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35篇 |
地质学 | 141篇 |
海洋学 | 10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自北向南发育红石山-百合山、月牙山-洗肠井和帐房山-玉石山3条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其中北部的2条蛇绿岩带揭示了北山造山带两阶段演化的历史:月牙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洋壳形成于530~520 Ma,沿该带多处保存较完好的蛇绿岩洋壳残块(洋壳结构具向北变新特征),与北侧的早古生代公婆泉岩浆弧(由南向北岛弧成熟度变高)共同指示了北山洋向北俯冲消减的过程,即490 Ma初始俯冲,450~440 Ma为俯冲峰期,430~420 Ma为同碰撞阶段,400 Ma的双峰式岩浆岩组合指示了北山洋的消亡和后造山伸展的过程;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是发育在雀儿山-圆包山岛弧基础上的SSZ型蛇绿岩,弧后开裂洋壳的形成与南侧最早发育的岛弧岩浆作用年龄接近(340~320 Ma),310~290 Ma俯冲峰期造成南侧白山岩浆弧大量的岩浆活动,早二叠世末期(275 Ma)的辉长岩和花岗岩侵位及早—中二叠世双堡塘组下部的角度不整合均反映了红石山洋盆的闭合。前人所划"石板井-小黄山蛇绿岩带"实为一条早古生代发育的深大断裂,沿带发育中基性侵入体及少量超基性岩,后期(志留纪末)叠加有较强的韧性剪切变形。中生代以来的走滑作用和逆冲推覆构造改造了古生代的构造格架,使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向北左行切错了十余千米,北山南部的中—新元古界推覆至下古生界之上。对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时空结构的厘定,有助于中亚造山带造山作用过程的理解及其对古生代地壳增生的深入研究,也对银额盆地晚古生代新层系油气资源勘查起到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2.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哥日卓托闪长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哥日卓托闪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结果表明,哥日卓托闪长岩锆石Th/U比值(0.63~1.28)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5.8±1.5Ma(MSWD=0.53),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岩体的SiO2含量在53.07%~58.74%之间,Al2O3(14.66%~16.17%)含量相对较高,全碱含量较低(4.76%~6.04%),高钾(1.60%~2.90%),里特曼指数σ在1.69~2.66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58.36×10-6~211.50×10-6,δEu为0.85~0.97,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P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U、La、Hf、Nd等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哥日卓托闪长岩形成于高温环境(800℃±),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东昆仑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碰撞后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
阳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区划属秦岭成矿省南秦岭成矿带新关-阳山成矿亚带。由于矿床位于构造混杂岩带中,控矿构造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无法提交勘查报告。为了详细理清构造控矿样式,利用矿区探矿工程资料,提取大量的构造要素,利用构造统计分析及应力分析方法,结合野外现场观察,提出了全新的构造控矿模式。通过研究认为,阳山金矿位于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文县安昌河-观音坝逆冲断裂推覆构造体系前锋断褶带的葛条湾-草坪梁复背斜东部转折端,矿体受褶皱两翼的韧脆性断裂破碎带及其核部楔入式断层控制,总体以北东东向展布为主,平面上呈"网结状"展布,剖面上倾向既有向北,也有向南,还有近水平的。从而解决了阳山金矿的控矿构造和矿体圈连问题,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中金矿勘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中俄朝毗邻地区古吉黑造山带岩石及年代记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新近查明的岩石及年代记录揭示,中俄朝邻域古吉黑造山带的基底是由约1000Ma的构造、岩浆、变质、成矿等耦合事件拼接的Rodinia超大陆的部分所组成.阿森特-兴凯期造山作用代表了本区对Rodinia的裂解(约始于900Ma)至冈瓦纳-劳伦超大陆拼合(545~525Ma)的积极响应,并属古亚洲洋的重要发展阶段.加里东构造旋回(440~425Ma),早华力西构造旋回(350Ma),晚华力西-早印支构造旋回(250~230Ma),完成了古亚洲洋向古特提斯洋(海)的转换,实现了古欧亚大陆的形成,是对Pangea古陆聚合的积极响应.特别是早印支旋回,形成了"陆陆拼贴-陆内俯冲-造山带崩塌"连续过程的完整的岩石及年代记录. 相似文献
55.
