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822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阴家润  夏遵义 《现代地质》2000,14(3):342-347
西藏南部拉弄拉地区的侏罗纪菊石资料研究表明 ,该地有特提斯喜玛拉雅地区最完整的侏罗纪菊石层序 ,据此可与西北欧标准菊石带以及其他地区菊石层序对比。  相似文献   
652.
塔什库尔干县马尔洋乡大河口一带发育灰绿色斜长角闪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钙碱性系列,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形成于会聚阶段的板块边缘。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512±3.8 Ma,揭示其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与区域上康西瓦构造结合带的形成同期。据此推断,大河口斜长角闪岩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演化密切相关,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3.
南海中生代三期海盆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近年来对南海及其围区的中生代岩性、岩相古地理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和编图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大区域的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及其围区在中生代位于中特提斯的东延与古太平洋的过渡带上,发育过T1-T2、]T3-J1、J3-K13个时期的海盆;自中三叠世以来构造古地理演化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T1-T2期海盆代表了古特提斯东延的萎缩阶段;T3-J1期海盆主要受古太平洋俯冲过程的影响,但在J1高海平面时期有中特提斯海水大量贯入;J3—K1期海盆受中特提斯的东延与古太平洋的复合影响。南海海域位于后两期海盆的边缘,经历过多期海进海退旋回,而且有上覆新生界的叠加,存在有利的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54.
三通沟海相沉积型锰矿是近年来东昆仑地区锰矿找矿工作的新突破。对三通沟锰矿中两件粉砂岩样品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为(1 497±17)~(427±4)Ma,主要集中在441和473 Ma两个峰值附近,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427±4)Ma,表明其沉积时代晚于427 Ma,并且指示其沉积物质来源于纳赤台群中段。三通沟锰矿黑色页岩Re-Os等时线年龄为(387.4±6.2)Ma,表明其成矿作用中成岩转化过程的时间为中泥盆世,而锰质的初始沉淀早于这个时间。综合同位素定年结果,将三通沟锰矿的沉积时代限定在晚志留世—中泥盆世。结合早古生代海相沉积型锰矿矿床成因的主流观点,探讨三通沟锰矿的成矿作用与原特提斯洋俯冲作用之间的关系,认为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是三通沟锰矿成矿的主要原因,三通沟锰矿的成矿时代与原特提斯洋闭合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55.
库局淡色花岗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中东部,淡色花岗岩呈不规则状、近椭球状侵位于古生代热拉岩组中。其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0.3Ma(MSWD=4.3),时代为中新世。岩石具有高SiO_2、富Al_2O_3与K_2O,贫CaO、MgO、TiO的特征。A/CNK=1.03~1.15(平均1.13),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曲线总体显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呈现低谷负异常,显示具同碰撞S型花岗岩特征,成岩岩浆源自地壳。结合最新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库局淡色花岗岩形成于STDS启动之后的伸展减薄背景下,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6.
羌塘地体东部类乌齐地区是龙木措-双湖古特提斯洋和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叠加控制区域,该地区三叠纪的岩浆活动同时受两个大洋演化的影响,导致该地区岩浆岩的构造属性尚不明确。本文对类乌齐地区吉塘岩群内出露的变辉长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变辉长岩结晶年龄为212~206Ma(晚三叠世)。岩石富集LREEs、Th,亏损Nb、Ta、Zr、Hf和Ti,表现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低的εHft)值(-10.6~-3.2)表明岩浆来自中元古代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或富集地幔,较高的Th和LREEs含量以及Th/Yb和Th/Nb比值表明岩浆源区有不同程度俯冲沉积物的加入。结合区域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类乌齐地区变辉长岩是形成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在羌塘地体下的大陆弧背景下。  相似文献   
657.
