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3篇
  免费   1034篇
  国内免费   1225篇
测绘学   457篇
大气科学   219篇
地球物理   568篇
地质学   4362篇
海洋学   413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540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64年   4篇
  194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青海共和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油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元林  侯创业 《岩石学报》1999,15(4):630-637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在早白垩世处于挤压为主的构造环境,但共和地区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湖相沉积。我们首次在共和盆地下白垩统发现了一套258.15m 厚的烃源岩。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西北白垩系烃源岩仅分布在祁连-秦岭以北的观点, 这对于研究我国西北地区白垩系烃源岩的分布和油气田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共和盆地下白垩统从下到上分为万一段、万二段、万三段、万四段。万一段和万四段是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色沉积, 基本没有生烃能力。万二段烃源岩是一套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浅湖-半深湖相沉积,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到好烃源岩的丰度标准, 干酪根类型以Ⅰ2 型为主。该烃源岩在K2 早期(90.01Ma) 进入生油门限, 开始生油, 从K2 晚期(74.11Ma) 以来,一直处于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下白垩统万三段沉积时期, 水体时深时浅, 暗色泥岩和红色泥岩交替出现。暗色泥岩属于中等烃源岩, 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它在晚白垩世 (78.02Ma) 进入生油门限, 但一直到第四纪 (1.5Ma) 才进入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共和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发育, 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2.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发育的下石炭统南明水组沉积岩是对晚古生代北疆地区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沉积响应。本次研究在南明水组地层中发现丰富的遗迹化石:Scalarituba, Planolites,Cosmorhaphe,Spirophycus和Helminthoida。岩性组合特征和遗迹化石所代表的遗迹相,反映了南明水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浅海、深海-半深海,从下往上为一个由浅变深再变浅的不对称的完整层序。南明水组的岩性、层序演化以及砂、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为弧后盆地。早石炭世准噶尔盆地东部存在的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是研究区弧后盆地发育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3.
白玉奇 《地下水》2012,(4):208-209,212
物源分析在确定沉积物物源位置和性质及沉积物搬运路径,甚至整个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意义越来越重要。通过对研究区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样品做了铸体薄片、阴极发光、重矿物组合分析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实验,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该地区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母岩以高级变质岩和浅变质岩为主,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及北西方向阴山地区的下太元古界和无元古界岩系。  相似文献   
74.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福光  孙志明  任光明  王冬兵 《地质学报》2012,86(12):1917-1932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 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相似文献   
75.
传统观点认为,延边八家子镇上南沟"大理岩"为碳酸盐岩地层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通过详细的野外和镜下观察,发现该"大理岩"并不发育层理等典型沉积岩的特征,而主要呈岩株和岩墙产出,与围岩新东村岩组片岩、片麻岩呈港湾状侵入式接触;且其中发育大量围岩捕虏体,"大理岩"局部还发育有冷凝边;除上南沟"大理岩"外,在上南沟及周边地区并没有碳酸盐岩地层的发育。分析显示,上南沟"大理岩"具有与火成碳酸岩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C、O同位素组成处于火成碳酸岩受低温蚀变的演化趋势之内。因此,初步认为延边八家子上南沟"大理岩"并不是由碳酸盐岩地层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其成因可能存在以下2种解释:一种是上南沟"大理岩"为火成碳酸岩,很可能是华北克拉通破坏事件在北缘的响应;另一种可能是大规模富含CO2流体运移的产物,是大规模流体运移成矿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6.
广西某矿田磁黄铁矿的研究及其区别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aturally occurring hexagonal and monoclinie pyrrhotite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DTA from an ore deposit in Guangxi. They are distinguishable from each other in magnetism, reflectivity, hardness and some other properties. A correct distinction between hexagonal and monoclinie pyrrhotites is of practical importance in prospecting and theoretical study.  相似文献   
77.
系统地采集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的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的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了As元素,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底泥中的含量。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悬浮物和底泥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悬浮物总体上比底泥污染严重;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总体上属轻微状态;因此,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8.
79.
研究遗迹化石对于恢复古生物活动方式、习性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统发现了遗迹化石。经鉴定,研究区的遗迹化石主要包括2大类4属4种:居住迹Palaeopycus heberti(赫伯特古藻迹),Skolithos verticalis(垂直石针迹);进食迹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和Taenidium satanassi(箱形条带迹)。根据研究区的遗迹化石分布及沉积环境分析,该地可划分出一个遗迹组合:Scoyenia-Taenidium-Skolithos遗迹组合, 代表了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浅湖环境。当前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世遗迹化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