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长江三峡东部地区中三叠世轮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导了长江三峡东部地区中三叠世信陵镇组和远安组轮藻化石,计有5属28种,其中包括3新种,根据轮藻化石属种在垂直分布和数量上的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两个轮藻组合;(1)Porocharahubeiensis-Vladimiriellataipingensis组合,轮藻化石产于秭归县两河口信陵镇组,以较大型的Porochara和Vladimireiella数量和类型较多为主要特征,主要成分有Poroch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研究区志留纪纱帽组牙形石,三叶虫,头足类,腹在等生物地层的综合研究,指出该区纱帽组自下而上可分为Orthodochimioceras-Michilinoceras和Pterospathodus celloni-Apsidognathus tuberculatus两个生物组合,与川北陕南,黔东北石阡,四川南江,岳池等地相当层位生物群相比,前者的地质时代为特列奇期中期,后者为特列奇期中晚期。  相似文献   
43.
44.
一种诊断序列非均一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提出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序列非均一性和区域气候突变诊断的新方法。利用三峡地区16个测站夏季气温1951—2004年期间资料,用此方法对内江站与邻站气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气温在1970年代初和1980年代末出现明显的局地非均一性。  相似文献   
45.
通过长江三峡地区(巴东-宜昌段)水系发育、航卫片判读、野外地质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沿长江北西西向地球物理异常带在地表没有相应的特殊地质构造显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中未发现规模较大的北西-北西西向断裂通过,地表上这一走向的线性破裂或裂隙密集带及其他相关变形也不甚发育。因此,地下深处与地球物理异常带相对应的基底断裂至少中生代以来没有明显活动。  相似文献   
46.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航片、卫片验证、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700~ 2000m,完成于老第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200~ 1500m,完成于上新世末;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800~ 1200m ,形成年代为3. 4~ 1. 8Ma B. P. 。高夷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老年期地貌景观; 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山间盆地、岩溶台面、河谷盆地、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   相似文献   
47.
闫斌  朱祥坤  唐索寒  漆亮 《现代地质》2010,24(5):832-839
通过分析三峡地区九龙湾剖面新元古代盖帽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组成,对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结束后水体的性质提供了制约。盖帽碳酸盐岩的REE配分模式具有轻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存在轻微Y正异常以及较高的Y/Ho值,没有明显的La异常。这些特征与受淡水影响的陆缘盆地、湖泊等沉积环境相似,而不同于正常海水。这表明盖帽碳酸盐岩不是正常的海相沉积物,而是发育在淡水与海水混合环境中的沉积物。盖帽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值,这是由于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结束后大量陆源风化物的输入引起的。因此,盖帽碳酸盐岩较高的87Sr/86Sr值不能代表当时全球海水信息,只能反映局部混合水体的信息。轻微的Ce负异常显示陡山沱组早期水体处于弱氧化状态。盖帽碳酸盐岩的REE和Sr同位素综合特征表明在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结束后,陡山沱组早期水体是携带大量陆源风化物的冰融水与海水混合的水体,而且此时的混合水体处于弱氧化状态。  相似文献   
48.
根据三峡与邻近地区实际天然地震数据,利用GMT软件绘制出三峡地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绘制出了三峡地区1964年以来地震震中分布情况,以及频率变化。震源机制解以及三峡与邻近地区断层资料显示出该地区受到西藏块体、四川盆地、川滇块体与鄂尔多斯地块的共同挤压作用,三峡及邻区的现今水平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为北东东向,是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的继续。近东西向的向东移动显示出该地区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幔物质向东"逃逸"的通道之一。根据水库蓄水前后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映的震源机制变化,认为蓄水对于三峡及邻区应力场在垂向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研究泥灰质岩石区地貌对岩溶的控制机理是弄清岩溶过程的出发点.三峡河谷斜坡带泥灰质岩石区地貌对岩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在陡坡地带和地形由陡变缓的转折部位岩溶作用强烈,纵比降小的山梁部位岩溶作用较弱;横向上冲沟部位岩溶作用最强,坡肩部位岩溶作用较弱,山梁部位岩溶作用又增强.哪里的岩溶通道发育、水流汇集量大,哪里的岩溶就强烈.在三峡移民迁建中,应注意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地基变形破坏型式.  相似文献   
50.
张加桂 《地质科学》2002,37(3):288-294,319
泥灰质岩石区岩溶地貌是地貌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以三峡地区为例,提出了该区泥灰质岩石分布区广泛发育的漏斗状沼泽凹地、脖颈状岩溶地貌、两沟之间的槽状谷地和溶蚀台地 4种地貌形态,探讨了这些地貌的成因,并指出各种岩溶地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叠加。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岩溶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研究对泥灰质岩石区的工程建设,特别是三峡移民迁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