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3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1160篇
大气科学   813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2672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2181篇
自然地理   941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650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利用社区居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可视化方式进行社区人员信息查询、分析,是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根据"以人查房,以房查人"的社区人员信息管理模型,设计社区人员信息组织模型,提出一种基于ArcGIS Engine的社区居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重点实现 "人、房互查"以及社区内空间信息和居民属性信息更新、统计及输出等功能,以期满足社区居民信息的科学化、可视化及高效率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992.
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新文化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传统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激进反思甚至颠覆。首先,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其反对伯克利学派"超有机体"的文化观,认为"文化"并非具象的"物体",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或社会关系之下由社会群体自下而上地建构或生产的。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也并非"文化"被动的表达或容器,而是建构意义与价值系统的关键维度。其次,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研究话题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研究视角的分散性或破碎性,而是新文化地理学的文化观带来的必然结果。新文化地理学关注草根群体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不同群体与不同尺度的文化事项、以及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这极大地拓展了其研究话题的广度。目前,中国地理学中有关文化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边缘化的位置,但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迁迫切地要求文化地理学者从文化的社会性与空间性出发,探讨社会成员赋予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这一维度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从2002年起分实践探索、理论深化、建模升华三个阶段。重点解决的是课程资源研发模式和方法问题,创建了地理图像系统课程资源研发"师生共建、双核共生"模式,完善了中学地理图像资源体系建设,探索了学生参与资源研发的途径和方法,建立了新型师生合作模式,在资源整合、图表加工、图文转换、图表创新、学法指导、高初中学科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成果形成过程中促进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得到了全方位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打造了一支善于研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教研团队,推动了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经济时空演变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带内27个中国城市2001—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运用传统马尔科夫链和时间马尔科夫链方法,计算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和空间转移概率矩阵,探索了城市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新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经济发展在10年内保持着原来的状态。从空间上看,经济带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东、中部和少数西部城市的发展居于前列,其余多数西部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天水,定西、武威、张掖等城市出现"в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995.
以佛山市“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三旧”改造为案例,讨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改造中城市更新概念的衍生、想象及认知局限性.尤其侧重于概念运用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价值及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限制因素.研究显示,“三旧”改造概念作为城市更新理念与佛山城市旧区改造的现实问题相互结合而衍生的“应景”产物,在运用中凝练了更新主体(地方政府)对旧区改造发展的愿望、想象和认知倾向.这使得“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三旧”改造发展模式及其想象展望也可能只是地方政府及开发商谋求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手段.此外,研究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只被地方政府和投资人用作组织与寻求他们各自关注点的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技术,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概念对他们的吸引力在于与之相关联的资源,以及一种供使用、阐释、替换的语言.至于这个概念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的实用性,则似乎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城市群边界识别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合理界定城市群的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群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空间规划落实区域功能空间布局和发展指向的基础条件。然而,社会各界对城市群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从经济地理学的"点—轴系统"理论出发,对城市群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判别城市群边界的4个步骤:一是分析对象区域是否存在若干发育良好的中心城市;二是分析这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较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三是分析城市之间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联系,使之具有一体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四是通过对城市群实际生长边界的判别,对"点—轴系统"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对该区域是否已经形成城市群进行判断。较之以往的学术研究,强调城市群的发育程度也应该作为城市群判别的重要条件,同时,也通过POI数据的Densi-Graph分析提出了判别城市群发育程度的方法。基于此,对京津冀及全国主要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较之偏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尚处于形成阶段。这些结论对于客观认识城市群以及制定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多层次的空间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林梅 《西部资源》2015,(1):30-32
<正>直面问题,从单打独斗到部门联动;以促进民生改善为出发点,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合力。立足新形势,从政府造绿到全社会参与;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投"模式,努力实现项目资金管理新突破;鼓励矿业权人主动出资,充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来源;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多元化投资。  相似文献   
998.
《西部资源》2015,(2):36
<正>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锡林郭勒盟12个旗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完善情况进行了论证。在论证会上,二连浩特市项目承担单位内蒙古申科国土测绘有限公司编制人员向专家组详细介绍了《二连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完善的必要性。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结合二连浩特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二连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调整完善情况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项目承担单位表示,在征求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999.
<正>矿产资源与人类文明内蒙古矿产资源形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延伸保护地质环境——地质遗迹资源一、矿产资源与人类文明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人类最宝贵的生存财富,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工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人们过上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试  相似文献   
1000.
2020年夏季(6—8月),北半球极涡呈现明显的单极型分布,极涡主体位于北极圈内,中心偏向东半球,中高纬环流呈现4波型分布。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平均偏强,且位置偏西偏南,不利于热带气旋活动。2020年夏季共有8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其中7月没有热带气旋生成。除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之外,其他热带洋面另有20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北大西洋11个,东太平洋8个,北印度洋1个。受偏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北方海域多海雾天气。同时受入海气旋活动影响,多海上大风过程。夏季近海海域共出现了7次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其中6月3次,7月1次,8月3次。大风过程出现了10次, 2次由热带气旋影响,7次与入海气旋活动有关。发生2 m以上的大浪过程12次,6—8月分别出现了4次、5次和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