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78篇
地质学   1825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3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塔里木盆地众多岩溶储层不整合中, 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塔中隆起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结构特征为依据, 对不整合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发生在恰尔巴克组沉积期间的地壳褶皱作用控制了不整合的发育, 其分布范围受背斜控制.在背斜区, 不同层系缺失的原因存在差异, 一间房组和鹰山组的缺失是剥蚀缺失, 而恰尔巴克组的缺失是沉积缺失.成因上可将其不整合划分为同构造型和后构造型两种不整合类型.同构造不整合分布在塔中背斜型隆起两翼的恰尔巴克组与一间房组之间, 后构造不整合分布在塔中背斜型隆起顶部的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之间.  相似文献   
992.
南水北调(中线)安阳主干渠段施工过程中开挖出大量成熟度低且受近源构造影响较大的河湖相沉积岩。对现场采集的上第三系岩石样品开展了化学成分、 岩石骨架成分测试。利用Dickinson法和化学指标法, 研究得到安阳主干渠段西部物源区属于被动陆缘, 在上新世晚期向活动陆缘变化的认识。同期构造活动强烈的克什米尔N—J引水隧洞段的沉积岩, 属于岛弧和活动陆缘的大地构造背景。本文结果丰富了构造稳定和活跃区新近纪沉积构造背景认识, 可为喜马拉雅运动以来不同构造活动背景下的岩石组分和化学指标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朱民  陈汉林  周静  杨树锋 《地球科学》2016,41(8):1309-1321
晚古生代末期至早中生代期间,上扬子西部边缘地区经历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构造岩浆热事件和与古特提斯洋闭合相关的三江造山带形成事件,导致康滇古陆两侧形成了独特的盆山格局和沉积模式.由于目前人们对盐源盆地早三叠世青天堡组的物源与构造背景了解不多,故以盐源、盐塘剖面为代表,对青天堡组碎屑岩进行了砂岩组分、全岩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盐源盆地下三叠统青天堡组物源来自于近源搬运的火山岩,青天堡组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高钛玄武岩具有一致的元素组合配分模式,青天堡组锆石谐和加权平均年龄为261±16 Ma,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的地幔柱活动时期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盐源盆地青天堡组物源为其东侧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扬子西部三江造山带可能并没有为盐源盆地提供物源,上扬子西南边缘地区早三叠世时期仍然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   相似文献   
994.
梁荣柱  夏唐代  胡军华  罗岚 《岩土力学》2016,37(Z1):391-399
新建隧道近距离上穿施工会改变地层既有平衡应力场,引起地层应力释放,导致既有下卧隧道产生纵向隆起变形。提出了在新建隧道卸荷作用下估算既有隧道纵向变形的解析解答,既有隧道简化为搁置于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 梁,采用两阶段分析法分析求解。首先,通过Mindlin弹性力学经典解估算新建隧道开挖卸荷引起在既有隧道位置处的竖向附加分布荷载;其次,建立在竖向附加荷载作用下的隧道纵向变形平衡微分方程,并基于有限差分原理,获得隧道变形数值解答。经与已报道的两个工程实测结果对比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基本可以反映在新建隧道近距离上穿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纵向变形规律,从而验证其解析解答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5.
华北克拉通东部是指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地区。该地区与东北及华南地区一样,也存在着岩石圈减薄和岩石圈破坏的现象。华北克拉通古生代与新生代的橄榄岩包体地热值分别为40mW/m~2和80mW/m~2,地热增高是岩石圈破坏的重要因素。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GRACE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呈巨型环状展布,可能是地幔亚热柱所致。区内郯庐断裂带呈NNE向纵贯切割,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成果反映,该断裂带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正断层,所组成的大型\"花状\"复杂断裂构造带,切穿地壳、莫霍面,直至岩石圈地幔,起到破坏岩石圈的作用。S波速成像结果证实,在苏鲁造山带下方,分布的碎块状波速扰动带延伸300km,应是中生代扬子板块走滑俯冲、断离、折返的产物;而在渤海湾盆地下方,下地幔也存在陡倾的破碎带,延伸300km,在岩石圈76km处及其深部,S波速降低,扰动很剧烈,可能是地幔柱头部呈粗大状的反映,故可认为渤海湾盆地是由蘑菇云状的地幔柱形成。再从华北克拉通的大陆根来看,东部为A型反时针pT轨迹麻粒岩分布,而中西部则为B型麻粒岩,这是因为东部新太古代绿岩带中赋存有科马提岩,其岩浆温度可高达1 600℃,如用幔柱构造模型解释成因最为合适。通过研究近年大量地震反射P波和S波层析资料,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及新生代期间,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的相互作用,深部的地幔流体常沿构造破裂带运移,促使岩石圈拆沉,并发生热侵蚀作用,形成酸性大火成岩省(SLIP)、裂谷型盆地的广泛分布和成矿成藏作用的\"大爆发\"。由此认为,建立区域构造模型将有利于指导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96.
