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多数研究者认为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断裂带为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最后缝合带,但最后拼合时间仍存在分歧,原因之一是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研究不足,尤其是对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更为欠缺。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含有叶肢介、介形虫、双壳、植物及孢粉化石。笔者对采自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幸福之路组上段的岩屑晶屑凝灰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为(254.3±2.6)Ma。结合已有的火山岩测年及化石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上段下部时代为晚二叠世,上部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为连续沉积,晚二叠世晚期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拼合,古亚洲洋消失,发生南北生物群的混生,早三叠世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结束。  相似文献   
2.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时代为早三叠世。笔者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哈拉山东剖面,除采集到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叶肢介等化石外,在剖面下部首次发现了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技术,对2个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值为252.6±1.7Ma(MSWD=0.64)和249.9±1.6Ma(MSWD=0.22),即火山岩大约在250Ma前形成。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区域岩浆岩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三段的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南部存在约250Ma与板块闭合相关的岩浆事件,以红层为特色的幸福之路组含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混生的孢粉化石组合,反映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250Ma时已经完成碰撞拼贴,幸福之路组形成于碰撞之后。  相似文献   
4.
幸福之路——生态经济涣有丘的序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2,34(1):236-246
在体会到风行水上快乐的基础上, 拉开了生态经济发展涣有丘的序幕. 首先, 阐述了科研人员需要修炼的原因; 其次, 详细介绍了大团队成员的修炼目标--走上将真善美统一在一起的幸福之路; 对幸福之路进行了解耦, 阐述了它与科研人员之道的联系; 分析了幸福之路中存在的误区, 剖析了团队成员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讨论了修炼的方向和阶段性. 接着讨论了大师是否大的问题, 并详细说明了团队成员要靠自己修炼一起走上幸福之路成为大师. 然后, 分析了程国栋先生风行水上的三步舞曲, 指出幸福之路就是"焕有丘"的凝聚剂, "涣有丘"就是先生未竟的第三曲, 是在生态经济舞台上对程氏理论的大翻唱. 最后, 结合最近的实践, 述说了正逐渐拉开的生态经济"涣有丘"的序幕; 给出了团队成员翩翩起舞的方向; 并对团队建设模式做了补充说明. 这里的阐释对个人的发展、团队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甄甄  郑月娟  张海华  张健 《地质论评》2019,65(2):335-352
内蒙古巴林左旗谭家湾剖面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岩性上表现为一套复成分砾岩及其上覆的以紫灰、灰紫色砂岩为主的红层沉积。通过区域地层对比认为,该剖面地层相当于幸福之路组建组剖面的中、下段。本文对采自该剖面幸福之路组中段下部的砂岩样品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测年结果显示出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44 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268 Ma,可知该剖面幸福之路组中段沉积时代应晚于244 Ma;结合同层位粉砂岩中孢粉化石鉴定结果,推测该剖面幸福之路组中段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中期。砂岩样品碎屑锆石谐和年龄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说明该剖面幸福之路组沉积物来源多样,结合相关区域构造和前人锆石U-Pb测年资料,推测主要物源为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一带古生代岩浆岩、林西地区中二叠世—中三叠世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岩浆岩。  相似文献   
6.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时代为早三叠世。笔者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哈拉山东剖面,除采集到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叶肢介等化石外,在剖面下部首次发现了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技术,对2个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值为252.6±1.7Ma(MSWD=0.64)和249.9±1.6Ma(MSWD=0.22),即火山岩大约在250Ma前形成。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区域岩浆岩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三段的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南部存在约250Ma与板块闭合相关的岩浆事件,以红层为特色的幸福之路组含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混生的孢粉化石组合,反映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250Ma时已经完成碰撞拼贴,幸福之路组形成于碰撞之后。  相似文献   
7.
早三叠世是中亚造山带(CAOB)中部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尽管该时期古亚洲洋在地表已经闭合,但残余的大洋板片仍在持续的挤压作用下继续俯冲,造山作用依然活跃。本文对中亚造山带中段林西地区的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火山岩地层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了该地层的形成时代为247Ma,为早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幸福之路组火山岩具有高SiO2(64.10%~68.90%)、Al2O3(13.47%~17.50%),低MgO (0.51%~1.42%),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无Eu异常(δEu平均值为1.09)以及高Sr (384×10-6~956×10-6,平均616×10-6),低Y(5.66×10-6~7.63×10-6,平均6.51×10-6)的特点,表明其为大洋板片熔融产生的典型埃达克岩。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εHf(t)为+10.8~+15.6,平均为+13.9。样品单阶段Hf地壳模式年龄(tDM1)为264~462Ma,表明其岩浆源区的亏损特征。结合区域资料,我们将研究区中晚二叠世至晚三叠世划分为四个构造演化阶段:1)中-晚二叠世时期,特征为钙碱性岩浆岩及碰撞杂岩的发育; 2)早-中三叠世时期,特征为广泛分布的典型埃达克岩,是古亚洲洋地表闭合后大洋板片继续北向平板俯冲的产物; 3) 230Ma左右开始持续10Myr,该时期是岩浆活动宁静期; 4) 220Ma至晚三叠世末,研究区进入区域性伸展,A型花岗岩、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和超基性岩大量侵位,变质核杂岩及韧性剪切带也在此时产生。前三个阶段代表了完整的古亚洲洋大洋板块平板俯冲过程,而最后一个阶段标志着研究区地壳进入了新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地质时期,涉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沉积环境剧变等重大地质问题。重新实测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幸福之路组一段、二段的建组剖面,运用同位素测年和孢粉化石综合研究的方法,结合野外观察及前人资料,提出对幸福之路组沉积序列的新认识:幸福之路组为以红层出现作为划分标志的一套砂泥岩夹火山岩沉积,原划为幸福之路组一段的砾岩时代晚于原二段、三段,时代不老于中三叠世,不宜划入幸福之路组。研究区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为连续沉积,晚二叠世晚期盆地边缘开始出现红层沉积(幸福之路组),同时期盆地中心仍为灰黑色、灰绿色砂泥岩沉积(林西组上部),林西组上部与幸福之路组下部为同时异相沉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研究区处于整体隆升阶段,古亚洲洋应闭合于早三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