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597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61.
中国土地利用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生态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寻求解决这些问 题的途径的迫切性决定了开展土地利用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土地利用研究文献则是反映土地利用研究水 平、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晴雨表,对于展示中国的土地利用研究成果,制定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正确认识我 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区域和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近百年来国内发表的中文文献的不 完全统计和分析,以1978~2007 年发表的4531 篇中国土地利用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国 土地利用研究文献的数量、研究区域、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的分布及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中国 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62.
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已经十年,十年来作为院资源环境科学四大分支之一的固体地球科学研究进展显著。回顾了十年来本领域创新研究单元的新建和调整工作、重点实验室和野外台站的工作进展、国家级的973项目工作的成绩、重大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获奖。作者认为,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将呈现更加光明的前景,力争在不久的将来跻身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763.
张丽亚  吴涧 《湖北气象》2014,33(3):202-207
小雨的变化是研究降水变化重要且不可忽略的方面,小雨频次和小雨量的减少已成为我国气候变化及干旱化的重要特征。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近几十年来小雨量和小雨频次除了西北地区外均呈现减少趋势,并且这种减少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其中小雨频次的减少比小雨量的减少更为显著。通过对小雨的减少及其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未来应着力从增暖、水汽以及气溶胶三个方面,综合运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这几种可能影响因素对小雨减少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764.
近20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气象业务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气象业务取得了长足进展。1985年在南极半岛建立了中国长城气象站;1989年在南极大陆建成了中国中山气象台;2001年与澳大利亚南极局合作在距中山站160km的南极冰盖上安置了LGB-69自动气象站(AWS)。在长城和中山两站开展了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站区天气预报服务、气象卫星高分辨率图像传输资料(HRPT)接收等业务;在中山站进行Brewer大气臭氧和紫外辐射(UV-B)等要素的观测;在赴南极考察的航渡期间进行气象观测和预报服务。南极常规气象业务已为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积累了丰富资料,为航渡和站区考察项目的实施提供的气象服务保障,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提高南极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是今后极地大气科学考察和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65.
在全球火山中,晚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的约有1500余座,其中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分布数量最多且集中(约80%的火山喷发发生在该带).我国是晚更新世火山发育的国家之一,分布着数座活火山或具备喷发能力的休眠火山( Hickey,1982;Davies,1992;刘若新,2000).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相似文献   
766.
全球变暖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 碳减排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努力目标。作为CO2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近年来备受关注并且发展迅猛。CO2海洋封存作为其中一种最具潜力的减排方式, 了解其发展现状对进一步研究CO2封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了CO2海洋封存的方法和封存机理, 总结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此外, 文章还概述了我国在CO2海洋封存上的巨大潜力和库源匹配上的优势, 以及海洋封存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最后, 指出推进CO2海洋封存技术的研究并开发相应的能力, 将有助于加速推进碳减排进程、尽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767.
为研究了江苏辐射沙洲地区潮流场对涌浪能量传播的影响,本文利用双向耦合的Delft3D-FLOW和SWAN模型进行了对江苏辐射沙洲地区风-浪-潮流的整体模拟。时间尺度,是表达波能传播速率的有量纲参数。本文利用时间尺度这一物理概念来描述涌浪的波能在地理空间和谱空间中的传播规律。时间尺度越小,波能的传播速率越快。研究发现,通过计算和对比波能的时间尺度在地理空间、谱空间内的变化规律,发现在辐射沙洲地区,波能时间尺度在谱空间内变化偏大。而在潮流影响下,涌浪的频率运移表现更明显。通过理想实验的对比,发现涌浪能量的时间尺度在有潮流明显较无潮流作用时变小,这反映了潮流对于涌浪能量的传递速率有正向作用。在地理空间上,波能的时间尺度在涨潮时刻减小,落潮时刻增大。  相似文献   
768.
首先概述了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历程、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系统功能等。设计开发了一套浅海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并在北黄海海域进行了长时间应用。对其结构组成特点、原理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一段时间的监测数据,说明其可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水养殖与海洋工程等提供基础数据。对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布放与回收方法进行介绍,针对近海经常出现无释放器或释放器失灵的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且潜水员或作业型水下机器人(ROV)不方便下潜系缆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实操性强的打捞回收方法。总结归纳了所设计的浅海坐底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特点及回收方法,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69.
最近几年我国海洋测量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从海洋环境测量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加工管理以及工程化应用四个方面,重点介绍我国特别是海军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情况,同时对海洋测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0.
An overview of tropical cyclone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research progress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There has been much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in China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new atmospheric field experiment of tropical cyclone landfall with the acronym of CLATEX (China Landfalling Typhoon Experiment) was implemented in July-August 2002. The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typhoon Vongfong and the mesoscal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other landfalling typhoons were studied. In addition, typhoon track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errors in the last decade have been reduced because the operational monitoring equipment and forecast techniques were improved.Some results from the research program on tropical cyclone landfall,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change, intensification near coastal waters, interaction between tropical cyclone and mid-latitude circul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fferent scales of motion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our major meteorological scientific experiments in China 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ere implemented in 1998: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field experiment (SCSMEX), the Tibetan Plateau field experiment (TIPEX), the Huaihe River basin energy and water cycle experiment (HUBEX), and the South China heavy rain scientific experiment(HUAMEX). Although these field experiments have different scientific objectives, they commonly relate to monsoon activities and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 valuable intensive observation data that were obtained have already been shared internationally. Some new findings have been published recently.Other research work in China, such as the tropical air-sea interaction, tropic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and weather systems, ax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s well. Some research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rainfall anomali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ges of E1 Nifio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