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0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742篇
测绘学   1841篇
大气科学   278篇
地球物理   1070篇
地质学   2146篇
海洋学   347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480篇
自然地理   29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1篇
  18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岩石层三维密度结构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搜集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的S波速度三维层析成像结果和2万多个实测重力点资料,将重力资料进行各种改正并网格化为30′×30′的布格重力异常.首先采用密度差与S波速度差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建立青藏地区岩石层密度的初始模型,再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青藏地区岩石层三维密度分布结果.反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岩石层密度分布不仅在纵向上不均匀,而且在横向存在明显的不均匀.在深度10-70km范围内,高原整体呈低密度特性,在50-70km深度范围内低密度特征更加突出,与周缘地区存在0,1g/cm3的密度差.而在90-110km深度范围内,高原岩石层地幔显示密度高.(2)岩层密度分布与大地构造有明显相关的分区性,显示出青藏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塔里木块体和印度块体.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介绍了采用相遇观测系统中全部走时分支曲线双向同时二维反演拟合法。对翁牛特东部地区的三条剖面基底折射资料二维反演,文中展示了各条剖面的理论走时对比图,射线追踪图,二维速度结构分布图,一维速度柱状图以及理论地震图。  相似文献   
93.
地层模型的三维实体显示与剖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地层模型的三维实体显示的原理与方法,同时又提出了沿任意方向垂直剖切地层模型的一种实用有效算法,它已用于交互式三维地层矿床显示系统GD-3DWS,是三维地质解释的很好工具  相似文献   
94.
A modeling metho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known points on a geological interface and plane orientation data such as stratification or foliation planes is described and tested. The orientations data do not necessarily belong to one of the interfaces but are assumed to sample the main anisotropy of a geological formation as in current geological situations. The problem is to determine the surfaces which pass through the known points on interfaces and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orientation data.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interpolation of a scalar field defined in the space the gradient in which is orthogonal to the orientations, given that some points have the same but unknown scalar value (points of the same interface), and that scalar gradient is known on the other points (foliations). The modeled interfaces are represented as isovalues of the interpolated field. Preliminary two-dimensional tests carried-out with different covariance model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which is easily transposable in three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95.
应用直流电法仪在井下进行了工作面巷道底板电测深和掘进头超前探测,查清了工作面底板水层的富水性和掘进头前头的地质构造及含水情况。目前,大部分探测结果已得到生产实践的证实。  相似文献   
96.
τ-P域地震资料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实用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在τ-P域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把地震道集由时-空域变换到τ-P域,然后对共P数据体进行相移或相移加插值偏移,将偏移后的各共P数据体叠加得到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该算法能够实现陡倾地层的正确归位,降低偏移处理维数,减少计算机内存需求,易于并行处理,但是计算量和所花费的计算机时间仍然很大.为此我们又提出了针对目的层的分时(层)偏移方法,由于只考虑目的层,可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文中以二维实际地震资料及三维数值模型资料的处理说明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电法勘探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继善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308-316
电法勘探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其方法理论、仪器设备、野外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以方法理论的进展为主线,回顾、展望了目前电法勘探中几个重要而令人关注的研究焦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将会对21世纪的电法勘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各种类型的金矿脉常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产出,对它们用欧几里德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不仅难以精确地说明其几何形态特征,有时甚至无法作出实际测量,因此也就很难掌握其产状变化的准确趋势,给金矿床的定量定位预测造成了困难.分形理论为获得有关隐伏矿床(脉)分布的更为准确的信息提供了有利工具.通过对招远灵山和河东两个典型金矿床矿脉分维数、几何丰度和有效紧密度等研究,讨论了分形理论在紧密结合地质特征条件下,客观准确揭示不规则矿脉变化规律及在找矿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工程岩体三维构模中钻孔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数据处理是工程岩体三维构模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之一。从三维构模的角度,将工程岩体按几何特征抽象为4种结构单元类型。钻孔数据是描述工程岩体的重要原始数据,具有多尺度性。针对这个特点,提出钻孔数据纵向概化准则,解决工程岩体多尺度显示问题;根据地质学的地质数据解译方法,结合岩层层状分布的特点,提出层处理方法对钻孔数据进行概化处理,确定工程岩体所对应的结构单元类型,创建工程岩体结构单元三维构模数据,建立由钻孔数据所得到的工程岩体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00.
Array measurements of microtremors at 16 sites in the city of Thessaloniki were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Vs velocity of soil formations for site effect analysis.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0.8–1.5 to 6–7 Hz. A Rayleigh wave inversion technique (stochastic method) was subsequently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Vs profiles at all the examined sites. The determination of Vs profiles reached a depth of 320 m. Comparisons with Vs values from cross-hole tests at the same sites 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PAC method. The accuracy of the Vs profiles, the ability to reach large penetration depths in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areas and its low cost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ake Mictrotremor Exploration Method very attractive and useful for microzonation and site effects studies. An example of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ite characterization in Thessaloniki is presented here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