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2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1445篇
测绘学   720篇
大气科学   950篇
地球物理   1395篇
地质学   2343篇
海洋学   652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101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graphics,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visualization brings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o the traditional cartography. Therefore, the topographic 3D-map emerges to adapt to this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opographic 3D-map are spread rapidly to other relevant fields due to its incomparable advantage. The researches on digital ma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p database offer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and abundant data source for this new technology, s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opographic 3D-map will receive greater concern. The basic data of the topographic 3D-map are rooted mainly in digital map and its basic model is derived fr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3D-models of other DEM-based geographic features. In view of the potential enormous data and the complexity of geographic features, the dynamic represent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becomes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of topographic 3D-map and also the prerequisite condition of 3D query and analysis. In addition to the equipment of hardware that are restrain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3D representation, the data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will be the core problem of research on 3D-map. Level of detail (LOD). space partitioning, dynamic object loading (DOL) and object culling are core technologies of the dynamic 3D representation. The objectselection, attribute-query and model-editing are important functions and interaction tools for users with 3D-maps provided by topographic 3D-map system, all of which are based on the data structure of the 3D-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ies, concepts and cardinal principles of topographic 3I)-map,expounds the basic way to organize the scene hierarchy of topographic 3D-map based on the node mechanism and studies the dynamic representation technologies of topographic 3D-map based on LOD, space partitioning, DOL and object culling. Moreover. such interactive operation functions a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as spatial query, scene edi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pographic 3D-map. Finally, this paper describes briefly the applications of topographic 3D-map in its related fields.  相似文献   
132.
岷县高炮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渠永兴  孙旭映  阎敬泽 《干旱气象》2003,21(2):37-38,41
根据甘肃省岷县1959-1998年的年雹日和受灾面积、历史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验高炮防雹效果。经序列、wolch检验发现,高炮防雹后“年雹日”减少32.8%,“受灾面积”减少33.6%,显著性水平达到0.05.可信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3.
重庆雾的特点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波  刘德  廖代强 《气象》2003,29(2):48-52
利用重庆市沙坪坝195l一2001年的资料,对重庆市区雾的生消时间、持续时间、能见度等主要特征变量及其相对湿度,温度差等相关气象要素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城市热岛效应可能是造成重庆主城区雾日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4.
文中运用损伤力学研究方法 ,提出孕震过程中引起地壳破坏的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利用应变等效性假设 ,推导了地壳体的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与地表重力变化之间的理论关系。根据岩石力学实验的不同加载途径 ,模拟了 1976年唐山 7 8级地震和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重力演化的不同特征 ,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表明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可以作为地震前地壳重力变化的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5.
任意载荷激励下直角三角形板单元局部动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导了在任意载荷激励下直角三角形板单元局部动力效应修正公式。采用单边积分法,对单元边上的单位宽度上的内力进行局部动力修正,代替以往的用加密网格提高精度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局部动力效应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方法可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这对分析大型复杂结构环境载荷激励下的局部动力效应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6.
考虑空间效应的非线性结构主共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考虑空间效应非对称刚度的单层结构,利用能量法得到了结构水平侧移和扭转相耦合的振动方程,采用多尺度法研究了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之间有某一关系时的主共振,分析了结构主共振的定常解并且讨论了其稳定性,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了考虑空间效应时结构的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7.
对波达波夫和Pride震电波方程组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Biot介质参数说明了波达波夫震电波方程组中弹性动力学 参数的含义,解释了第一类和第二类震电效应的意义,在忽略第一类震电效应条件下将该方 程组与Pride方程组进行比较,说明了二者在描述第二类震电效应方面的异同点. 同时指出 :波达波夫方程组忽略了流体与固体的耦合质量;方程中的黏性耗散项丢掉了一个孔隙度因 子,依据该方程组计算出的弹性波和转换电场的幅度将偏大;边界条件之一存在错误,会影 响对波在界面上的反射透射规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8.
用北半球陆地上48个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90模式,考察1985年1月6~7日F2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日变化的纬度剖面和经度效应. 结果表明,在亚洲地区的20°N~30°N内,F2层赤道异常“喷泉效应”产生的NmF2“北驼峰”最高,其最大值出现在中午,或稍迟时间. 30°N ~50°N区域内,NmF2的白天峰值幅度逐渐下降,峰值时间移至午前约10:00 LT. 更高纬度(50°N~62°N )台站上,中午前后NmF2出现双峰,傍晚有谷值,夜间又再次抬升. 欧、美地区的低纬台站很少,但借助IRI 90模式分析可发现,在270°E经圈上,“喷泉效应”造成的“北驼峰”幅度最小,而且随纬度增大时,NmF2白天幅度下降也不明显,即纬度剖面的经度效应非常显著. 对中国、日本地区台站资料的小范围经度差异分析表明,在驼峰区的90°E~140°E内,各站NmF2无明显差别;但在中纬地区30°N~50°N内,中国西部上空NmF2白天变化幅度较大,且较为陡直,而中国东部和日本台站上空则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139.
1 INTRODUCTION Being an important 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aerosol attracts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together with the radiative forcing it causes and effects it imposes on the climate system. The anthropogenic aerosol affects the climate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e climate is directly affected when solar shortwave radiation is scattered and absorbed in what is known as the 搖mbrella effect? which can be dated back to as early as mor…  相似文献   
140.
振动采油工艺是近两年研究开发的一种物理采油新工艺,尽管起步晚,增产机理还不清楚,但它的应用效果及推广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这一工艺研究开发进展情况作了概述,地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