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46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78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昌都微陆块内部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粗安岩.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踏勘,对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火山岩的SiO2含量为51.36%~58.04%,全碱含量(Na2O+K2O)为5.03%~7.84%,根据岩石K2O,MgO及K2O/Na2O比值判断,属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具高K、高Al、低Ti的特征.本区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Nb、Ta、Ti的负异常明显,整体特征类似于弧火山岩.其稀土总量较高(270×10-6~96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布形态较平缓.岩石具有较高的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150~0.7176和较低的初始钕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i=0.51180~0.51184,εNd(t)=-10.9~-10.2,二段Nd模式年龄为t2DM=1.82~1.88Ga.本区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源区是由俯冲板片所产生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矿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其源区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含少量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及金云母.本区钾质-超钾质岩石虽然与西藏南部的钾质-超钾质岩石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却产于碰撞后的构造背景之下.结合其所具有的弧火山岩特征及时代构造背景判断其为一种"滞后型"弧火山岩,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2.
滇西三江造山带属于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作为古特提斯的演化产物之一,记录了古特提斯洋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关于该带古特提斯洋的属性、时空演化方式和最终闭合的精细时间仍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本文选择金沙江与哀牢山构造带衔接处的点苍山中部偏东北和南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开展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结果显示,点苍山南部的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240.3±1.4Ma,对应的εHf(t)值为-16.2~-8.7;中部偏东北的两个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41.2±2.3 Ma和240.1±2.2 Ma,对应的εHf(t)值分别为-12.0~-5.5和-15.2~-11.7。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点苍山南部的片麻状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起源于该区新元古代变基性岩的部分熔融;而中部偏东北的淡色花岗岩显示出典型的S型花岗岩属性,为泥质碎屑岩在中-低温条件下脱水部分熔融而成。进一步结合整个金沙江-哀牢山岩浆-变质-构造和沉积作用的研究结果,精...  相似文献   
93.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鸡公村地区发育有强烈的基性岩浆活动,但其成因尚未得到系统约束。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成岩年龄为48.2±0.3 Ma,形成于始新世,与区内发育的Mo-Re成矿作用(22 Ma)没有成因联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辉长岩具有高w(Al2O3)(17.78%~18.63%)、w(K2O)(0.90%~1.76%),低TiO2特征,且相对富集LILEs(Ba, Sr, Rb等),相对亏损HFSEs(Zr, Ta, Nb等),显示弧岩浆特征。锆石εHf(t)值在10.0~13.4之间,全岩(87Sr/86Sr)同位素值在0.704 4~0.704 8之间,εNd(t)值在1.6~2.2之间。这些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指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起源于被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次研究认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壳...  相似文献   
94.
库局淡色花岗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中东部,淡色花岗岩呈不规则状、近椭球状侵位于古生代热拉岩组中。其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0.3Ma(MSWD=4.3),时代为中新世。岩石具有高SiO_2、富Al_2O_3与K_2O,贫CaO、MgO、TiO的特征。A/CNK=1.03~1.15(平均1.13),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曲线总体显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呈现低谷负异常,显示具同碰撞S型花岗岩特征,成岩岩浆源自地壳。结合最新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库局淡色花岗岩形成于STDS启动之后的伸展减薄背景下,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
加里曼丹岛位于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之处,是研究两大构造域演化、延伸及耦合的关键地区。梅拉图斯蛇绿混杂岩呈近S-N向分布于加里曼丹岛东南部,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年代学、构造归属及其与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的亲缘性存在争议。本文针对梅拉图斯蛇绿混杂岩带内的斜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主量和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揭示斜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43.2±0.5 Ma(MSWD=0.4)。斜长花岗岩样品具较高的Ab含量(74%~91%),属于奥长花岗岩,其SiO2=62.95%~66.92%,Al2O3=17.81%~20.48%,MgO=0.09%~3.02%,Fe2O3<0.92%,Na2O=8.62%~10.61%,K2O=0.06%~0.22%和TiO2<0.05%。样品A/CNK和A/NK值分别为0.82~1.03和1.11~1.43,属于准...  相似文献   
96.
