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关岭生物群海百合Traumatocrinus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新发掘的贵州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海百合化石标本的再研究,肯定了Trauma-tocrinus的有效性。根据目前的材料,认为该属只有1个有效种,即Traumatocrinus hsui;而根据化石的埋藏学特征,认为幼年体Traumatocrinus hsui营假浮游生活,成年体是否能够适应底栖生活环境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关于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的分类、分布及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贵州关岭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小凹组(=瓦窑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库中产有大量完好保存的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化石。根据对此类海百合分类、分布和形态构造及古生态的研究,特别是大量完好保存、且附着在漂浮木头上的群体化石标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这种外形似海百合花的创口海百合营假浮游的生活方式。这类特化的海百合分枝起源于另一类底栖中三叠世石莲海百合科,很快占领了卡尼期初期的生态境,至卡尼期末创口海百合衰退以后,它的生态境在诺利期时为形态发生的趋同变异的链海百合(Seirocrinus)和五角海百合(Pentacrinites)所占领。  相似文献   
3.
辽北法库变质地层发现海百合茎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关岭生物群——世界上罕见的化石库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产保存完美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多门类脊柱动物、无脊柱动物共同繁盛,且夹带有少许古植物化石的关岭生物群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珍衡古生物组合。其化石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数量之丰富,堪称世界上少有的晚三叠世“化石库”。在该“化石库”中,海生爬行动物主要有鱼龙类(ichthyosaurs):Qianichthyosaurus zhoui Li(1999),Cymbospondylus asiaticus Li et You(2002),Panjiangsaurus epicharis Chen et Cheng gen.et sp.nov.;海龙类(thalat-tosaurs):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Liu,1999),Xinpusaurus suni(Yin et al.,2000),X.banaolinensis Cheng et Liu sp.nov.Shun齿龙类(placodonts):Sinocymodus xinpuensis Li(2000)以及某些尚待研究的类型。在所储藏的海百合化石中,以重新厘定的许氏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 hsui(Mu)[?=T.caudes(Dittmar,1866);?=T.guanlingensis Yu et al.]为主,新的发现说明,此类海百合营假浮游生活方式,它们通过其网状或铰接状根簇附着在漂浮树干上而广泛分布。共存的化石还有:新近发现和重厘定的Metapolygnathus nodosus带的牙形石,少量鱼类(Asialepidotus sp.nov.),大量软骨鱼类(elas-mobranch ichthyoliths)鳞片和牙齿化石的新类型,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s带的菊石,Halobia-“Daonella” bifurcata组合带的双壳类,以及腕足类:Koninckina guizhouensis,K.zhengfengensis等以及古植物化石:Equisetites arennaceus,Ctenozamites sarrani等。系统调查、科学发掘和对上述各门类化石时代综合分析后指,了这个珍稀生物群形成于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期,主要产在新铺乡黄土塘、小凹、毛凹、巴毛林和岗乌乡白岩一带小凹组下段,距5-11m的地层间隔中,其分布面积约200km^2。构造古地理及层序、生态、化学地层的综合研究说明,关岭生物群可能是伴随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期的海侵在南盘江裂陷槽盆西北角活动外陆棚边缘所形成的“避难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海侵的扩大,海水的加深和有机质的过盛贮存所诱发的缺氧和海水的咸化事件,可能是导致该生物群的集群绝灭,并形成完好保存埋藏群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广西田林县石炭纪礁内海百合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石炭纪的后生动物格架礁为例,从礁体生长过程和群落竞争关系的角度,对赋存于造礁生物群落中的海百合与造架珊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礁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详细探讨,揭示了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礁体发育初期,以海百合为主的群落是造架珊瑚定殖的初始条件;在礁体的生长过程中,海百合与造架珊瑚之间存在一种受环境控制的竞争关系,两者在数量上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当环境变化导致造架珊瑚死亡,礁体停止生长,海百合仍存活并不间断地为礁体提供沉积物,对已停止发育的珊瑚格架起到覆盖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礁体  相似文献   
6.
贵州关岭动物群中的海百合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关岭动物群是由海百合、水生爬行动物、鱼、双壳类、菊石、牙形石等多门类生物组成的动物群,保存在上三叠统瓦窑组近底部.本文仅描述了其中的海百合1属2种:Traumatocrinus kueichouensis Mu, 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sp. nov.,其中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为1新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西沙群岛棘皮动物研究报告的最后部分,包括海百合纲和总结。研究材料和以前一样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的标本。西沙群岛珊瑚礁海百合种类不多,数量也很贫乏。共采56个标本,通过研究鉴定,仅包括3种海羊齿(Comatulids),其中有一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贵州关岭新铺地区上三叠统下部竹杆坡组中部至小凹组下段所产的腕足动物群及其古生态环境.该区目前共获得腕足类6个目,6个科,7个属,8个种(含4新种)和1个属种未定.根据这些腕足类的固着方式、生活习性、贝体形态和大小,以及组合特征,可以从下到上将它们分为Pseudokoninckina,Laballa,Linguloid等3个群落.该3个群落的生态底域分别位于BA4至BA3外侧、BA2和BA1,表明本区从竹杆坡组中部至小凹组下段的沉积环境是由较为深水逐步向较为浅水过渡,应为海退过程的沉积产物.同时,本文还论证了当时不可能存在为海百合类和双壳类提供假浮游的载体,它们应是底栖生物,并且指出那些被认为是假浮游的化石证据的分析与推断存在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和凯里生物群一样,贵州寒武系杷榔动物群也含有丰富的棘皮动物始海百合化石,包括两个属种即俞氏贵州始海百合 GuizhoueocrinusyuiZhao,ParsleyetPeng,2007及殷氏原始球状始海百合(新属新种)Protogloboeocrinusyini(gen.etsp. nov.).其中新属种是近期在杷榔组分布区南部贵州麻江下司淑里村杷榔组上部发现的,是凯里组中球形球状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globolusZhao, ParsleyetPeng,2008)的原始属种,两者均具有发育的吸盘、长的茎、近于球形或椭球形的萼及较长 的腕.但新属种茎呈倒长锥柱形,缝孔长卵形,腕枝数少,两者区别明显.Protogloboeocrinusyini(gen.etsp.nov.)的发现及研 究,不仅追溯到凯里组球形球状始海百合的原始属种,了解两者演化规律是茎变短,萼变球形,缝孔变为圆形,腕枝数量增加, 捕食能力增强.而且还增添了杷榔组始海百合的多样性及其分区性:杷榔组分布区北部仅见Guizhouocrinusyui,南部仅见 Protogloboeocrinusyini(gen.etsp.nov.)   相似文献   
10.
凯里生物群中始海百合类形态功能、生态及埋藏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剑河八郎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中始海百合十分丰富,化石标本多达1万多件,分属长茎型的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Zhao, Huang et Gong,1994)及短茎型的球形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globus Zhao et al, 1999)。它们均具有腕枝、萼、茎及吸盘,少数标本见有肛锥。幼年体缝孔不发育,成年体具有较发育的缝孔。大部分个体为单体生活。短茎型的萼呈球形,茎短,吸盘大,常固着在腕足动物外壳及三叶虫背壳碎片上。长茎的萼呈长椭圆球形茎长,吸盘小,常固着在砂泥质海底。两个种的腕肢也有差别,长茎的直长,短茎的旋转生长,显示两个种的形态差别及多样性。由于始海百合死亡后迅速被掩埋,80%以上的个体保存完整。化石大部分保存无定向性,显示静水环境,海底紊流很少,不仅显示原地埋藏特征,也为凯里生物群是原地埋藏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