析表明,在西大别造山带剥露过程中,早期以多幕挤压褶皱和逆冲推覆变形占主导地位,晚期则主要表现为韧性伸展滑脱、正断和走滑改造。结合由榴辉岩推导的热结构特征,认为西大别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样式是一个规模宏伟的、以超高压变质岩为核部并向西侧伏的不对称背形构造,后期的伸展滑脱使其发展成现今所展示的穹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