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8篇
  免费   1698篇
  国内免费   4791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611篇
地质学   11609篇
海洋学   81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422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95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354篇
  1995年   348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85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阐明对铀的自发裂变现象,采用热电离质谱测定法对几种类型晶质铀矿样品的Ru,tE和Ag的同位素组成作了测定,由于自发裂变碎片有可能加入天然同位素中,在几个样品中的Ru,Te清楚地显示出了^99Ru,^101Ru,^102Ru,^104Ru,^128Te,^130Te同位素测量中得到裂变成因的Ag,从Morogoro(坦桑尼亚)某晶质铀矿得到的Ru裂变模式表明,这种晶质铀矿可能已经处于中子诱发^2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地下水补给和更新能力的评价.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更新性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常规的地质勘探方法所能提供的水文地质信息有限,环境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及可更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优势,可对传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平均混入量为54%.说明区内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EPM模型计算,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1.314×108 m3; 储水系数为7.29×10-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5.
6.
7.
河南地调健儿克服了高寒缺氧,交通、通讯不便,供给不足等诸多困难,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拼搏奉献的精神,在青藏铁路沿线南段为国家找到铜铅锌矿产地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小型各1处。向国家提交铜资源量36万余吨,铅锌资源量240余万吨,银近千吨,金10余吨。这一信息是由日前召开的《西藏当雄县拉屋-嘉黎县同德一带铜铅锌多金属矿评价报告》评审验收会议上获悉的。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战略性矿产勘查,是“十五”期间国家地质工作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部署的4个重点之一。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十余年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积累的…  相似文献   
8.
9.
10.
笔者曾对广西芒场锡多金属矿田的稳定同位素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硫、铅、氢、氧、碳等稳定同位素组成和锶的初始值提供的信息.探讨了矿床成因。并结合矿田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有关统计参数,参考前人对矿床认识的基础上,修正提出了该矿田混合热液成矿模式,可供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