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59篇
  免费   9594篇
  国内免费   1936篇
测绘学   4064篇
大气科学   494篇
地球物理   31051篇
地质学   9015篇
海洋学   1473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1825篇
自然地理   491篇
  2024年   784篇
  2023年   1201篇
  2022年   1548篇
  2021年   1670篇
  2020年   1450篇
  2019年   1377篇
  2018年   958篇
  2017年   1019篇
  2016年   930篇
  2015年   1223篇
  2014年   1892篇
  2013年   1609篇
  2012年   1934篇
  2011年   1744篇
  2010年   1703篇
  2009年   1886篇
  2008年   1802篇
  2007年   1428篇
  2006年   1487篇
  2005年   1353篇
  2004年   1332篇
  2003年   1242篇
  2002年   1335篇
  2001年   1223篇
  2000年   1167篇
  1999年   1156篇
  1998年   1125篇
  1997年   1152篇
  1996年   1233篇
  1995年   1287篇
  1994年   1170篇
  1993年   1208篇
  1992年   1213篇
  1991年   1053篇
  1990年   941篇
  1989年   650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62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38篇
  1976年   36篇
  1974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1):53-53
麦哲伦导航定位公司新近推出一款名为Mobilemapper 6的新版外业测量软件,该软件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用户调配后处理选项可通过免费的固件进行升级。新应用包括支持三维形状文件、内置测向的电子罗盘、语音属性识别、外业地理参考图像、电缆探测器接口、进行后处理和地理信息管理工作的办公工具(“MobileMapper 6办公软件”)。  相似文献   
32.
日本仙台发生地震后,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施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第一时间对日本境内的GPS数据进行了精密处理和分析,准确地解算了地震发生时的地面震动状态。结果显示,地震发生时刻水平方向有两次强烈的震动,造成日本GPS观测站MIZU站向东2m、向南1m的永久性位移,USUD站向东约20cm的永久性位移。该解算结果被国际地质灾害研究门户网站登载,为地震学研究和抗震救灾提供重要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33.
石海明  陈平  马海军 《高原地震》2007,19(2):78-79,41
我国西部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自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次8级以上大震,均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大陆地区有90%的6.5级以上强震发生在西部,现今强震活动依然活跃。西部地区60%的大中以上城市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为0.15g。在这种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地震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由此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4.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28(5):F0004-F0004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5.
地震地貌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貌学是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平面及空间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学理论,来解读和还原古地貌、古沉积和其他地质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快速浏览三维地震资料主测线、联络测线及时间切片等来识别"特殊地质体"。该学科的建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震解释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已在指导勘探和储层预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层位解释、平行解释层位切片或地层切片、振幅属性提取和分析、地震信号体素追踪、特殊属性数据体分析以及多数据体属性叠加显示等六大方面介绍了地震地貌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地震地貌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主要集中于:(1)海相和陆相背景下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研究;(2)基于地震资料的生储盖层及源岩岩性的精确预测,如深水沉积环境下河道砂体精细追踪及河道内部沉积结构划分等;(3)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模式的改进与发展;(4)储层物性定量化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更加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等。  相似文献   
36.
房营光  曹洪 《岩土力学》2003,24(5):729-732
由拉格朗日方程导出地基 结构系统地震响应分析的动力方程,利用突变模型分析了系统对地震响应的复杂过程,并分析了振幅响应的跳跃现象和“路径”效应等非线性动力特性,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分析结果对地基 结构系统的参数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38.
本文探索了地震学术会议文献的几种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39.
利用BSR已完成美国东南边缘大约50000km2的地区编图,并已证实可能与大量天然气水合物有关。1992年6月,同时获得该地区的单道地震和宽角海底地震资料,主要集中在布莱克洋脊和卡罗来纳海隆,能清楚地观察到来自BSR的宽角反射偏移距(达6km)。为了了解区域性的变化和生成卡罗纳海隆高背景速度的二维平均速度模型,用宽角和垂直入射资料进行走时反演,然后做全波形反演业确定BSR的地震成因。最合适的模型显示了两处的BSR之下具相似的低速(1.4km/s),暗示圈闭了低饱和度(10%)的游离气,反演结果也显示有一薄层高速楱状体,最大速度为2.3km/s,刚好位于布莱克洋脊的BSR上方;计算了沉积物反射率,观察到卡罗来纳海隆具有较高的反射率,BSR之下的反射率增加几乎与两个站位的含气带对应。根据速度模型估算了水合物的浓度。另一方面,占沉积物总体积3%的水合物之平均浓度暗示布莱克洋脊地区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少一半。卡罗来纳海隆水合物平均 浓度最大为20%,卡罗来纳海隆7%。这两处水合物浓度高,无法仅用原地生物活动来解释,可能与次生的聚集机制不关,因稳定域迁移引起水合物循环,可能影响两地的水合物凝聚。另外,流体向上排出的增加,也可以使 布莱克洋脊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