徐畅  王岳军  钱鑫  张玉芝  余小清 《地球科学》2020,45(6):2077-2090
苏门答腊岛位于巽他大陆西南缘,被中苏门答腊构造带分隔为东、西苏门答腊两地体.其中东苏门答腊地体的基底年龄和构造归属均未得到很好地约束.在东苏门答腊北部Takengon地区新识别出的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结果表明该套花岗片麻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2 ±5 Ma(MSWD=1.03),代表其结晶年龄.锆石的εHf(t)介于-1.3至-7.8之间.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富SiO2(69.97%~74.30%)和Al2O3(13.90%~15.93%),相对贫TiO2(0.48%~0.61%)、MgO(0.54%~0.93%)和CaO(0.11%~0.25%).样品具高的A/CNK值(2.58~3.06)和CIPW刚玉体积百分含量(10.0%~11.4%),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富集LILE(Rb、Th、U),亏损HFSE(Nb、Ta、Ti).地球化学研究表明Takengon花岗片麻岩是变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套花岗片麻岩的发现证实了在东苏门答腊地块发育有前志留世基底岩石,其形成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658.
王冬兵  唐渊  罗亮  廖世勇 《地球科学》2020,45(8):2989-3002
造山带中远洋深水沉积物是恢复古大洋的重要依据之一,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结合带存在大量海相沉积物,但是否存在大洋盆地相的远洋沉积还不清楚.对弄巴地区被认为最可能是洋盆相沉积的石炭系岩片和海相泥盆系岩片进行了岩石学、放射虫时代、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石炭系岩片放射虫硅质岩中鉴定出放射虫6属8种,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泥盆系岩片岩屑石英杂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为387~3 266 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387~413 Ma;石炭系岩片中与放射虫硅质岩共生的基性凝灰岩碎屑锆石年龄为341~3 403 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341~354 Ma.综合锆石年龄和化石资料,限定泥盆系岩片原始沉积时代为早-中泥盆世,石炭系岩片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和Hf同位素组成指示泥盆系岩片和石炭系岩片具有相似的物质源区,主要来源于亲冈瓦纳的陆壳,少量来自于古生代特提斯域新生岛弧.早-中泥盆世地层岩片原始沉积于亲冈瓦纳的大陆斜坡环境;早石炭世地层岩片原始沉积于亲冈瓦纳的大陆斜坡至古特提斯洋盆边缘环境,不是远洋深水的大洋盆地环境.寻找以远洋深水沉积物为代表的大洋盆地相沉积并开展研究是当前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59.
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简称SYMZ)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存在很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的理解.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SYMZ是分割北拉萨地块和中拉萨地块的一条独立的蛇绿混杂岩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多岛弧盆系的组成部分.在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凯蒙等地发育比较典型的蛇绿岩组合,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指示洋盆主体发育于178~160 Ma,比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发育时限(188~162 Ma)要晚10 Ma左右,阿索一带蛇绿岩残片记录洋盆一直持续到113 Ma.SYMZ侏罗纪基性岩具有MORB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T型(岛弧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属于洋内弧型和洋中脊型蛇绿混杂岩;早白垩世基性岩具MORB和火山弧玄武岩的双重特性,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SSZ的构造环境,不同于同时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洋盆性质.同时,在拉果错、永珠、凯蒙等地区识别出侏罗纪前弧玻安岩及玻玄岩系列,一致指示SYMZ洋壳发生过洋内俯冲.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SYMZ特提斯洋的时空格架及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盆裂解-扩张、中-晚侏罗世洋内俯冲、早白垩世俯冲消减和早白垩世末期洋盆消亡四个阶段,为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大地构造过程再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660.
李楠 《地质与勘探》2020,56(4):722-731
最近,在西藏直孔地区冲尼村附近识别出一套二叠纪岛弧玄武岩.本文报道了其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 玄武岩浆结晶年龄为270.8±2.1 Ma,时代属中二叠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冲尼玄武岩为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无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冲尼玄武岩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综合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中二叠世冲尼岛弧玄武岩形成于直孔-松多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的构造背景下,由俯冲板片之上经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