东南亚位于多板块碰撞交汇区,形成过程极其复杂。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东南亚地区整体研究程度较低,目前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其中厘清东南亚块体的组成,块体的边界、属性与来源是开展东南亚地学研究的关键。考虑到成因上的密切联系,中国华南、华北、青藏高原以及澳大利亚和印度洋板块向北的俯冲带都可以纳入到东南亚构造区域中,形成一个广义的东南亚构造区;根据地层对比、缝合带追踪、年龄分布和地震特征等,将东南亚划分为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域、东南亚山弧构造域、东南亚挤出逃逸构造域、东南亚巽他古陆构造域、东南亚东部边缘海构造域和东南亚菲律宾弧构造域。其中特提斯块体从冈瓦纳大陆的裂离及拼贴方式、古南海的存在与消亡、新南海的成因机制、菲律宾岛弧活动带和新几内亚岛弧带的属性以及与古南海的关系是今后东南亚地球科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7.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涵盖了前身的东特提斯地质构造演化、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和高原隆升对气候环境演变的制约,它不仅包含有关全球构造的空间格局、运动状态的历史记录,而且也留下了青藏特提斯洋陆转换、盆山转换构造体制的时空结构、运动形式和发展变化的地质遗迹。所以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构造的窗口,被自然科学工作者誉为解决地球动力学的一把钥匙。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1979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演化、系列编图及综合集成等研究工作。本文以认识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历史各阶段重大地质构造事件的结构组成和演化为主线,回顾了40年来历次重大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过程,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过程、碰撞构造效应,以及东特提斯地质调查研究中一系列重要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并对相关研究成果和新发现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就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模式、科学理论与学术争论观念层次上的问题,以及关键的基础地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8.
东南亚特提斯构造格架复杂,特别是印支板块西缘琅勃拉邦-黎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区域构造线连接更是争议不断. 通过老挝西北部填图工作,首次在黎府构造带北部南莫溪地区发现保存完整的蛇绿混杂岩,为探讨黎府构造带的属性以及区域古地理格局,选取了蛇绿混杂岩中的含放射虫硅质岩、辉长岩以及洋岛海山中的礁灰岩,开展了岩相学、古生物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该蛇绿混杂岩出露端元包括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蛇绿岩套层序特征完整;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50.4±3.3 Ma,成岩为早石炭世;洋岛海山中珊瑚种属为Thamnopora sp.和Paracravenia sp.,所属时代为中二叠世;硅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指示其为生物成因,沉积环境为洋盆或开阔的盆地环境,放射虫共鉴定出9属30种,所属时代为中泥盆世-早石炭世. 综合本次研究,反映出南莫溪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洋盆具有长期的演化历史,从晚泥盆世开始,一直持续到中二叠世还未结束,演化时间至少超过135 Ma,指示了该蛇绿混杂岩代表残留的古特提斯洋盆,而非弧后盆地. 认为黎府构造带向北应与琅勃拉邦构造带相连,且该区域从晚泥盆世开始一直存在古特提斯洋.   相似文献   
99.
研究目的】柳东地区位于右江盆地东缘,近年来该地区早三叠世石炮组中首次发现一套火山岩夹层,为研究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新发现的柳东地区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右江盆地东缘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岩浆源区特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火山岩的岩性为凝灰岩-凝灰质熔岩-凝灰质火山角砾岩组合,指示了典型的火山岩特征。其2件凝灰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4.0±1.9) Ma和(247.1±0.9) Ma,锆石微量元素(U、Th、Hf、Nb)表现出大陆岩浆弧属性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为-13.2~-1.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35~2.06 Ga,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地壳物质,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7~2.06 Ga。【结论】该火山岩夹层与其所出露的地层时代基本相符,属于早三叠世末期—中三叠世早期火山喷发产物,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弧-同碰撞的构造环境,代表了弧后盆地的沉积环境,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相关。该成果为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点:柳东地区火山岩属于早三叠世末期—中三叠世早期火山喷发产物,形成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条件下的火山弧-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0.
【研究目的】 澜沧岩群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查明澜沧岩群的物质组成、构造属性、时代及变质变形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重建特提斯的时空格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研究方法】 在1∶5万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展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研究结果】 查明了澜沧岩群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征,具有基质+块体的构造混杂岩特征,经历了3期变质变形,整体表现为逆冲推覆-增生造山的构造变形样式。通过碎屑锆石、变酸性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澜沧岩群中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具有岩浆弧、OIB和E-MORB的特征,说明澜沧岩群经历了深俯冲、增生造山作用过程。【结论】 结合区域已有的研究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认为澜沧岩群不是基底岩系,而是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形成的早古生代增生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