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1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陕北斜坡东部延长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为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属典型的低渗—超低渗储层;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广泛发育的泛滥平原相、沼泽相泥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通过研究认为延长组油气成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含油气性主要受物性、岩性及岩相等因素影响。有利的沉积相带、运移输导条件及鼻状隆起构造共同控制了延长组主力油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42.
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末期(相当于Ladinian-Carnian期)出现了一次与全球同步的大规模海侵,形成了一个向上变深的碳酸盐岩台地淹没沉积层序。垄头组顶部和竹竿坡组分别是海进体系域(TST)的下、上部分。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垄头组顶部自下而上δ(^18O)持续增大,而δ(^13 C)先逐渐增大,后在顶部界面附近快速下降,反映了垄头组顶部在暴露环境下氧化作用的结果。竹竿坡组δ(^13 C)自下而上逐渐增大,δ(^13 C)总体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反映了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认为,海进体系域的δ(^13 C)和δ(^18 O)演化不但反映了海平面和沉积环境变化,同时对密集段(CS)、层序界面和古暴露面等也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44.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8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自生绿泥石膜生长、次生高岭石化、连晶方解石交代、长石溶蚀。根据铸体薄片,碳氧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各种主要成岩产物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分析了成岩产物分布与现今总面孔率的关系,从而确定8油层组的物性主要受石英次生加大、连晶方解石、长石溶孔、剩余原生孔隙分布的控制。石英次生加大和连晶方解石发育的地方,储层物性差;具自生绿泥石膜的剩余原生孔隙和长石溶孔发育的地方,储层物性好。  相似文献   
45.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鉴定分析方法,对湖北兴山大峡口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8层粘土岩研究发现,各层粘土岩中的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并且各层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六方双锥石英和黄铁矿,非粘土矿物为石膏,个别层位中还含有粘土微球粒。该8层粘土岩均为火山物源成因,联系相应的火山事件记录表明该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经历了多次火山活动。这些火山事件与同时段牙形石的绝灭和延缓复苏呈现一致性。频繁的火山活动是造成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及生态系重大转折的主导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46.
四川盆地三叠系蒸发岩的变质作用与富钾卤水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亚文  蔡克勤 《现代地质》1998,12(2):222-228
在四川盆地三叠系蒸发岩建造中已发现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软钾镁矾、杂卤石、钾石膏、多钙钾石膏、钙芒硝等矿物,并在多处发现富钾卤水。已有的资料表明,这些矿物组合是已沉积的固体钾盐层在成岩期水溶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变质矿物组合。在此过程中大量的钾质转入水溶液,形成了富钾卤水。这种富钾卤水是可综合利用的KCl、NaCl和Li、Sr、Cs、Rb、B、Br、I的优质盐化工业原料卤水。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详细分析沉积韵律、沉积构造、成分及粒度的基础上,论证了四川省若尔盖县阿西乡牙相一带上三叠统卡车组一套浊积岩沉积。通过对牙相浊积岩序列的23个采自各浊积旋回各层段的系列样品的金分析,发现这一浊积岩序列具有:以泥质粉砂岩、泥质岩为主的鲍玛序列的D—E段与其上旋回的以含砾砂岩、粗砂岩为特征的A段含金量呈线性关系,表明这两段之间元Au元素发生了循环,进一步揭示了浊积岩具有金的可迁移性这一矿源层的重要特征。另外,砂质单元金含量比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要高,从浊积岩序列的底部旋回至上部回金的含量降低并由不稳定到稳定  相似文献   
48.
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地层——以塔里木盆地陆相地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海平面变化 为基出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研制陆相盆地中遇到了困难,地层基准面变化 在解释地层层序成因和地层层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检出丰富的两环烷烃,主要为C12~C14和C15、C16两组两环烷烃。其相对丰度表现出3种源岩模式:1以低碳数两环烷烃为主,出现于长71和长81段非烃源岩;2两组两环烷烃都很丰富,出现于长73段富有机质烃源岩;3以高碳数两环烷烃为主,主要发现于长73段烃源岩,也见于长72和长81段。尽管长7段热演化程度基本一致,但补身烷异构化指数变化明显,表明补身烷重排不仅受热演化的影响,而且受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延长组烃源岩具有明显的高补身烷优势,反映了烃源岩的还原性沉积环境。烃源岩高丰度C15、C16两环烷烃的检出则指示该地区晚三叠世发育淡水湖泊。葡萄藻不仅是该地区中生界石油的重要母质来源,而且可能是这些两环类标志物的直接生源。  相似文献   
50.
目前针对兰坪-思茅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兰坪-思茅盆地东南缘的歪古村组中识别出了一个Ⅰ型层序界面及两个II型层序界面,将该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及一个上升半旋回,并建立了层序的演化模式,显示南西向的河流对本区歪古村组的沉积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