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869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7篇
  194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关于上海地区金山群大地构造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上海地区金山群的岩石组合、原岩及原岩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形变特征,以及已有的同位素年龄值,认为金山群与浙东南陈蔡群基本一致,是华厦古陆块的基底组分。参照华厦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岩多期聚合的观点,推断分布在(?)径——川沙断裂南东侧的金山群块断体,是晋宁期末二古板块碰撞对接、于结合带内形成的构造推叠岩片。  相似文献   
72.
INTRODUCTIONThe Permian-Triassic ( Tr/P) boundary , datedto be (251 .4±0 .3) Ma ago ,is marked by the mostdrastic mass extinction of organisms in the Phanero-zoic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attern and the cause ofthe mass extinction,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biostratigraphy , isotopic chronostratigra-phy , event stratigraphy , eco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yne et al .,2004 ; Reichowetal .,2002 ; Yin et al .,2001 ;Jin et al .,2000 ;Zhanget al .,1996 ,1995 ;…  相似文献   
73.
三叠纪充填的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被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5个层序单元。超层序Ⅰ以复理石建造为特征,是金沙江缝合带初始碰撞作用的产物,是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前陆盆地早期挠曲沉降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标志着晚三叠世诺利期前陆盆地业已形成;超层序Ⅱ以磨拉石与酸性火山岩建造为特征,是前陆盆地晚期冲断抬升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表明晚三叠世瑞替期来自造山带的沉积物开始越过前陆隆起向隆后盆地迁移。  相似文献   
74.
在巴颜喀拉盆地西段黄羊岭组中发现了一个长约3km、厚约1295m的玄武岩 碳酸盐岩的隆起建造,具有3个由玄武岩基底加碳酸盐岩盖层组成的双层剖面结构。隆起建造中海相沉积物由下至上从深海相渐变为浅海相,生物化石由浮游生物组合演变为浅海造礁生物组合。通过与现代海山的对比,证实巴颜喀拉西段发现的隆起建造属古海山堆积,根据化石的时代确定其为中二叠世的古海山,暗示巴颜喀拉盆地在中二叠世以前存在一个古大洋,其后古大洋逐渐俯冲消减,演化为残留洋盆地,这对巴颜喀拉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研究和构造属性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杨凯  刘彬  马昌前  孙洋  张飞  牟进忠  何雨  肖露 《地球科学》2020,45(5):1490-1502
尽管大量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发育有三叠纪大规模岩浆活动,然而对于这些岩浆活动的成因机制以及深部动力学背景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分歧.通过对青藏高原中部北羌塘地区三叠纪典型辉石闪长玢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Hf同位素研究,深入剖析其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进而为深入探究青藏高原中部三叠纪岩浆作用形成机理与有关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证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该岩浆岩的结晶年龄为227±2 Ma(MSWD=0.86).岩石样品在地球化学组成上相对富硅和铝,属于钙碱性系列.样品轻重稀土分异较强,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显著富集,并且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组成上,样品相对于原始地幔要富集轻稀土以及Th、U,显著亏损Nb、Ta和Ti,整体表现出火山弧岩浆岩的特征.样品均具有相对较低的εNd(t)值(-4.53~-4.99)、比较集中ISr值(0.707 05~0.707 14),以及正的εHf(t)值(+0.81~+2.48),表明其岩浆源区很可能以富集的地幔组分为主.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与Sr-Nd-Hf同位素等研究结果,确定该岩体的形成应该与受俯冲组分(例如沉积物)改造的的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此外,结合区域上已有的多学科研究资料还可以证实北羌塘地区有关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时间至少开始于227 Ma.   相似文献   
76.
卢良兆  董永胜 《岩石学报》1998,14(2):140-151
根据显微构造和矿物微区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确定了胶东早元古代荆山群富铝片麻岩中存在平衡组合Grt-Crd-Bt-Sil-Kfs-Pl-Qtz,反映变质峰期Grt+Sil+Qtz→Crd,Bt+Sil+Qtz→Grt+Crd+Kfs+H2O和Pl(An)→Grt(Grs)+Sil+Qtz①等转换反应和Fe-Mg交换反应均基本保持平衡状态。实验资料和地质温压计估算确定其峰期P-T-X关系:P为0.60~0.70GPa,T为700℃~750℃,XGrtMg为0.21~0.26,XCrtCa为0.044~0.053,XCrdMg为0.65~0.72,XBtMg为0.50~0.57,XPlAn为0.285~0.388。但Grt、Bt和Pl又都有明显的微区成分变化,反映峰期后降温过程各种交换反应的效应,其封闭温度在500℃~600℃之间,压力为0.40~0.50GPa。研究确立逆时针的PTt轨迹,其样式反映早元古代陆缘壳内拗陷带的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77.
杜远生  冯庆来 《地质科学》1998,33(1):127-128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的补充说明--答吴浩若杜远生冯庆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补充说明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冯庆来等,1994)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对放射虫存在各种怀疑(包括怀疑为混样或…  相似文献   
78.
牟平、乳山地区的荆山群山露较全,依其原岩性质、变质岩石组合及接触关系,自下而下划分为禄格庄组、野头组和陡崖组,各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段。荆山群是继晚太古代胶东群沉积之后,在以升降运动为主且较稳定的浅海陆棚环境中形成的,经济过程压相系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其成岩年龄为1848 ̄2484Ma。年代地层划归下元古界。  相似文献   
79.
赣西北地区双桥山群自上而下划分为修水组、安乐林组,共计11个岩性段,其时代属中元古代蓟县纪,并以近东西向褶皱叠加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为主要变形样式。就该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变质温压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等进行简要论述与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区长期争议的“修水运动”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80.
胶东早元古代荆山群变质作用演化样式及其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地区发育大面积的早无古代变质地层──荆山群。该套岩系经历了三期五个阶段的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为T=700~750℃,p=0.50~0.60GPa,达角闪麻拉岩相。变质作用pTt轨迹为逆时针形式,反映早元古代陆缘壳内裂陷带的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