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74篇
  免费   12094篇
  国内免费   15198篇
测绘学   4952篇
大气科学   9699篇
地球物理   13861篇
地质学   37073篇
海洋学   8282篇
天文学   2272篇
综合类   4540篇
自然地理   10187篇
  2024年   278篇
  2023年   688篇
  2022年   1767篇
  2021年   2227篇
  2020年   2267篇
  2019年   2756篇
  2018年   2207篇
  2017年   2467篇
  2016年   2599篇
  2015年   2880篇
  2014年   3645篇
  2013年   3889篇
  2012年   3944篇
  2011年   4273篇
  2010年   3627篇
  2009年   4204篇
  2008年   4152篇
  2007年   4644篇
  2006年   4407篇
  2005年   3920篇
  2004年   3616篇
  2003年   3389篇
  2002年   2981篇
  2001年   2650篇
  2000年   2456篇
  1999年   2255篇
  1998年   1968篇
  1997年   1762篇
  1996年   1546篇
  1995年   1351篇
  1994年   1339篇
  1993年   1119篇
  1992年   870篇
  1991年   620篇
  1990年   528篇
  1989年   447篇
  1988年   321篇
  1987年   209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42篇
  1977年   24篇
  1971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新疆和田河水资源利用与绿色走廊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和田河绿色走廊形成与演变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和田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年内径流量洪枯季节差异十分悬殊,人工调配水资源的难度较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规模扩大.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上游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下游绿色走廊植被衰竭,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走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文章分析了和田河水资源变化对下游绿色走廊兴衰的影响过程,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色走廊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山区生态县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以粤北始兴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伟  陈烈  唐常春 《山地学报》2006,24(1):70-78
区域协调机制在不同类型地域和一种类型地域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始兴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生态县,工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此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外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工业化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已开始凸现,县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能力较低,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由此对始兴县的区域协调机制进行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加大纵向和横向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强与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实施区域空间管治协调,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科学合理选择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县推行绿色GDP考核等。  相似文献   
993.
杨涛  周德培  苏金蓉 《山地学报》2006,24(1):101-104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任务是确定边坡潜在滑面的位置及相应的安全系数,鉴于坡体位移可在现场监测中直接得到,提出边坡潜在滑面确定的位移判据,采用大变形有限元首先计算出边坡的位移场,然后在开挖面的不同高度作塑性区内的水平位移参考线,依次连接参考线上的位移突变点即得到边坡失稳的潜在滑面位置,分析滑面上的应力以及岩体抗剪强度即得到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94.
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区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类统计检验分析和旋转主分量分析相结合确定中心站的方法,利用我国多年极端气温资料,对我国最高和最低气温年际变化型态进行区划。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结合可以互相补充,使分区结果更具客观性。中国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年际变化分别可划为12和11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别计算了各区域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以及各区域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检验证明分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5.
东北漫岗黑土区春季冻融期浅沟侵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浅沟侵蚀是东北漫岗黑土区农耕地上常见的水蚀类型,往往对坡耕地造成严重的破坏。2005年春季,通过对两个小流域浅沟侵蚀的调查测量,发现该区浅沟侵蚀相当严重,两流域分别形成浅沟14条、16条,浅沟总长度分别达3 269 m、2 146 m,浅沟密度分别为908 m/km2、766 m/km2,侵蚀深度分别为0.17 mm、0.16 mm,侵蚀模数分别达181.8 t/km2、173.6 t/km2。2005年春季两流域浅沟侵蚀期的径流深分别是6.8 mm、7.7 mm。分析表明,研究区在春季表层土壤解冻、地表裸露和存在季节性冻土层的条件下,春季融雪及强降水易造成强烈的浅沟侵蚀。在分布上,浅沟一般位于坡面的中下部,而且多发育在瓦背状坡面的集流水路上。另外,耕作措施对浅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灌丛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长秀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3):357-365
以川西北高原红原县为研究区,用方格取样法,在相邻的高寒灌丛草地和高寒草甸样地中分别随机取0~20 cm土样50个,并分析了这些土样的土壤性状。利用SPSS(1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了两个样地的各种土壤养分的平均含量、空间异质性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草甸样地的粘粒含量、Ptotal、Ntotal、ORG、Pavail、Navail、Kavail的含量都高于灌丛样地,且两样地速效养分差异极显著,但草甸样地土壤的ORG、Navail、Kavail的变异系数(CV)却明显小于灌丛样地,特别是Kavail的CV值,灌丛样地比草甸样地高出了53.37%;相关分析还表明,相对于草甸,灌丛样地中各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增强。说明灌丛对高寒草甸土壤资源的异质性有明显的影响,其存在降低了草甸土壤养分的均值含量并增强了土壤养分的变异性和侵蚀潜力,不利于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利用RS和G IS技术,以土壤含水量为基础因子,对青藏高原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以直接的货币形式反映出青藏高原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大小。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1)由于草地类型分布面积、单位面积保持量的影响,各种类型草地提供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贡献率有较大差异,按照大小依次为: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高寒荒漠类、高寒草甸草原类和温性山地草甸类;(2)草地对土壤水分保持量及其价值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变化过程;(3)由于各种草地类型所处地理区域不同、草地本身各种自然特点和整体生态功能的不同,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自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应该说,由于青藏高原地域、地理和独特气候等原因所致,本文计算得出的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的具体数值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强大及其在生长季中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和基本规律(这种规律性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这是一种在区域尺度上揭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动态变化过程的方法尝试,这也是对动态评估生态服务功能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98.
山地灾害研究的发展态势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积善  王成华 《山地学报》2006,24(5):518-524
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自然灾害问题。据最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泥石流、滑坡研究的前沿领域是:泥石流、滑坡活动的地带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泥石流、滑坡起动机理、动力学模型;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风险分析、发生时间预报;成灾机理与减灾防灾关键技术。国内研究较晚,但发展很快。经过近50 a的研究,涉及上述诸多研究颁域。但研究不深,还存在不少差距。据国内外研究态势,针对山地所实际,提出了在泥石流、滑坡理论创新和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方面12条任务。  相似文献   
999.
实施流域生态管理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00.
三江平原旱田耕作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累积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袁兆华  吕宪国  周嘉 《湿地科学》2006,4(2):133-137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不同耕作年限的湿地土壤(0~20 cm)进行环境累积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渐变,物理性质方面,土壤容重和比重逐渐增大,而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年减少;化学性质方面,土壤pH值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则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降低。弃耕后土壤性质有所恢复。土壤性质在开垦初期变化较明显,而后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