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特别是牛蹄塘组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在先期勘探失利井(CY1、HY1、FS1)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大量岩石露头、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对黔东北地区页岩气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落实了该地区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黔东北页岩气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干酪根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以腐泥无定型和腐殖无定型为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页岩层段有机质含量高,平均3.52%;镜质体反射率平均3.58%,为成熟晚期阶段;储层具有低孔超低渗、高比表面积等特征;页岩层脆性矿物含量平均64.2%,黏土矿物平均含量19.6%,牛蹄塘组硅质含量高,脆性较大,易于储层改造;黔东北地区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达0.12×1012 m3。可优选岑巩、沿河、秀山、德江、凯里等有利地区进行下一步的勘探和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97.
根据渭河盆地地热井、油气调查井、氦气调查井气样分析成果,结合近年来地质、物探新成果分析,发现渭河盆地各类钻井中普遍存在含氦天然气,且这些天然气,按甲烷和氦气含量可分为富氦天然气和贫氦天然气两类。位于渭河盆地边部的地热井、区域地质和物化探成果均佐证了渭河盆地基底存在上古生界,未见隐伏的花岗岩体。区域构造演化佐证了渭河盆地周边断裂的形成与区域断裂同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区域演化的一部分,其主沉降期是新生代。因此,前人对渭河盆地形成的最早时间为始新世以及不存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基底以及氦气的主要气源岩是分布于基底的富铀花岗岩体和秦岭造山带富铀花岗岩体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探究。对比邻区鄂尔多斯盆地,发现渭河盆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可作为烃源岩,伽马异常层可作为氦源层,这为重新评价渭河盆地的氦气资源地质前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西昆仑上其汗地区火山岩的时代及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该区火山岩中霏细岩进行了测年。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发育对称的生长震荡环带结构,Th/U大部分大于0.4,显示岩浆锆石的特征。测得火山岩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335±4.2)Ma,形成时代为石炭纪,可将其划为阿羌岩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该火山岩可能形成于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999.
天然气水合物上覆层不排水抗剪强度是水合物试采过程中导管喷射设计、地层沉降和井壁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参数。孔压静力触探(CPTU)为地层强度参数纵向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南海北部神狐海域W18/19站位水合物上覆层的CPTU测试结果和室内实验数据,建立了该区经验锥头系数的确定方法,并基于确定的经验锥头系数求解上覆层不排水抗剪强度。结果表明:W18/19站位水合物上覆层由上至下为强度逐渐增大的钙质黏土,基于总锥尖阻力、有效锥尖阻力、超孔隙压力求解钙质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经验锥头系数分别为13.8、4.2、14.4。水合物上覆层不排水抗剪强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基于CPTU建立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方法能反映钙质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纵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对四川省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碎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综合研究,得出其主量元素具有富SiO2、CaO、P2 O5,贫Al2 O3、TFe2 O3、MgO、Na2 O、K2 O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Zr、Cs、Th、U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较重稀土相对富集,具有中等负铕异常.白果湾组物源区为长英质岩区,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区;白果湾期的气候经历了湿润→干旱→湿润→干旱的变化过程;成分成熟度总体偏低,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规律,与CIA变化趋势呈负相关.本次研究为该区晚三叠世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