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4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96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189篇
地质学   2882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讨论了复杂地质环境中渗流场的反分析问题,利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结合最优化技术,通过对地下渗流场的模拟和寻优,求得描述地下含水介质非稳定渗流场的重要参位──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的模型解,并应用于各向同性的多孔介质渗流场反分析实例中。  相似文献   
92.
在中国北部边疆西起天山东端的北山,东至大兴安岭北段的4200km地域内,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第四系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源之一。本文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文中依据不同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及气候条件诸因素将本区第四系地下水划分为枝状沟谷砂砾石层孔隙水、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两种主要类型,并着重对有重要供水意义的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的分布、埋藏条件、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3.
直罗油田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以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为主,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大量的自生矿物对原生孔隙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较强的成岩后生作用使得储层以粒间溶孔及原生粒间余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孔隙结构表现为以小孔隙、小喉道为主要特征,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分布主要与其在砂体中的分布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94.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3):242-250
合成PbS和ZnS对Ag^+、Cu^2+、Cd^2+、Fe^2+、Mn^2+、Mg^2+、Sb^2+和Bi^3+等离子吸附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表明,其遵从Kelvin公式:在A类吸附,即抗衡离子交换型吸附中,温度上升,其吸附量升降由反应热决定,本实验中A类吸附多为上升型;而大部分B和C类吸附,即朗谬尔型及反朗谬尔型的吸附量则随温度上升呈指数下降。例外的仅有PbS对Bi^3+离子的吸附,其吸附量随  相似文献   
95.
王光珍 《西北地质》1996,17(1):47-48
本文针对快速固结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K值的确定和影响K值的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6.
从超孔隙流体压力、粘土膜、有利的岩石组构、烃类侵位等方面介绍了深部高孔渗储集岩发育的有利条件;综述了深部储层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目前主要从经验预测和化学反应模型两个方面来确定深部砂体的储集性能,相应的分析测试手段包括成岩场、流体动力学、生烃史、精细埋藏史、图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深部储层的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97.
98.
99.
Terrigenous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are widespread in China,and nearly all th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occur in the clastic rocks.The study shows that organic inclusion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ondary fissures and pores which were ormed in the process of oil-rock interaction,rather than in the cements or secondary enlargements.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dominantly organic gas-rich or are composed of pure hydrocarbon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 mainly from 120℃ to 130℃,which shows a relatively high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emperature changes provide the ground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asin evolution and thermal fluid-kinetics-model.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 the organic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oils and gases in the area studied probably have experienced two-stage or two-time migration.Micro-fluorescence rescearch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oil/source correlation and oil migration-stage determination.The abundance and occurrence of organic inclusions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oil and gas abundance and accumulation in rock layers.With the help of other informatio,organic inclusion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in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相似文献   
100.
压汞仪数据处理中消除水银封闭间隙体积的量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MIC(Micromertics)公司生产的9220Ⅱ型自动压汞仪从80年代中期进入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部门,在用作储集岩孔隙结构实验分析中常出现水银封闭间隙现象,本文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各种原因及在资料中的表现形式,总结出消除封闭间隙的定性、定量方法,几年的生产实践应用表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