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3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827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729篇
地质学   2071篇
海洋学   47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4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sets up an evaluation model applyi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nature, society, economics and water resources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in 2002, we evaluated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basin by means of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grades are 0.438 and 0.454 for Aksu and Kashi prefectures respectively, where the current water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has reached a relative high degree and there is only a very limited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0.620 for Kizilsu Kirgiz Autonomous Prefecture, wher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much higher, and in between for Hotan Prefecture and Bayingolin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 whole, the comprehensive grade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is 0.508 and the current water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has reached a relative high degree. Thus, we suggest that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basi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utilize water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and sustainably.  相似文献   
102.
By using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simulate the deep excavation, a lot of analyses a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wo-dimensional plane strain, ignoring the fact that foundation pit possesses three dimensions. For soil constitutive relation, people always take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plastic behavior of soil. Using plastic-elastic hardening model to simulat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soil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mechanical analysis for pit excavation and sup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sis for the stress state of pile anchor system is an effective way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lculation of soil displacement.  相似文献   
103.
海洋新型纤维增强热塑性立管因其可盘卷、耐腐蚀、耐疲劳和轻质化等优点,在深水油气开发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热塑性立管具有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受力耦合效应及复杂的本构关系,且承受浮体运动和复杂海洋环境载荷,其失效模式尚未明确。针对轴对称载荷作用下纤维增强热塑性立管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热塑性管稳态热传导和热应力的理论推导,求解了稳态温度和应力分布,首次给出了在任意温度载荷作用下管体径向位移的解析解,并直接求解其径向、轴向、环向和剪切应力。采用各向同性层Von Mises和各向异性层最大应力(Max Stress)准则或Tsai-Hill准则判定热塑性管的失效,基于应力分布、失效准则和二分法计算了热塑性管的极限载荷。温度载荷、纤维铺设角度和径厚比对管道的应力分布影响显著。不同温度载荷会改变失效指数沿径向的变化趋势,增大轴向拉力将增大热塑性管的失效指数,选用不同的失效准则在管体失效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热塑性管温度越低、纤维铺设角越小及径厚比越大,管道对轴向拉伸载荷的承载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04.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经济学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在总结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意义及其概念体系,并就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关键性因子-旅游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引起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深层原因是外部不经济性,最后就为了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各利益加以协调,构建了有效的制度平台和相应的措施,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滨海环境资源特点的大连旅游承载状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环境承载力涉及多维度属性相互制约影响,而传统方法中对于各属性间影响程度及游客偏好选择的判定则较多依赖于个体的主观感知。因此,针对处理多属性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模糊性及主观性,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模拟修正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借助上述模糊综合评价修正模型针对大连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解释与分析,成功缓解了在模型度量与数据分析环节所出现的主观偏误缺陷,从而有效提升了大连市滨海旅游景区有关阈值综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稳健性。评价结果表明,当前大连市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可以判定为“适载”;在影响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6项要素中,游憩环境要素与气候要素的评价分数较高,最低评分数值指标为景区游客管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6.
基于三维四面体模型的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志明  游珍  杨艳昭  施慧 《地理学报》2021,76(3):645-662
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综合计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由分类走向综合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从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资源承载力限制性分类——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分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警示性分级"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构建了具有平衡态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三维四面体模型,对区...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珠海实证的城市旅游增长极限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增贤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20,75(8):1711-1724
城市旅游是城市的一个开放、高流动的子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有增长极限的。城市旅游增长极限受到供需极限影响,当旅游需求超过供给时,出现过度旅游;而当供给超过需求,就会导致过度旅游化。城市旅游需求增长极限呈现阶梯式,只有当影响城市旅游需求增长的长期因素发生持续重大变化时,城市旅游需求增长才可能突破原有的极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旅游需求极限规定了城市旅游供给极限,决定了城市在一定时期内适合开发的景区、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设施规模。本文基于珠海的实证分析表明,过去十几年,由于旅游供需两方面影响因素缺乏持续重大的变化,城市功能和地位、城市主题和特色等因素相对稳定,加之受到区域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珠海中高端旅游需求相对稳定,星级酒店等中高端旅游产品面临增长极限。此时,新增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并不会带来过夜旅游需求的实质增长,反而可能加剧现阶段旅游供需的失衡,造成过度旅游化。本文也讨论了超越旅游极限的条件以及旅游增长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建议了旅游统计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08.
准确模拟和预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理论载畜量对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优化放牧管理至关重要。当前很多研究以围栏外草地AGB为基础,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AGB的现存量。但是,牛羊啃食后的草地AGB现存量无法准确评估草地理论载畜量。围栏内草地不受家畜采食影响,其年际变率由环境因子驱动,可视为草地潜在AGB (potential AGB,AGBp),更适用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评估。本研究以青藏高原345个围栏内AGB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气候、土壤和地形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草地潜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并对当前气候条件(2000-2018年)和未来20年(2021-204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的草地AGBp和高寒草地理论载畜量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算法可准确模拟当前气候条件下的青藏高寒草地AGBp(R2=0.76,P<0.001);2000-2018年青藏高寒草地AGBp平均值为102.4 g m-2,时间上增加趋势不明显(P>0.05);AGBp年际波动和生长季降水显著正相关(R2=0.57,P<0.001),和生长季温度日较差显著负相关(R2=0.51,P<0.001)。(2)当前气候条件下,青藏高寒草地平均理论载畜量为0.94 SSU ha-1(standardized sheep unit ha-1);在过去20年约有54.1%草地理论载畜量呈提升状态。(3)和当前相比,未来20年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草地AGBp和理论载畜量呈下降态势。因此,建议未来在厘清气候变化影响下草畜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草牧业规划和管理,以缓解区域气候变化引起的草畜矛盾。  相似文献   
109.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择13个典型样地,研究了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植被组成、群落特征和植被格局。结果表明:调查的样地中有荒漠植物31种,其中灌木12种,多年生草本11种,一二年生草本8种。种群密度3 000—14 000株·hm-2,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显著,群落稳定性较差;植被斑块面积小、最大斑块指数低。沙漠南缘年降水量虽然仅100 mm左右,但有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等灌木和半灌木天然植物群落分布,有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灌丛沙堆,沙丘上生长着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等种群生存,且在沙漠延伸带流动沙丘上已成功建立了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人工固沙植被,表明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建立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固沙植被是可行的。在未来研究中,应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下加强从区域尺度上解析水、植被和沙的关系,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连通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等问题,优化生态景观格局,确定生态保护目标和建设规模,同时要加强对乡土植物适应干旱风沙机制和扩繁保育技术研究,以便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0.
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特征、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前提及基本地域单元的确定.从现有开发密度、资源环境承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现有开发密度评价法、状态空间法、相对资源环境承栽力和发展潜力模型作为省域功能区划的评价方法.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实现对主体功能区进行科学功能定位,从而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开发强度适当,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