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55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三江中段Dupal同位素异常的识别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地球化学》2003,31(1):36-41
  相似文献   
992.
云南三江造山带近东西向构造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地球物理位场进行处理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云南三江造山带近南—北向为主的构造框架背景中 ,存在有多处与之相互正交或斜交的近东—西向构造 ,这些近东西方向展布的构造呈现出隐伏或深部构造特点。在布格重力异常影像中表现为大波长、幅值低的深部构造带特征 ;地质上表现为一系列近东—西向出现的断裂、岩体和矿床的成带分布 ;遥感解译结果则表现出在三江造山带内有多条平行展布的浅埋深东西向隐伏构造带。本文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波速信息等资料 ,对该区近东西向构造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后提出三江地区存在的近东西—向展布的近东西向构造可能是青藏高原主碰撞造山后 ,各块体物质向东南挤出的深部物质流变构造的反映 ,也可能是在三江造山带挤压碰撞及走滑拉张环境下的伸展构造或老构造的再活化。它的形成机制可能类似于青藏高原南部南—北向伸展构造 (裂谷 )。近东—西向构造的深入研究和成因再认识对于深入分析云南三江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 ,区域地壳演化历史 ,特别对是重新认识区域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尼玛区幅、热布喀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证实测区内发育含有华夏生物群分子的上二叠统敌布错组。查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发育一套中侏罗世稳定型浅海碎屑岩沉积。发现结合带南侧存在中晚侏罗世滞后型岛弧火山岩和后碰撞型SP花岗岩带,认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测区表现为向南俯冲的构造极性,闭合时间在中侏罗世以前.根据格仁错地区推覆构造和帮勒右行斜冲挤压韧性变形带初步研究结果,提出永珠-格仁错构造带是一个具有多期活动特征的区域性构造带,并属于狮泉河-申扎-嘉黎构造带的一部分。识别出冈底斯岩浆弧存在2个相对集中又有所套叠的岩带。发现冈底斯中段存在一个矽卡岩型多金属成矿带,在冈底斯北坡古近纪盆地日贡拉组中发现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994.
北营西沟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麻棚岩体外围成矿带,已发现矿化蚀变带上百条,查明的矿体向深部有厚度稳定,品位变富的趋势,对在本区找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地表覆盖,从而影响环境质量及陆地生态系统性质。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可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土地详查资料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三江并流区1983年到1999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法相比,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更能反映土地变化趋势及在时空上变化特点;(2)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其中林地园地、耕地与城郊用地增加较快;(3)1983~1996年间的变化大于1996~1999年间的变化;(4)州政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泸水县、丽江县)的变化较其它地区大;(5)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政策变化等。  相似文献   
996.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还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提供了部分硫和金属物质。为了查明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及其时空展布特征,在铜陵矿集区内开展了以流体活动记录为对象的蚀变-流体填图工作。结果显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不仅形成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而且在下伏岩系中遗留了区域规模的流体蚀变记录。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构成3个喷流沉积旋回,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成分和结构的分带性。流体蚀变记录在上部构成顺层蚀变带,在中部构成沿断裂和裂隙充填的石英一硫化物脉体群。在下部则构成半整合蚀变带,表明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由下渗的海水在下部半整合蚀变带形成储集区,经高地热异常的加热后,沿中部脉体群向上迁移,在进入顺层蚀变带后沿砂岩层向两侧扩散,最后经同生断裂和裂隙向海底喷出。块状硫化物与蚀变岩、喷流沉积旋回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空间展布特征,显示区内存在3个受基底断裂控制的NWW向延伸的流体活动域,包含6个以上的流体储集区域,每个流体储集区域之上发育多个流体上升中心和海底喷流中心。  相似文献   
997.
对扬子地台西缘喜马拉雅期稀土成矿带-四川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中两个大型稀土矿床, 牦牛坪稀土矿床和大陆槽稀土矿床矿石矿物组成进行详细研究. 通过矿物的反光镜下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和电子探针分析(EPMA), 发现了铜锌矿、含锡自然铜和自然锡三种含铜合金矿物, 这是国内首次在稀土矿床中发现铜锌合金矿物. 铜锌矿、含锡自然铜均属自然界罕见的矿物种类, 其生成条件独特, 因此该合金矿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铜锌矿、自然锡的产状及与国内已发现自然金属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对比, 认为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的形成与喜马拉雅期深源(幔源)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羌塘-三江地区残留微陆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WANG Hui 《云南地质》2005,24(1):1-10
综合研究历年区调成果,发现西藏羌塘-三江地区残留若干微陆块,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组合,主要变质期(1800Ma)变质相、构造变形性相近。原是一个有成生联系的微陆块群,有层无序、顶底不全,多系构造接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历年建立的羌塘戈木日岩群,三江地区宁多岩群、雄松岩群、石鼓岩群、苍山岩群、哀牢山岩群、吉塘岩群、崇山岩群、大勐龙岩群等12个岩群,依据区域对比、上覆地层及同位素年龄,统归古元古界(Pt1),构成本区早期大陆地壳-结晶基底。羌塘 三江残留微陆块群南接越南"印支地块",北邻西域陆块,东邻扬子陆块,南邻冈底斯 察隅陆块,是介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接合部位,具有独立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的构造域,建议称为"羌塘-三江古-中特提斯构造域"。  相似文献   
999.
新疆准北地区铜矿床主要类型控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北地区铜矿床已发现有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海相火山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那林卡拉-喀拉通克铜镍矿带受控于海沟岛弧盆地内基性岩带的控制,岩浆分异程度对铜矿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海相火山岩铜矿受火山机构制约,常产出于海底火山喷发中心及附近洼地,将准北地区划分冲乎尔-麦兹铜多金属,阿舍勒铜锌,额尔齐斯铜(镍)金-萨吾尔-加波萨尔铜(钼)和谢米斯台-阿尔曼台-北塔山铜等五个具找矿前景的成矿  相似文献   
1000.
钦—杭古板块结合带与成矿带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结合江西中部混杂岩带研究的新进展以及深源同熔型中酸性斑岩与有关矿床分布特征,认为钦州湾至杭州湾为扬子古愉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该带 四堡-加里东期为-复合型碰撞杂岩带,中生代时茂为华南燕山运动的策源地,发生强烈挤压,是中国东南部最重要的岩浆成矿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