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0篇
  免费   1377篇
  国内免费   1779篇
测绘学   521篇
大气科学   1123篇
地球物理   2125篇
地质学   2983篇
海洋学   1648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843篇
自然地理   82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给定换热器结构材料而使换热量最大的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准则和使可用能损失率最小的最佳运行参数准则。利用两个准则间的关系 ,采用迭代的方式完成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使换热器的设计达到材料省、换热效果好及运行费用低的目的 ,且能在设计阶段实现。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We present a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H wavefield produced by a seismic source in a half-space with an irregular buried interface. The diffracting interface is represented by a distribution of body forces. The Green's functions needed to solv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using the discrete wavenumber method. Our approach reli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 periodicity in the source-medium configuration and on the discretization of the interface at regular spacing. The technique developed is applicable to boundaries of arbitrary shapes and is valid at all frequencies. Some examples of calculation in simple configurations are presented showing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3.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 ,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 ,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 ,它仅随半径而变化 ,与注水时间无关 ;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 ,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 ,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 ,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 ,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①陆核形成阶段形成太古宙高级区,地壳分异成稳定的花岗岩穹窿和活动的绿岩带,第一次克拉通化完成.②陆块发生形成阶段地壳向刚性发展,在华北陆核硅铝壳的基础上先后有3次张开、闭合裂谷作用,第二次克拉通化完成.这一阶段演化在鲁西地区主要表现为挤压作用,形成大量造山花岗岩;鲁东地区则以拉张作用为主,形成海槽,产生沉积.③秦昆洋形成演化阶段四堡期沿鲁东南部地壳拉张,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形成秦昆洋.晋宁期秦昆洋关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碰撞,沿胶南造山带产生大量同碰撞花岗岩,同时产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形成丰富多彩的碰撞构造.晋宁运动最终形成统一的原始中国古陆,第三次克拉通化完成.④陆块发展阶段鲁西地区地壳频繁升降,形成广泛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鲁东地区则以造山抬升为主,地层沉积较少.⑤滨太平洋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断块构造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格局,产生大陆边缘花岗岩,构造体系由古亚洲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从地貌、水系形式论述江汉盆地新构造的特点。指出江汉盆地为一继承性沉降盆地,同时新构造又具新生性。新构造运动的类型有差异升降运动、掀斜和拗折运动。江汉平原第四纪植物孢粉组合反映气候冷暧交替。鄂西山地发育了山谷冰川,平原区为湖河交错,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云梦泽逐渐解体。  相似文献   
18.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状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应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3年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时段GPS点水平运动速率。通过分析发现:甘青块体可分为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东、西部块体的运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受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的影响,震后地壳运动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An examination is made of the circulation in narrow estuaries subject to a predominant tidal forcing. Velocity structures are derived separately for residual flow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a) river flow, (b) wind stress, (c) a well-mixed longitudinal density gradient and (d) a fully stratified saline wedge.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are introduced to indicate the magnitude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se parameters are evaluated for 9 major estuaries, thereby revealing their sensitivity to each component.For a channel of constant breadth and depth, formulae are deduced for the length of saline intrusion, L. Comparisons with observed data show that such formulae may be used with confidence to predict changes in L arising from variations in river flow, tidal range or channel depths.The level of stratification is shown to be related to a product of two parameters, one associated with velocity structure and a second involving the square of the ‘flow ratio’ uu? (i.e. residual velocity/amplitude of the tidal velocity). This relationship provides a simp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estuarine stratifica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the sensitivity of any particular estuary to chang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