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35篇
  免费   7985篇
  国内免费   3195篇
测绘学   4035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30170篇
地质学   13041篇
海洋学   1767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2013篇
自然地理   547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1065篇
  2022年   1325篇
  2021年   1601篇
  2020年   1068篇
  2019年   1444篇
  2018年   931篇
  2017年   999篇
  2016年   894篇
  2015年   1259篇
  2014年   2079篇
  2013年   1689篇
  2012年   2108篇
  2011年   1941篇
  2010年   1793篇
  2009年   2025篇
  2008年   1981篇
  2007年   1574篇
  2006年   1638篇
  2005年   1476篇
  2004年   1493篇
  2003年   1519篇
  2002年   1567篇
  2001年   1469篇
  2000年   1334篇
  1999年   1308篇
  1998年   1320篇
  1997年   1391篇
  1996年   1452篇
  1995年   1550篇
  1994年   1437篇
  1993年   1498篇
  1992年   1618篇
  1991年   1449篇
  1990年   1096篇
  1989年   770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50篇
  1977年   19篇
  1975年   18篇
  1974年   20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12.
提供一组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解析考核方案,供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编制者或持有者验证程序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本文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在勘探设计评估中因素集、评价集的具体意义及具体的评估过程。最后指出了模糊综合评判在勘探设计评估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地震地质》1994,16(4):373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震目录(M≥4(3/4))比较,补充了相当数量的3(1/2)≤M≤4(1/2)的地震。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分析了华北北部部分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在强震发生前具有明显的空区、条带、地震活动性增强、平静等前兆特征,同时,也显示了某些强*发生前的前震活动和主震之后起伏的强余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