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2篇
  免费   2021篇
  国内免费   3541篇
测绘学   620篇
大气科学   828篇
地球物理   1731篇
地质学   8471篇
海洋学   1354篇
天文学   107篇
综合类   684篇
自然地理   749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天人合一:古代中国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宣公是春秋时期(距今2600多年前)一位颇有作为的诸候,他在鲁国最早实行了"初税亩",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废公田划私有,百姓按亩纳税.这在当时是一划时代的进步,诞生了最初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
基于ITRF2000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张之燊 《福建地质》1992,11(3):156-163
武夷山脉中段晚太古代宇宙尘赋存于上太古界天井坪组。粒度一般为0.15-0.2mm,最大0.32mm,最小0.042mm,形态呈单球体、不规则形或碎片状,以前者为主。在扫描电镜下表面具烧蚀、蜂巢状气印、气孔状、刺(瘤)突趁、晶洞及偏心双层等结构。宇宙尘由内核和熔壳组成;内核是自然铁(a-Fe),含Fe、Cr、Ni、Co等元素;熔壳是磁铁矿或方铁矿,除Fe外尚含Si、Al、Cr、Mn、S等元素:根据其结构、构造组成和物质成分的综合分析结果,并与国内文献资料进行对比,本区宇宙尘可能是铁陨石在大气中的消融物或在太空中的碎裂物。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依据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及地震事件层研究,对胶辽鲁西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可作如下多重划分对比:鲁西黑山官组、二青山组分别与辽东的钓鱼台组,南芬组相当,胶东豹山口组可与南芬组对比,它们同属青白口系。辽东南关岭组下部、鲁西石旺庄组下部、苏皖北部贾园组、淮南九里桥组皆为一套砂灰岩组合,都发育第一期地震事件层,并开始含有后生动物化石,为等时地层单位,与其以上各前寒武岩石地层单位同属灯影峡阶,鲁西的佟家庄组、浮来山组可分别与辽东桥头组、长岭子组、胶东辅子夼组、南庄组、苏皖北部兰陵组一城山组、淮南伍山组一四十里长山组对比,归属《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新划分的陡山陀阶。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文献和书籍,对中国古代的气象灾害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到了中国古代气象灾害的一些基本事实、特点、时空分布,以及它们与历史时期冷暖变化的关系,对研究中国古代自然灾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