56.
A sequence of computer experiments is used to study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tsunami problem as a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tsunami danger, detailed geographical tsunami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critical tsunami waves,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ir development. We call a wave critical, if its impact on the coast is most hazardous.Using the Middle Kuril Island as an exampl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computer experiment which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wavefields on the shelf and estimating the effects connected with the deep-water Bussol and Diana Straits.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sunami waves of different sources permits the assessment of the extent of tsunami danger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astal zone of Simushir Island, depending on the location of the focus zone and their geometry.The major singularities of the wavefield arise in the zones of the deep-water strait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mplification factors is determined by both the global parameters of the wavefields and the local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harbours.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a particular harbou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imushir Island, formed the basis for the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tsunami danger for this area. 相似文献
57.
58.
邢台矿区山字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山字型构造位于河北省邯邢煤田内,其前弧向ES突出,脊柱呈ES-WN走向。分别分析了山字型构造脊柱及其东、西翼反射弧构造形迹特征,对研究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蛇绿岩是刻画造山带洋—陆演化格局的标志性证据,由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基性—基性岩和上覆远洋—深海沉积物组成,是一种理想剖面,非实际的野外露头表现。蛇绿岩分为MOR型和SSZ型两类,前者形成于洋中脊、洋盆宽度足够的弧前/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后者形成于洋壳初始俯冲阶段的弧前环境。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可以通过古生物和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同位素年龄与最老古生物化石(如放射虫、牙形刺等)年龄相近;洋壳运移过程中,有岩浆击穿洋壳而发育二元结构,由早期洋壳和叠覆的晚期岩浆岩构成;晚期岩浆岩比最老古生物年龄更为年轻。蛇绿岩通过俯冲铲刮、深部底垫和仰冲作用就位,发育褶皱和叠瓦状—双冲构造、及构造肢解为“基质夹岩块”结构成为蛇绿混杂带;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和就位年龄之间可从无年龄差到数十、甚至上百个百万年的时间跨度。蛇绿岩就位后继续经历俯冲带上盘和陆内活化等阶段的演化:蛇绿岩就位时的滑脱断层切穿俯冲带上盘,为后期岩浆提供通道,可侵入多期次的、非蛇绿岩套组份的中基性—酸性岩脉和岩体,包括SSZ型特征的岩浆岩,如新疆扎河坝—和布克赛尔蛇绿混杂带和美国Klamath山蛇绿混杂带。蛇绿混杂带在变质变形强烈的俯冲带上盘和活化的陆内环境中,受到构造改造,造成单一露头区不能够完整地出露有蛇绿岩套的岩石组份,而侵入在蛇绿混杂带中的岩浆岩被构造肢解、形成岩块并使得混杂带内岩石组份复杂化。现今露头的蛇绿混杂带是经历过多阶段演化的、一种现时状态的“四维时空”信息的综合体,即多个时期的物质叠置在同一个露头的三维空间内,一些岩石可能与蛇绿岩套并无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0.
小叶锦鸡儿离体叶片对温度处理的某些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叶锦鸡儿离体叶片分别经25、30、35、40、45、50、55℃等7个温度处理60min后, 测定了其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脯氨酸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 25~40℃的温度对Fv/Fm没有明显影响; 温度高于40℃, 首先使光合作用通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抑; 当温度高于50℃, 使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失活或破坏, 即小叶锦鸡儿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可耐受的最高温度为50℃, 温度再高, 将对叶片造成高温伤害。另外, 在耐受范围内, 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可能表征了叶片遭受温度胁迫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