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5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963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3683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3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估算海洋上混合层深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混合层深度是海洋上层热力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结合南海南部海区一连续温盐深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以海洋表层温度和风应力为输入,以温度差值判断方法计算所得上混合层深度为输出,采用BP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2种方法进行训练,建立了南海南部海区的上混合层深度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实验显示,两种模型仿真结果与温度差值方法计算结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58m、3.09m,线性相关分别达0.87、0.91,绝对误差分别为2.80m、2.37m,相对误差分别为9.40%、7.40%.这一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精度较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上混合层深度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2.
基于微地震技术的油田裂缝监测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1套以三分量MEMS检波器为核心硬件的微地震监测系统,并结合GPS系统对监测过程进行精确授时.同时编制数据化记录和处理软件,实现网络化自动监测功能;通过开发计算机判别标准和实时定位理论系统,对数据和微震源进行自动化处理和计算.利用该系统对东辛油田营11进行了6个月现场注水微震监测,对监测数据的处理表明营11注水区域裂缝发育方向基本上为NE90°-NE125°,与地应力裂缝模拟结果相符较好,两者结合给出了这个地区合理开发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43.
以公路测量坐标系统建立为例,分析了高原地区线路测量中坐标系统建立的变形因素,以及解决变形的几种方法和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为方便高原地区线路测量中坐标系统建立的一些应用经验,以此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4.
桂西百逢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西广泛分布的中三叠统百逢组在桂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含矿层位中占主导地位.文章以实例论证了含矿层为百逢组的金矿床成因,指出其不仅仅是地层(层控)成因,而是地层(层控)与断裂构造动力热液共同作用所形成.且不同的矿床其主导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5.
高速公路接线处中线偏差的一个特殊处理案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结合高速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实践,介绍高速公路接线处中线偏差的处理及调整方法,介绍了其在AutoCAD中处理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6.
以某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例 ,建立了优化模型 ,分析确定了模型参数 ,并利用基于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其他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复杂工程系统的优化设计也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7.
论文采用引文分析法,对陆大道院士所著《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一文的349篇引文进行分析,从引文数量、引文作者、发文期刊、研究案例地、学科领域、研究主题、引用动机7个方面,探究“点-轴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来,“点-轴系统”理论的引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主题聚焦于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研究案例地以省级和市级中观尺度为主,多为单一型研究区,主要集中在西北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北辽宁经济圈、西南藏滇川渝、东部长三角四大热点区域;引文质量普遍较高,并且具有多学科交叉应用的特点,但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提升相对较少。基于此,论文从拓展研究和实践应用2个角度对“点-轴系统”理论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在羌塘盆地剖面地质调查基础上,综合区域最新的油气调查及地质进展,采用LA-ICP-MS测试方法,提供锆石U-Pb测年,分析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岩性组合、分布特征、喷发—沉积时限、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及裂陷机制。结果表明:那底岗日组分为两个岩相组合类型,一类是陆上喷发系列,以基性熔岩—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另一类是水下沉积系列,为沉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与其中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的、与裂陷相关的构造背景一致。那底岗日组的分布受上三叠统顶部的裂陷基底控制,与之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样品年龄分别为(210.5±2.1)Ma和(214.9±1.8)Ma,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那底岗日组沉积超覆于下伏地层之上。羌塘盆地在晚三叠世之前完成南北羌塘、羌塘与北部大陆的拼合,在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结束前陆盆地沉积,伴随南部班公湖—怒江洋再一次打开,开启新一轮裂谷盆地演化,形成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