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Public transport environments are thought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spread of SARS-CoV-2 worldwide. Indeed, high crowding indexes (i.e. high numbers of people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size), inadequate clean air supply, and frequent extended exposure durations make transport environments potential hotspots for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generic mitigation measures (e.g. physical distancing) have been applied without also considering the airborne transmission route. This is due to the lack of quantified data about airborne contagion risk in transport environments.In this study, we apply a novel combination of close proximity and room-scale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sharing public transport environments to predict their contagion risk due to SARS-CoV-2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particular, the individual infection risk of susceptible subjects and the transmissibility of SARS-CoV-2 (expressed through the reproduction number) are evaluated for two types of buses, differing in terms of exposure time and crowding index: urban and long-distance buses. Infection risk and reproduction number are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as a function of the ventilation rates (both measured and estimated according to standards), crowding indexes, and travel t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urban buses, the close proximity contribu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maximum occupancy to maintain a reproductive number of <1. In particular, full occupancy of the bus would be permitted only for an infected subject breathing, whereas for an infected subject speaking, masking would be required. For long-distance buses, full occupancy of the bus can be maintained only if specific mitigation solutions are simultaneously applied. For example, for an infected person speaking for 1 h, appropriate filtration of the recirculated air and simultaneous use of FFP2 masks would permit full occupancy of the bus for a period of almost 8 h. Otherwise, a high percentage of immunized persons (>80%) would be needed.  相似文献   
212.
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技术作为深度减排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全球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以及推进社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46个风险因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风险网络关系模型,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风险因素间的传递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风险网络整体与局部参数分析确定风险传递过程中的关键起始节点、关键致险节点、关键传递节点等关键因素,识别出三条潜在风险传递链:(1)地质灾害风险→CO2供应、注入或运输意外中断风险→预期外的建设或操作成本变化风险;(2)操作人员知识不足或无相应资质风险→人为泄漏风险→项目对环境的破坏风险→公众参与风险→预期外的建设或操作成本变化风险;(3)部门协调不当风险→人才招聘和管理风险→操作人员知识不足或无相应资质风险→预期外的建设或操作成本变化风险。研究旨在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风险研究提供理论创新与技术参考,进而促进CO2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13.
采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广西北部43个气象台站的温度、湿度、风、降水、导线覆冰等观测资料以及广西输电线路覆冰资料,建立雨凇覆冰厚度计算模型,并得出气象台站的历史覆冰厚度序列。采用数理统计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典型覆冰年份的时空特征、环流背景及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广西输电线路覆冰主要出现在冬季的桂北,并有逐年减轻的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存在1个明显的突变点,出现在1985年;广西典型覆冰年份,500 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呈明显的"两槽一脊"型,广西高空处于南支槽前,地面受冷高压脊控制;赤道中东太平洋,从夏季到秋季,海温由偏高转为偏低,到冬季SSTA维持为负距平,说明广西输电线路覆冰与LA NINA事件有较密切的关系。当日最低气温在0.2℃以下,风速5 m·s-1,并伴有雨凇和弱降水,低温寡照天气时容易出现覆冰。  相似文献   
214.
全国省级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流程逐步由市级转发省级调整为直传省级,省级区域站中心站成为数据传输的枢纽。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的调整给省、市、县3级区域站运维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统一管理难、监视难、故障诊断难的挑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省级区域站数据直传监控系统。该系统依托CIMISS系统和省级区域站中心站,基于Django框架实现了CIMISS CTS环节、省级区域站中心站环节、区域站报文来源环节、区域站电池环节的监视和展示,以及区域站报文历史传输情况的展示和故障诊断。该系统已经投入业务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的运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15.
钟艳雯  郭海峰  夏正龙  朱亮 《气象科技》2015,43(6):1065-1069
介绍如何利用Mono for Android、ASP.NET、C#开发一套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上行气象信息传输实时监控软件,以保障上行气象信息的时效性。从软件的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软件实现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技术上安全、及时、准确的实现对气象信息传输情况的实时监控,并对主要功能的实现与优化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Web Service技术获取、发布传输监控信息、进行用户权限控制,优化Web Service性能,以保障监控信息安全、高效的传输;利用后台服务、隐式线程、定时警报实现快速响应、节约系统开销的手机客户端;构建兼容性、独立于分辨率的UI。  相似文献   
216.
两次电线积冰过程气象条件实时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湖北地区2008年2月和2009年1月500 k V高压输电线实时观测资料,结合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湖北张恩高压输电线上电线积冰形成的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两次积冰过程中500 h Pa深厚的低压槽和850 h Pa低涡配合切变线靠近湖北促使积冰加重;气温和风速在两次积冰过程的形成阶段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7.
基于民航机场的实际应用,对比安装在陕西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跑道一端的大气透射仪和前向散射仪2013年1月—2014年8月测量的跑道视程数据,结果表明:整体上,当跑道视程R > 400 m时,前向散射仪测量数据大于大气透射仪数据的比例高;当跑道视程R≤400 m时,大气透射仪测量数据大于等于前向散射仪数据的比例更高。当跑道视程R≤6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具有很好的相互替代性;当跑道视程R > 10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差距较大。在雾、冻雾、霾和暴雨天气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跑道视程R≤10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具有很好的相互替代性,而在雪、烟和扬沙天气时两种设备测量的数据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18.
基于金属屏上周期排列的缝隙单元结构的通带特性,提出矩形缝隙环(Rectangular Slot Ring,RSR)加载短路线的单元结构实现频率可调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谐振缝隙单元开路与短路时相对应的谐振频率分别为13 GHz和15 GHz。RSR-FSS选用Rogers RO4003介质作为基板,按照12×12的方阵进行周期排列,利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CST对其进行了电磁传输特性仿真。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频率选择表面在Ku波段通过连通和断开短路线可以进行频率的切换。  相似文献   
219.
TerraSAR雷达卫星条带模式影像中高压输电线产生亮度极高的散射斑点,利用湖北段1 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达影像和铁塔GPS坐标,研究了该区域150组输电线散射斑的形成条件和雷达像空间相对位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输电线的夹角、跨度和垂曲率是影响散射斑形成以及雷达像空间位置的主要因素。输电线散射斑产生于导线与卫星飞行方向的夹角±15°以内。当夹角由负到正变化时,其导线散射斑在雷达像空间的位置由北向南移动,但是其移动量与夹角变化不成正比。在夹角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导线跨度越大即其垂曲率越大,散射斑的位置越靠近导线垂直平分线。  相似文献   
220.
为了提高空间CCD相机中数字视频图像信息的传输带宽,增强图像传输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提高光纤链路的整体性能,开发了应用于大视场空间相机的数字视频图像信息高可靠光纤传输系统。首先,根据CCD成像单元特点和相机在轨工作环境得出了传输系统的输入速率,在此基础上并结合CCD视频处理结构设计并实现了9通道CCD图像数据光纤并行传输系统。然后,阐述了系统设计思想,并说明了高速串化器和光模块的设计理念。接着,提出了(16,8)纠错编码算法,阐述了该算法思想和实现电路。最后,在XX-X空间多光谱相机样机的传输系统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传输系统图像传输正确、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实时强、无误码,单路有效数据率达到2.44Gbit/s。(16,8)纠错编码算法纠错能力强、易于硬件实现、占用资源少。纠错算法在3043Byte内可以纠正191bit错误。该传输系统满足了空间相机图像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