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56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5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泥石流汇流槽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汇流槽是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文章基于汇流槽的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及地基破坏模式,通过对汇流槽设计影响强烈的岩土参数、几何特征、荷载因素等敏感因子的求解方法及分布特征分析,从汇流槽的抗倾稳定、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要求三方面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对于每个极限状态方程,在泰勒级数对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线性化后,运用一次二阶矩的理论,先假定失效点P^*,求解出相应的均值和方差。然后根据可靠的定义,得到相应的可靠度指标,通过迭代法求解真正失效点的可靠度指标βi。最后根据3个状态方程相互独立的假定,得出整个结构的可靠度指标β。该方法在平川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这对于可靠度设计方法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干扰岸坡主要表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岷江上游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地质环境导致区内表生地质灾害极为严重。通过对岷江上游(汶川以上)河段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表生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其分布沿岷江两岸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与河谷地貌分段基本一致,它们形成发展与特定地形地貌、易崩滑或软弱地层、特殊的构造部位、降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多发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云南东北部东川小江流域的干旱河谷土地退化十分严重,土地表层的砾石含量已超过60%,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相对于残存燥红土明显下降。草坡是当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并未起到防治土地退化的应有作用。以合欢(Leucaena glauca)、马桑(Coriaria sinica)种植为主的恢复方式对土地的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高密度的乔木树种合欢的种植使林下的草本物种的数量和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较耐荫的植物占据了林分下层,且物种数量较草坡减少,群落多样性指数降低。三种马桑种植方式下,不但原有的草坡群落的物种仍有大量的生存空间,而且为一些新物种创造了生存环境,从而使物种的种类较原有草坡地增加,提高了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合欢种植的生物量最高,对解决当地薪柴严重短缺意义重大,马桑种植在增加灌木层生物量的同时,并未改变草坡的物种组成,还可兼顾解决当地的饲草和放牧,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张军  吴积善  游勇  程尊兰 《山地学报》2003,21(2):223-227
通过对云南蒋家沟粘性泥石流的野外观测 ,讨论了粘性泥石流残留层的定义特征 ,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 ,分析了残留层易形成时段的特性 ;分别对一次泥石流过程、若干阵泥石流和一阵泥石流残留层的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 ;最后用观测数据分析了泥石流残留层的减阻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茶园沟"2003-08-09"泥石流灾害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今年夏天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主要是西南山区 )山地灾害活动频繁 ,发生了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泥石流、滑坡灾害。作为研究山地灾害的专门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派出专家组奔赴泥石流、滑坡灾害现场进行考察 ,收集灾害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开展典型山地灾害实例研究 ,及时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山地灾害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 ,可促进对其发生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国内外学者历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现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完成的一组考察报告 (摘要 )集中报道于此 ,供大家参阅 ,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石棉2003—08—28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北碚醪糟坪泥石流防治工程,在施工中使用了多工艺方法,泥石流前缘采用桩、粱、锚支挡工程,相互连接及帷幕灌浆,改变土质性能,加强稳定性,泥石流中段大胆采用碎石毛石重力坝,阻拦上部泥石流,加上盲沟连接碎石桩和重力坎,排泄地下水、地表水。为了防止泥石流上段北岸继续造成滑塌,在北岸进行护坡桩保护。后缘是根据彻底根治原则,用人工挖孔抗滑桩,桩上端与横粱相连,粱与锚桩连接,切断了泥石流物质来源。该泥石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不畅通而引起的,在泥石流中下部修建了盲沟网格,明渠修建在下部外围稳定的土体上,水渠沟沟相通,最后集中排泄到明渠中流走。该泥石流采用综合整治方法,大胆使用碎石桩毛石重力坎,这一工艺获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五峰山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五峰山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运用板裂结构理论和宏观地质法,分析了斜坡变形的影响因素、破坏机制和稳定状况。认为五峰山斜坡变形是各种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论有无其它触发因素,在自然状态下斜坡均会发生变形,变形模式为由下坡至上坡发展的溃屈破坏。位于陡坡上的碎块物质,当临界雨强达到7 6mm 10min时,将发生坡面泥石流。该研究对长江沿岸类似条件下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