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1篇
  免费   1725篇
  国内免费   1792篇
测绘学   1240篇
大气科学   3287篇
地球物理   2296篇
地质学   3552篇
海洋学   1001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711篇
自然地理   424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603篇
  2020年   597篇
  2019年   643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671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1217篇
  2012年   746篇
  2011年   781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794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790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构造非平稳运动定量研究的MDD模式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寄  李齐 《地球科学》1996,21(3):277-279
利用MDD模式得到的连续冷曲线,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的冷却(隆升)过程;采自我国7个不同地区中38个钾长石MDD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快速冷却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不同的快速冷却速度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构造事件;突变因子(δvi)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非平稳运动以及突变程度,并且使得不同地质事件非平稳程度的对比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2.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1996,16(4):338-344
在中欧地区的河谷、洪积扇、山坡坡麓及湖底常零星分布着更新世及全新世的碳酸盐沉积物。不少学者把碳酸盐沉积当作气候变化的产物并划分出其在中欧沉积的若干时期。笔者通过德国中部Leine河流域新老石灰泉华的详细研究对泉华沉积与气候直接联系的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运用不同方法测年验证,得知研究区的石灰泉华沉积始于11000aB.P,随后石灰泉华在研究区不同地点连续沉积。岩芯上沉积的变化和石灰泉华层的消失应是由地貌过程所引起的泉水出露位置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993.
A new estimate of global methane emission into the atmosphere from mud volcanoes (MVs) on land and shallow seafloor is presented. The estimate, considered a lower limit, is based on 1) new direct measurements of flux, including both venting of methane and diffuse microseepage around craters and vents, and 2) a classification of MV sizes in terms of area (km2) based on a compilation of data from 120 MVs. The methane flux to the atmosphere is conservatively estimated between 6 and 9 Mt y–1. This emission from MVs is 3–6% of the natural methane sources and is comparable with ocean and hydrate sources, officially considered in the atmospheric methane budget. The total geologic source, including MVs, seepage from seafloor, microseepage in hydrocarbon-prone areas and geothermal sources, would amount to 35–45 Mt y–1. The authors believe it is time to add this parameter in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official tables of atmospheric methane sources.GEM  相似文献   
994.
995.
环境磁学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环境磁学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环境磁学可提供大量有关区域或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等的重要信息,其研究范围迅速扩大,已成为当今地学前沿学科之一.本文在简述了环境磁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环境磁学中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如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土壤学和环境污染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指出了环境磁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近年来环境磁学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①加强磁信息与地质记录之间的定量研究;②利用磁信息加强应用研究;③环境磁学与地球化学方法密切相结合;④建立全球磁数据库.  相似文献   
996.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前景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旨在从典型区域角度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动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而动态模拟、预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组织性及其内驱动因子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必须与某一特定区域相联系,以便确定合适的可定量指标来体现外生驱动因子的驱动效果。系统地识别土地利用系统在不同控制状态下的驱动因子及其多种时空尺度效应,建立具有综合模拟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能减少土地利用系统通常受临界值域和突变所左右的局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过程模拟等的研究现状表明,为更好地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和原因,测度现有及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过程和地点,支持政府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促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应优先考虑以下研究领域:①驱动力因子识别及其作用效应的尺度依赖性;②驱动力因子的贡献量化及其在具体区域的非均一分布;③驱动力因子作用过程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 [HT5H]关〓键〓词:[HT5K]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北缘哈拉湖近800年来 湖泊沉积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文章以青藏高原北缘高山祁连山湖泊——哈拉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放射性核素210 Pb和137 Cs测年资料,通过对此高海拔湖泊沉积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含量、磁化率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揭示了这一地区近8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分析表明哈拉湖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1206~1700A.D.环境较为寒冷、湿润,并有持续变湿的趋势;1700~1920A.D.环境由冷湿的状况趋向温暖干旱,1771年之后,环境保持相对稳定;1920~2002A.D.是自1206年以来最为温暖干旱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8.
利用长江中下游、河口及口外、浙-闽沿岸陆架6个主要沉积盆地的40个晚第四纪钻孔及其年代学数据和长江口外、陆架的浅地层剖面,计算了全新世不同阶段各沉积盆地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近7 000年来泥沙堆积通量的估算。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距今10 000年至8 000年间长江口下切古河谷是长江泥沙的主要堆积中心,沉积速率可高达15m/ka。随着海平面上升,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也成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沉积盆地,其中江汉盆地的沉积速率可达10m/ka。近2 000年来,口外、陆架的堆积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长江中下游盆地和河口可容空间日益减小。根据沉积速率估算,距今7 000年来长江中下游堆积泥沙约13 074×108 t,同期水下三角洲和陆架的泥沙堆积量约为9 470×108 t。研究还发现全新世以来有两个异常低沉积速率时期:距今8000-7 000年期间上述各沉积盆地沉积速率均显著低,未见长江泥沙的沉积中心; 距今4 000-2 000 年期间长江口呈现低沉积速率。 这两次异常的原因推测与海平面、气候波动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The southern Gran Sabana (SE Venezuela) holds a particular type of neotropical savanna characterized by the local occurrence of morichales (Mauritia palm swamps), in a climate apparently more suitable for rain forests. We present a paleo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last millennia of Lake Chonita (4°39′N–61°0′W, 884 m elevation), based on bi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xies. Savannas dominated the region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a, but a significant vegetation replacement occurred in recent times. The site was covered by a treeless savanna with nearby rainforests from 3640 to 2180 cal yr BP. Water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oday until about 2800 cal yr BP. Forests retreated since about 2180 cal yr BP onwards, likely influenced by a higher fire incidence that facilitated a dramatic expansion of morichales. The simultaneous appearance of charcoal particles and Mauritia pollen around 2000 cal yr BP supports the potential pyrophilous nature of this palm and the importance of fire for its recent expansion. The whole picture suggests human settlements similar to today – in which fire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 since around 2000 yr ago. Therefore, present-day southern Gran Sabana landscapes seem to have been the result of the synergy between biogeographical, 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mostly fire.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选取了参加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PMIP)的6个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着重对中全新世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东亚季风区的夏季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反馈作用对这3个区域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各个模式之间以及所用的植被模块的差异,它们模拟的气候变化(气温、降水)的幅度有所不同,本文利用PMIP 2中6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全新世轨道因素的影响下,3个区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都有所增加。而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在: 1)东亚季风区,各个模式模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其中FOAM,ECHAM5.3-MPIOM127-LPJ和MRI-CGCM2.3.4FA这3个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温度较现代低,而ECBILTCLIOVECODE,UBRIS-HADCM3M2和MRI-CGCM2.3.4NFA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植被的变化导致地表温度较现代高,但各个模式对东亚季风区的中全新世植被变化所引起的降水变化并不理想,并且差异较大; 2)中东亚干旱区,ECBILTCLIOVECODE,FOAM和UBRIS-HADCM3M2模式的模拟结果表现出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导致中东亚干旱区夏季平均温度较现代低,而其他3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则表现出较现代高的趋势,但除MRI-CGCM2.3.4NFA模式外,其余5个模式均在中国西北新疆地区表现出0.5℃左右的降温,而几乎所有的模式都在中东亚干旱区表现出降水增加; 3)中亚地区,在温度方面,除了MRI-CGCM2.3.4NFA随着植被的变化表现出了较大的增温幅度外,其余5个模式夏季温度随着植被变化不大;而在降水方面,除了FOAM模式外,其他5个模式结果都显示出区域平均降水的增加。由此可见,在中全新世东亚季风区、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中亚地区,除了太阳辐射等因素,植被对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