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4篇 |
免费 | 826篇 |
国内免费 | 12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7篇 |
大气科学 | 238篇 |
地球物理 | 939篇 |
地质学 | 3066篇 |
海洋学 | 663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235篇 |
自然地理 | 3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173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275篇 |
2013年 | 213篇 |
2012年 | 280篇 |
2011年 | 243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272篇 |
2006年 | 290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70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56篇 |
1994年 | 132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4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陆架坡折带特殊的地形地貌反映了其独特的水动力和沉积特征。根据水深和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陆架坡折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现代陆架坡折带的成因及其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现代陆架坡折带呈NE-SW向展布,水深变化大,形态复杂,自西向东陆架坡折差异较大。西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250~700 m,宽约7 km,高差450 m,坡度平均为2°,地形平缓,槽谷不发育;中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250~750 m,宽约10 km,高差500 m,地形平均坡度为7°,槽谷呈V型或U型,长约5~6 km,宽约3~8 km,下切深度100~300 m;东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400~1 500 m,宽约30 km,高差达1 100 m,平均坡度为10°,槽谷呈"V"型,长约13~28 km,宽约为3~4 km,下切深度最大达500 m。结合琼东南盆地构造区划和物源特征,对琼东南陆架坡折带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划分坡折带类型。西部陆架坡折带以大量的沉积物不断加积为主,地形平缓,槽谷不发育,属堆积型陆架坡折;中部属过渡型陆架坡折带,沉积物供应量小,侵蚀和堆积作用同时存在,相互制约,槽谷规模小,滑塌作用较弱;东部为侵蚀型陆架坡折,以底流冲刷侵蚀为主,槽谷及滑塌发育。总体反映了不同区段位置沉积物供给,沉积物堆积,底流侵蚀等作用的差异,是形成现今陆架坡折地貌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JOIDES·决心者”号第 1 80航次是在太平洋西部、位于新几内亚岛以东的伍德拉克海盆中进行的。这个地区曾存在过巴布亚半岛的延续 ,后者以后由于发生的拉张过程分裂成伍德拉克和波克灵顿两个隆起 ,然后它们都沉入水下。据地磁研究资料 ,6Ma前在这两个隆起之间产生了地壳拉张中心——近东西向的扩张 ,其轴部向西推进并终止于现代巴布亚半岛的山脚处 ,在该处扩张被所谓大陆裂谷作用——地壳分裂并形成裂谷 (地堑和半地堑 )以及出现的火山活动所取代。地震研究表明 ,扩张和裂谷作用过程在这里一直延续至今 ,经常发生的地震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中国东南沿海老红砂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老红砂是中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第四纪沉积物。本文回顾了老红砂的研究历史,综述了所取得的关于老红砂的成因,年代和红化作用等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物的粒度、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生物分布等,并指出残留沉积普遍遭受改造。按其早期的形成环境差异和改造作用不同,划分出加里曼丹-巴拉望残留沉积区和亚南巴斯-纳土纳残留沉积区。 相似文献
78.
79.
We analyzed seafloor morphology and geophysical anomalies of the Southeast Indian Ridge(SEIR) to reveal the remarkable changes in magma supply along this intermediate fast-spreading ridge. We found systematic differences of the Australian-Antarctic Discordance(AAD) from adjacent ridge segments with the residual mantl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RMBA) being more positive, seafloor being deeper, morphology being more chaotic, M factors being smaller at the AAD. These systematic anomalies, as well as the observed Na_(8.0) being greater and Fe_(8.0) being smaller at AAD, suggest relatively starved magma supply and relatively thin crust within the AAD.Comparing to the adjacent ridges segments, the calculated average map-view M factors are relatively small for the AAD, where several Oceanic Core Complexes(OCCs) develop. Close to 30 OCCs were found to be distributed asymmetrically along the SEIR with 60% of OCCs at the northern flank. The OCCs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in Segments B3 and B4 within the AAD at ~124°–126°E, as well as at the eastern end of Zone C at ~115°E. The relatively small map-view M factors within the AAD indicate stronger tectonism than the adjacent SEIR segment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estward migrating Pacific mantle and the relatively cold mantle beneath the AAD may have caused a reduction in magma supply,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bundant OCCs. 相似文献
80.
赵葵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25(4):60-60
2005年10月27—30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大会在美丽的古城南京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5篇,来自全国各地的3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1)同位素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论;(2)岩浆岩年代学与同位素示踪;(3)大陆动力学与壳幔物质循环;(4)矿床同位素定年与成矿示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