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279篇 |
海洋学 | 30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辽东地区第四系不发育。近年,由于旧石器时期遗迹的发掘,积累了较丰富的古动物、古人类资料,使得我们有可能应用这一成果建立辽东地区中、上更新统的标准剖面。辽东地区中更新统称庙后山组(太子河地区)和牛心山组(丹东—营口区);上更新统称山城子组(太子河地区)和金牛山组(丹东—营口区),代表了0.377—0.017Ma期间的堆积。古生态分析表明,庙后山期(牛心山期)为温暖湿润的森林—疏林草原型自然景观;山城子期(金牛山期)为寒冷的干旱草原—半荒漠型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322.
经研究确认,内蒙古查干哈达庙铜矿床属于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床。该矿床类型的首次确认,为华北陆块北缘寻找古生代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床提供了例证。查干哈达庙铜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赋矿地层(即含矿岩系)为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其上为条带状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结晶灰岩。含矿岩系中存在硅质岩、含铁硅质岩、碧玉岩及萤石重晶石矿层。硫化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岩层中,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矿床含矿岩系具有"火山碎屑岩、硫化物矿体、碧玉岩"的"三位一体"特征。矿石具有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矿石中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有益元素为Au,S,Pb,Zn,铜矿石品位较高,属富铜矿。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其属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是,在海相酸性火山岩及碳酸盐岩之间,地表存在与硅质岩共存的黄钾铁矾、铁帽型硫化物氧化带;具有以铜为主的铜、锌组合的化探异常;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物探异常。 相似文献
323.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块北缘西段,是解析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部位。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应用TIMS锆EU—Ph测年法对东升庙一带主要花岗-闪长质侵入岩体进行分析,完善了原有工作成果。证实了该区存在太古代结晶基底((2619±18)Ma、(2563±1)Ma),并于古元古代中晚期(2.0Ga)经历了一次强烈的碰撞造山运动,造成了闪长质与花岗质岩浆侵位,以及1.9Ga的变质事件。而后又经历了中元古代伸展裂解、石炭纪中晚期洋壳俯冲((304±3.4)Ma、(320.5±2.9)Ma)和二叠纪~三叠纪碰撞拼合((227.6±4)Ma、(246±2.5)Ma)3个重要的构造事件阶段,并伴有大规模岩浆侵入。 相似文献
324.
根据鲁家坪组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原定义所包含的岩石内容过于庞大,混淆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通过对鲁家坪组的命名地点和标准剖面所在地——北大巴山南部的陕西紫阳县鲁家坪村的鲁家坪剖面及其他剖面的详细研究,原鲁家坪组按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以白云岩为主;中段以厚层硅质岩为主,中段下部的硅质岩中夹磷质白云岩和灰岩,其中产小壳化石Archaeooidessp.、Protohertinasp.、Chan-celloriasp.和Hyolithids,中段上部的硅质岩中夹多层毒重石或重晶石矿层以及砂炭(石煤)和火山岩层,即以硅质岩类为主;上段以黑灰色(风化后为浅灰色)含硅炭板岩和泥灰质含炭板岩为主。根据原鲁家坪组各段岩层的岩性、岩相、岩层层序、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原鲁家坪组的下部的厚层状灰质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等与原鲁家坪组中部的厚层硅质岩及硅质板岩,以及上部的板岩和千枚岩和页岩的岩性和岩相差别较大,应从原鲁家坪组划出,暂仍称为灯影组,与三峡地区的灯影组可对比;原鲁家坪组的中上部为鲁家坪组的主体,仍称鲁家坪组。厘定后的鲁家坪组与扬子地台的下寒武统的筇竹寺组(云南)、牛蹄塘组(贵州)和宽川铺组(陕南宁强)可以对比,而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下部以黑色页岩为主、硅质岩岩层薄,而鲁家坪组下部的硅质岩特别发育,厚度大,常常夹有毒重石矿层、砂炭和火山岩等。 相似文献
325.
本文对庙宫灌区3个典型分渠渠首远程在线计量监控断面进行水位、流速和流量的人工监测。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水位情况下,监测断面水面流速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人工观测水位与自动水位数值的偏差大小,人工监测流量与在线计量流量之间的偏差。通过人工监测数据和自动计量数据对比,对于改进自动计量系统各项计算参数,提高引水口的取用水量的计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6.
327.
广西百色盆地含石器层沉积物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学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百色盆地西北缘、厚约5 m的东升剖面连续取定向样品, 进行岩石磁学和古地磁记录的研究. 典型样品的矿物学和岩石磁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存在源于碎屑的粗颗粒钛磁铁矿和成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细粒赤铁矿以及超顺磁磁赤铁矿. 它们伴随剖面沉积物不同阶段的成土作用, 历经了多次形态和类型的转变过程. 选取平行样品分别进行0~680℃的热退磁和0~80 mT的交变退磁实验. 两种方法的退磁结果均显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磁性组分的存在. 在100~350℃范围内, NRM强度快速衰减掉60%~90%左右, 磁性组分较稳定的趋向原点, 当温度大于400℃时磁性组分波动很大, 无法分析高温范围内磁性组分特征. 100~350℃范围内稳定的磁性组分, 代表了主要由后期成土作用而形成的细粒赤铁矿携带的剩磁, 反映了沉积后风化作用过程中铁氧化物转变时的地球磁场特征. 结果表明无法通过磁学方法获取剖面沉积物的形成年龄. 相似文献
328.
通过对川西坳陷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样品的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分析,讨论了砂岩中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特征、形成期次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富SiO2的孔隙流体对初期形成的绿泥石环边胶结物产生溶蚀作用。如果孔隙流体性质呈现适合石英胶结物形成时,当流体渗透过绿泥石环边到达石英碎屑颗粒表面,由于对绿泥石环边的溶蚀作用使得流体中SiO2浓度降低,则不足以形成石英胶结物,从而保护了孔隙空间不被充填。在成岩过程中矿物蚀变成绿泥石发生的"成岩耗水"作用使得地层水减少,地层压力降低,与围岩形成压力差,有利于油气运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329.
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中铁白云石的特征兼论金矿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白云石是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的主要脉石矿物,与金的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根据其产状可分为浸染状、斑,支状和脉状等三种类型。它们在化学成分、碳氧同位素、包裹体特征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在矿物共生组合、矿物形态特征上又有一定的差别。不同类型的铁白云石都是热液作用的产物,它们在金的运移、沉淀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铁白云石包裹体的温度t/C为245-290,为八卦庙金矿是中温热液矿床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30.
<正> 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是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狼山一带的主要矿床之一,赋存于中元古界狼山群(Pt_2ls),因其矿种多、储量大而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瞩目。自1958年发现该矿后,对于其成因,先后提出过“中温热液”、“沉积变质”、“沉积变质、热液叠加”等观点。近年来李兆龙(1986)、刘仁福等(1986)认为该矿与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等矿床一样,是“海底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矿床,”吴智慧(1987)也对东升庙矿床提出“海底远源喷气沉积变质”的成因观点,但综观涉及东升庙矿床含矿岩系狼山群岩性组成的诸多研究报道与资料,却还未见矿区狼山群中有可作为“海底火山喷发”直接证据的变质“海相火山岩类”。因此,在东升庙一带的狼山群中搞清是否存在变质海相火山岩,进而确定其类型归属,具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