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描述了产于黔东南剑河县中寒武统凯里组中上部的19块中寒武统底部标志化石--印度掘头虫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1910)蜕壳标本,其中大部分缺失头盖,其余外壳保存完好.对其蜕壳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蜕壳程序如下:头甲以小于90°角下弯,导致背壳沿头、胸接合处裂开;面线张开,自由颊与头盖裂开;虫体恢复平伸状态,头盖旋转;三叶虫携老壳向前爬行,并将已与自由颊和胸甲裂开的头盖顶翻于头甲前方;虫体继续向前爬行,并将头盖扒向两侧;虫体向前爬行并不断颤动,最终脱掉老壳.被脱掉的老壳胸尾相连,腹边缘-唇瓣板与自由颊基本位于原位,与"Phacopid式蜕壳"或"Salter式埋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2.
雷倩萍 《现代地质》2023,(2):500-511
本研究是对皖北寒武系苗岭统古丈阶张夏组上部三叶虫的首次全面详细描述。在安徽省萧县凤凰山剖面张夏组上部地层中共采得古丈期三叶虫15属12种及4个未定种。包括球接子类4属3种及1未定种、褶颊虫目2属2种、裂肋虫目9属7种及3未定种。化石大多以分离的头盖、尾部、活动颊保存在鲕粒灰岩中,保存质量良好。从生物面貌来看,本研究区张夏组上部相当于山东地区的崮山组地层,并共同包含多个三叶虫属种。但相较后者,本区的优势分子为Pseudoblackwelderia lubrica和Wongia triangulata。另外,本文对假蝴蝶虫属Pseudoblackwelderia进行了梳理与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63.
昝淑芹 《地球》2021,(2):25-31
曾经有一种海洋生物,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古生代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留下自己的印迹,成为古海洋中存活最久的生物。它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支撑自己跨越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直至二叠纪灭绝。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一古老、神秘的远古海洋生物——三叶虫。  相似文献   
64.
新疆哈密东沁城一带出露一套以凝灰熔岩、凝灰岩、凝灰质灰岩为主的地层,厚度近600m。根据岩性特征,这套地层归入下泥盆统大南湖组。该剖面含丰富的腕足动物、较多三叶虫和小型单体四射珊瑚,另有少量床板珊瑚、腹足类、双壳类和海百合茎化石。经过对腕足动物、三叶虫等主要化石类群的研究,确认这套地层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埃姆斯期(Emsian)。腕足动物化石的属种与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甘肃北山、新疆北部、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的类型十分相似,说明早泥盆世晚期哈密与这些地区同属一个古生物地理分区——老世界大区的巴尔喀什—蒙古—鄂霍茨克区,与欧洲中部、北美和澳大利亚东部同类生物群有着比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5.
赵元龙研究团队以贵州剑河交榜杷榔组剖面为依据,结合其下变马冲组及其上“清虚洞组”于2010年起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寒武系第4阶地层、层序地层、碳硫同位素等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建立了3个三叶虫带及1个三叶虫层位、2个疑源类组合带,初步确定首现于杷榔组底部的Oryctocerella duyunensis为第4阶首现三叶虫。疑源类、碳硫同位素等变化曲线与此基本一致。并与北格林兰Henson Gletscher地层进行了对比,将视剑河交榜杷榔组剖面为潜在的寒武系第4阶国际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地理教学》2013,(2):6+41
正1.奥陶纪-志留纪生物大灭绝:4.43亿年前奥陶纪的大部分生命还生活在海洋里,因此诸如三叶虫、腕足类和笔石类等海洋生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大约有85%的海洋生命灭绝。2.晚泥盆世大灭绝:3.59亿年前  相似文献   
67.
Middle and Late Cambrian trilobite faunas from the Dama section in western Hunanare are composed of 63 genera and subgenera, 84 species, and two forms ofgen, et sp. indetermined. Which include a mixture of cosmopolitan agnostoids and polymeroids. Three new species,Hardyoides damaensis,Meringaspis damaensis and Rhyssometopu.s (Rodtrifinis) nitidus, are described by present author in 2004. Besides, Erixanium is recogni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study area,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biostratigraphical correlation of the Late Cambrian in the Austalo-Asia region. According to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vertical, the Middle and Late Cambrian trilobites can be divided into 9 trilobite communities for the Dama section. Based on the trilobite communities analysi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from the east Mt. Lailong to Dama through Fenghuang, further east, reach in Chenxi,the palaeoenvironments were changed from a shallow-water of oxygen-rich (platform margin slope) into a deep-water of oxygen-poor setting (basin).  相似文献   
68.
吉南地区的寒武纪生物化石(以三叶虫为主)极其发育,前人曾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先后建立了7个阶17个化石带。但化石带的含义不甚明确,多以标准分子为代表,即标准化石带(时间带?)。笔者等于1991 ̄1993年在白山市幅(1/5万)区调填图时,以区内的青沟子剖面为例,利用前人在该剖面上连续采集的三叶虫生物化石资料,按照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对生物地层单位进行了初步清理,建立了5个正式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  相似文献   
69.
描述了吉林中部永吉县中—上志留统张家屯组与二道沟组的三叶虫群6科的10属、12种及2未定种,其中新属3个、新种8个,并简要讨论了华北板块北缘三叶虫群的生物古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70.
东秦岭古生代古生物区与古地理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平  裴放 《地质论评》2002,48(6):603-611
本文根据对东秦岭古生代各纪古生物区的分析,指出在北美岭褶皱带,二郎坪海槽寒武纪放射虫和微浮游植物属华南区,奥陶纪头足类,腹足类、珊瑚为华北区,早志留世珊瑚为华南区,柿树园海槽中泥盆世至二叠纪孢子主要见于华南区,干江河海槽泥盆纪珊瑚,海百合为华南区。在南秦岭褶皱带,浙川陆棚寒武纪三叶虫有华北区和华南区的分子,奥陶纪牙形石、头足类由华南区变为华北区,晚奥陶世腕足类、三叶虫、珊瑚为华北区,而早志留世笔石,晚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和Ting、古植物以及早石炭世珊瑚和Ting均为华南区,南湾海槽泥盆纪孢子为华南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秦岭古生代古地理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