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78篇 |
免费 | 1014篇 |
国内免费 | 10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6篇 |
大气科学 | 560篇 |
地球物理 | 697篇 |
地质学 | 4222篇 |
海洋学 | 667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665篇 |
自然地理 | 15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379篇 |
2022年 | 445篇 |
2021年 | 427篇 |
2020年 | 353篇 |
2019年 | 390篇 |
2018年 | 273篇 |
2017年 | 261篇 |
2016年 | 314篇 |
2015年 | 320篇 |
2014年 | 485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441篇 |
2011年 | 422篇 |
2010年 | 404篇 |
2009年 | 387篇 |
2008年 | 433篇 |
2007年 | 358篇 |
2006年 | 310篇 |
2005年 | 255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197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矿井瞬变电磁法作为煤矿防治水中最常用的物探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受到探测现场一些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降低了探测结果的准确度。以峰峰矿区为例,针对井下巷道中常见的干扰因素,通过现场对比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经验:在井下金属环境设施中,探测地点的掘煤机、液压柱、底板上的钢轨等体积较大的金属良导体对瞬变电磁探测干扰严重,应尽量撤离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而锚杆、锚网、锚索、锚网带支护、工字钢等体积较小的金属物体对瞬变电磁探测的干扰较小,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排除干扰等措施,利用多种观测系统所探测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相互验证,可以提高物探资料解释的准确度,对煤矿的防治水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广西德保铜锡矿床控矿因素及外围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德保铜锡矿床的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地质物化探成果,提出2个成矿预测区,即钦甲矿区边部预测区和同德预测区,为继续开展找矿勘查工作、扩大危机矿山的资源量提供靶区. 相似文献
36.
37.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是认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评价稳定性和预测变形发展趋势的重要前提。针对边坡工程中的出现的次生成层结构边坡,首先简要分析其次生成层结构岩体的主要成因机制;然后根据顺向次生成层结构边坡的特点和工程经验,选取影响这类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参数取值正交试验,并采用UDEC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各影响因素对边坡变形破坏影响程度的量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成层结构是接近地表的岩体在外生作用下由于差异卸荷回弹作用、应力分异和动荷载作用发生应力释放而形成的次生结构;各因素对顺向次生成层结构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主次顺序各不相同;而在单一影响因素变化下其边坡稳定性系数、次生成层最大张开程度、坡顶最大位移又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顺向次生成层结构边坡的开挖设计和支护措施选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8.
Wang Huijun 《大气科学进展》2009,26(4):613-613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issues faced by human beings. Although many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there is still a tremendous amount of uncertainty in 相似文献
39.
40.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和油气勘探潜力。以滴西185井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和常规物性分析,结合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侵入岩岩性、分布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斑岩与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分布于滴西181井南断裂上盘,厚度随侵入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花岗斑岩分布不受滴西181井南断裂控制;花岗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闪长玢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微孔。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侵入体有利储层的发育受侵入相、矿物组分、溶蚀作用、侵入时间和岩浆性质等因素控制,油气往往趋向在侵入体上部边缘亚相带或与围岩接触带相带附近富集成藏。花岗斑岩暗色矿物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少,造缝能力强,长石斑晶和基质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高,次生溶蚀孔隙面孔率占比大,各类次生孔隙组合与构造微裂缝沟通并成为有利储层。后期岩浆侵入使气水溶液和热液等流体沿早期原生孔隙和次生孔缝渗透,发生溶蚀和热液充填等作用,溶蚀作用可提高侵入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善早期侵入岩储层的品质;热液充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生孔隙度,降低早期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