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545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以美国地质调查局KVisser为首的一批美国古海洋学者认为,在末次冰期结束时,热带的变暖加速了高纬度冰川的融化。在分隔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岛的印度-太平洋热带盆地最热部分——望加锡海峡进行了钻探,并获得了55m长的柱状沉积物。  相似文献   
962.
针对石油地震勘探、水下目标探测和语音处理等许多实际应用领域,在乘性噪声为一般随机矩阵的情形下,给出了在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的逆向最优滤波及单向最优反褶积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3.
北美东部一个先前未被认识的晚冰期寒冷事件A.J.Lcvesque等研究区包括加拿大三个沿海省份(43°-48°N,60°-68°W)中的两个。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这个地区的冰消期早在距今14500a就已经开始,到距今11000a完全结束,尽管一些证...  相似文献   
964.
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1年)于2021年10月正式发布。350种科技期刊分别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021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这是《地球学报》连续第5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965.
基于生物硅含量变化,结合碳酸钙和硅质生物放射虫数据,本文揭示了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区域的古生产力演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生产力相对低的末次冰期(56~18 ka)、生产力呈阶段性增加的末次冰消期(18~10 ka)以及高生产力的全新世。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末次冰期沉积物中放射虫物种主要是具有硅化程度较高的矢状环形结构的轭环虫/双篮虫属占据绝对优势(约60%)、少见硅化程度轻的纤细结构,推测末次冰期沉积物中硅质生物壳体受到明显溶解作用影响,尽管如此,末次冰期碳酸钙含量约20%、生物硅含量3.5%~4.4%、放射虫丰度1 000~6 000枚·g-1,表明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营养盐物质丰富、生物量较高。该结论得到放射虫群落结构中罩笼虫目高相对丰度(>50%)的数据支持,其被认为是营养盐丰富的指标。此外,末次冰消期生物硅含量的阶段性波动变化现象,可能是受千年尺度气候事件的调控引起的,即Heinrich1(HS1)和新仙女木(YD)时期生产力增高、生物量增加,推测与陆源有机物质的输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进入上层水体、南极中层水入侵带来中层水通风增强促进硅质生物生产力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66.
南华系建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华系的研究与关于成冰系的研究配合不多,把南华系简单地理解为原震旦系下统,侧重于原震旦系下统底界年龄的测定,把国外给定的关于"成冰系"的起始年龄值(即850Ma)看得过重,忽略了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作为南华系主体的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研究比较薄弱,与国际冰川沉积学研究水平差距大。为此,有必要根据界线层型剖面的要求开展建系工作,重点深入研究新元古代冰川沉积地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层序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等,明确其内涵,寻找全球对比的界线标志。建议以贵州黎平肇兴剖面为代表开展候选层型剖面和层型点所需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967.
中小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实际开发的警务GIS系统为例,介绍了GIS在应急联动指挥系统(110、119等)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系统间通信、报警点定位、最短路径、案发地周围环境获知,以及应急预案管理等几个关键性问题。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在中小城市发展GIS应急指挥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8.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显示,自20世纪起极地冰盖持续消融,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目前对于地球冰盖未来的预测以及过去的演变历史尚不明确,而数值模拟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冰盖模拟研究中,冰期指数法可依据古气候代用指标将离散的气候强迫转化为连续的气候强迫,用于冰盖演变的瞬态模拟。基于该方法,利用2组(共6条)分别代表全球海平面和温度变化的代用指标,开展末次冰期旋回北半球冰盖的时空演变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的冰量演变特征受指数的变化趋势控制;(2)在指数变化特征(轨迹和变幅)相似时,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存在会导致模拟的总冰量偏少;(3)在同一气候强迫下,不同指数模拟的最大冰盖范围受夏季0℃等温线的约束,同时指数的演变轨迹与变幅也会影响末次冰期盛冰期冰盖模拟的空间分布。因此,在利用冰期指数法开展冰盖瞬态模拟研究时,需根据关注的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数并考虑古气候代用指标(即冰期指数)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9.
新元古代为距今约1 000~540 Ma的地质历史时期,当时地球处于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期,板块运动和岩浆作用强烈,且伴随全球性气温下降以及大范围的几期冰期作用,形成覆盖整个地球的冰雪,形成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就华南板块而言,在新元古代时期存在有几期冰期冰碛物残留,学者们对其的定年工作成果也相当丰富,但对雪球地球的形成和消融因素方面还存在的一定争议,包括形成与消融时间、方式、影响因素等。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而提出关于华南板块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形成与消融因素,即在当时古地理环境下雪球地球的形成与消融是多因素综合性作用的结果,包括地史早期微生物作用、超大陆裂解以及超级地幔柱、甲烷渗漏、冰期岩浆热液作用。从新元古代以来,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以及在超级地幔柱作用下,海岸线不断增加,大量微生物以及小壳动物繁殖,呈现峰值增加,CO2等温室气体含量迅速下降,从而破坏温室平衡。后期由于冰期岩浆热液作用以及海底温室气体CH4排放,导致温室效应重新加剧,恢复原始地球形貌。  相似文献   
970.
结合钻孔与探地雷达探测古海相层尖灭点的测量方法与图像处理原则,本研究在沿渤海西南岸分布的8个相关钻孔附近开展了探测,经图像处理、与钻孔对比分析以及在特征位置钻探浅钻的方式,获得了5处最大海侵尖灭点的位置、地层剖面形态以及高程等信息.结合6ka B.P.、2ka B.P.左右和现代黄河流路变迁史及沿岸贝壳堤分布情况,揭示了最大海侵时期小清河向北至漳卫新河范围主要为古黄河形成的广阔三角洲潮滩地貌,海侵线远离海岸线深入内陆,其上的贝壳堤形成主要与黄河流路变迁相关;而渤海湾西南岸黄骅、沧州附近及以北主要为沼泽-潟湖-沙坝海岸地貌特征,海侵线由潟湖的陆侧边缘向海逐渐推进,沿岸分布的6ka B.P.左右贝壳堤的形成则是基于沿岸堤,并伴随风暴作用发育而来.莱州湾南岸依据埋藏古河道古湖泊的分布情况,推断该区全新世最大海侵前后具有与现代相似的海岸地貌特征,海侵时,海水直抵当时最大高潮线附近,使得海岸线与海侵线几乎相当.依据剖面地形校正结果可知,最大海侵时,海水侵入内陆至现代地表高程5.8~ 10.3m范围,后期新构造运动造成的隆起与下沉的区域差异,使得不同区域海侵层高程发生相应的变化,该结果为进一步估算海平面变化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