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东北依兰地区块状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龙江省依兰地区分布的黑龙江杂岩被认为足具有缝合带性质的构造混杂岩,其中所含变基性火山熔岩中含有的变质矿物不具有定向组构特征,因此称之为块状蓝片岩.特征变质矿物--蓝闪石的大量出现表明其经历过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常量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SiO2含量均在53%以下,TiO2含量超过2%,Na2O K2O的含量为2.77%~6.41%,Na2O的含量普遍大于K2O的含量,Na2O K2O-SiO2变异图显示其具有碱性玄武岩特征;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不具有Eu的负异常;Nbx2-Zr/4-Y、Ti/100-Zr-Sr/2与Ba-Th-Nb-La图解的综合分析表明,块状蓝片岩具有碱性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它们应是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古洋壳俯冲过程的残留,这为探讨佳木斯陆块与松嫩陆块之间古老洋盆俯冲消减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90,21(6):559-562
马雷蛤科(Malletiidae)和廷达蛤科(Tindariidae)同是原鳃类中的两个小科。它们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深水区,潮间带没有它们的分布。这两科动物种类过去在中国海无任何记录,本文报道的6种中,其中金星廷达蛤(tindaria jinxingae sp.nov)是一个新种,其余5种在中国海均为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4.
原达县地区是全省矿业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也一度成了全省有名的“采煤混战”大区。近几年来,以《矿产资源法》为指针,抓住“重点”,调处“热点”,解决“难点”,以点带面,加强矿管行政执法工作,促进了全区矿业秩序的全面好转,矿业生产也相应得到健康发展。矿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是全区的一大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北平原区暴雨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北平原地处黄泛区,流域坡度较缓,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每年的汛期(6~9月),同时排涝河道层层建闸拦蓄,造成暴雨期排水不畅,极易积涝成灾。依据1951-2000年实测暴雨资料,对本区暴雨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伊豆-小笠原地区地幔间断面的起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德国以及瑞士地震台网(台阵)记录的伊豆-小笠原地区地震的波形资料, 使用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提取反射及透射转换震相, 研究了震源下方地幔间断面的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对660和410 km间断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 该地区在170, 220, 300, 410, 660, 850以及1150 km深度处存在速度间断面; 伊豆-小笠原地区410 km间断面抬升, 660 km间断面下陷, 并存在区域性差异, 但临近的日本海地区410 km间断面未发现变化, 而660 km间断面则在没有俯冲板块明显影响下出现下陷.  相似文献   
7.
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桑广书 《地理科学》2005,25(6):709-715
秦都咸阳地貌演变研究是秦咸阳考古和关中地区历史环境演变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包括渭河河道北移和咸阳原边坡地貌变化两个方面。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恢复了秦末、唐、明、清各代渭河的河道位置,秦末以来秦都咸阳段渭河河道北移4100m,平均北移速度1.8764m/a,明代以前北移较慢,以后北移速度显著加快,清顺治至现代北移速度达到5.9701m/a。咸阳原南侧边坡上的中小切沟主要是秦以后形成的。原坡上的村庄平台是历史上人为斩齐原坡,挖掘窑洞,引起原边逐步后退的结果,是咸阳原边坡人为地貌演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79年聚球藻(Synechococcus)被发现以来,对以前为人们知之甚少的微微型(粒径<2μm)、超微型(粒径<5μm)浮游植物的研究逐渐形成并日益发展起来,并成为当前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这类广布于各种水体中的微小生物可分为聚球藻、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eukaryotic picophyPlankton)3大类。  相似文献   
9.
10.
松嫩盆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廖资生  林学钰 《地球科学》2004,29(1):96-102
松嫩盆地位于东北腹部, 是我国主要的大型地下水盆地之一.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水质问题复杂, 原生水质状况不佳, 人为污染比较严重.根据水利、地质部门多年积累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 对地下水中原生有害组分和人为污染组分的形成机理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着重分析了在人为活动影响下, 盆地不同地下水系统内地下水水质的多年变化规律.认为地质构造上的封闭性、强还原/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运动滞缓是盆地地下水中多种原生有害组分富集的基本条件.近半个世纪以来强烈的人类活动, 则是导致地下水水质发生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区域地下水交替循环条件, 治理环境污染, 治理和更新已成为污染通道的水井, 利用洁净松花江水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改良与保护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