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9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804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725篇
地质学   1993篇
海洋学   46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4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含水矿物在真空下的释Ar机制:Ar-Ar热年代学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芳  穆治国 《地学前缘》2002,9(2):505-510
地质体的实际情况、激光显微探针束研究、XRD和SEM观测以及真空加热下Ar的释放特征都表明体积扩散不是含水矿物在真空加热中释放Ar的唯一机制。在低温下 ,Ar的释放主要受由缺陷引起的短程扩散和体积扩散共同作用的多途径扩散机制制约 ;而在高温下 ,由于含水矿物在真空中不够稳定 ,Ar的释放受到脱羟基、脱氢、氧化反应、分层作用等造成的晶体结构改变的强烈影响。含水矿物在高温下的氧化分解会导致矿物中原始Ar浓度梯度的均一化 ,因而无法得到真实的Ar分布剖面 ,也无法据此计算矿物的封闭温度 ,并进而可能影响到ArAr年龄坪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2.
海拉尔盆地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海拉尔盆地为中-新生代的断陷-坳陷型盆地,其发育演化主要经历了地壳隆起、断陷、坳陷、萎缩四个阶段。根据对成藏要素分析,确定出以凹陷为单元的三类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都有各自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按其空间展布,又可划分为同期并列式、同期交叉式、异期叠合式三种组合形式。这些形式的有效组合,构成了海拉尔盆地内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53.
 The heat capacity of paranatrolite and tetranatrolite with a disordered distribution of Al and Si atoms has been measur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6–309 K using the adiabatic calorimetry techniqu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amples is represented with the formula (Na1.90K0.22Ca0.06)[Al2.24Si2.76O10nH2O, where n=3.10 for paranatrolite and n=2.31 for tetranatrolite. For both zeolites,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vibrational entropy, enthalpy, and free energy function) have been calculated. At T=298.15 K, the values of the heat capacity and entropy are 425.1 ± 0.8 and 419.1 ±0.8 J K−1 mol−1 for paranatrolite and 381.0 ± 0.7 and 383.2 ± 0.7 J K−1 mol−1 for tetranatrolite.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for tetranatrolite and paranatrolite with compositions corrected for the amount of extraframework cations and water molecules have also been calculated. The calculation for tetranatrolite with two water molecules and two extraframework cations per formula yields: C p (298.15)=359.1 J K−1 mol−1, S(298.15) −S(0)=362.8 J K−1 mol−1. Comparing these values with the literature data for the (Al,Si)-ordered natrolite,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order in tetrahedral atoms does not affect the heat capacity. The analysis of derivatives dC/dT for natrolite, paranatrolite, and tetranatrolite has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cations subsystem within the highly hydrated zeolite may become unstable at temperatures above 200 K. Received: 30 July 2001 / Accepted: 15 November 2001  相似文献   
54.
Abstract: A strange, unidentified, Cu-Fe bearing zinc sulfide occurs in the Laloki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Papua New Guinea. The mineral is optically uniform in texture but is chemically variable and zoned even within a single grain. Copper contents vary from 0.1 up to 8.85 wt%. Iron reaches 18.31 wt% at maximum and decreases as Cu increases. It is remarkable, however, that the total Fe+Cu remains essentially unchanged between roughly 18 and 20 wt%. Zn and S are least variable, giving 45.85–47.84 wt% and 33.48–34.58 wt%, respectively. Other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d and Mn are in general less than 0.2 wt%.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mineral in question constitutes a unique Fe-Cu substitutional solid solution series belonging essentially to the Zn–Fe–Cu–S system.
The ideal chemical formula of the solid solution series can well be presented as Zn10(Fe, Cu)5S15 or Zn2(Fe, Cu)S3, where Fe is always greater than Cu. It is intriguing that chalcopyrite blebs are recognizable restrictively only in nearby portions of the Cu-rich end member with the ideal composition close to Zn10Fe3Cu2S15. It has been confirmed by vacuum-sealed heating experiments that this mineral is decomposed to produce chalcopyrite and Fe-bearing normal sphalerite at temperatures below 200C. This would provide another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such distinct phase as suggested here.  相似文献   
55.
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9,自引:3,他引:119  
本文首先明确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水 -生态 -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机制和过程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6.
旅游自组织系统:区域旅游规划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志红 《热带地理》2002,22(3):249-252
随着旅游活动不断走向大众化,旅游现象各要素之间已形成相互联系,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旅游系统,旅游规划的对象也由旅游业发展到旅游系统。文中认为旅游系统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旅游系统6向旅游自组织系统进化,为促进旅游自组织系统的形成,编制科学的规划方案是基础,加强规划的实施监控是关键,成立实施监管小组是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7.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章首先回顾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提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内涵:一方面,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发展社会经济,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环境承载力是动态的,要依靠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并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角度探讨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控,通过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深化资源环境管理,实现区域一体化,以保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8.
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旅游容量是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该文引入边际满意度的概念,提出了旅游心理容量的满意度模型,并且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实证研究,进行了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9.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经济学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在总结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意义及其概念体系,并就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关键性因子-旅游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引起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深层原因是外部不经济性,最后就为了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各利益加以协调,构建了有效的制度平台和相应的措施,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0.
肖军华  韩爱民 《江苏地质》2003,27(4):233-236
分析了软土地基上预制桩承载力的时效性机理,介绍了几种研究承载力时效性的经验回归公式,结合工程说明应充分认识承载力时效性的科学性和利用这种规律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