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72篇 |
免费 | 2342篇 |
国内免费 | 10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6篇 |
大气科学 | 534篇 |
地球物理 | 2696篇 |
地质学 | 4299篇 |
海洋学 | 839篇 |
天文学 | 317篇 |
综合类 | 632篇 |
自然地理 | 54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60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328篇 |
2020年 | 371篇 |
2019年 | 341篇 |
2018年 | 281篇 |
2017年 | 344篇 |
2016年 | 362篇 |
2015年 | 365篇 |
2014年 | 430篇 |
2013年 | 502篇 |
2012年 | 451篇 |
2011年 | 470篇 |
2010年 | 416篇 |
2009年 | 427篇 |
2008年 | 477篇 |
2007年 | 494篇 |
2006年 | 455篇 |
2005年 | 430篇 |
2004年 | 360篇 |
2003年 | 334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98篇 |
1999年 | 279篇 |
1998年 | 251篇 |
1997年 | 244篇 |
1996年 | 232篇 |
1995年 | 162篇 |
1994年 | 140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新近发展的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通用计算技术,现已日趋实用成型,并获得诸多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对油气勘探专项资料处理技术的运用而言,概因GPU与中央处理器(CPU)的计算性能的甚大差异,致使GPU这一通用计算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正在有效开展.本文仅借助于油气勘探中广泛使用的叠前时间偏移,旨在于扼要阐明其基于GPU应用的有效性;文中还提出一种利用GPU实现地震叠前时间偏移的软件构件方法,并针对非对称走时叠前时间偏移所拓展的应用软件提供一种具体实现架构.与以往用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或者PC集群所用的叠前时间偏移相比,本文方法可甚大地提高计算效率,从而在石油物探资料处理中可显著地节约计算成本和维护费用.文中实际例证也表明,基于GPU进行高性能并行计算,当是适应目前石油工业中大规模计算需求的一个重要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13.
QiaoQin Xie TianHu Chen XiaoChun Xu ChengSong Qing HuiFang Xu YuBing Sun JunFeng Ji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9,52(3):313-322
The dominant magnetic minerals and carriers of magnetic signals with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are magnetite, maghemite,
hematite, and goethit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rovenance and evolution of magnetic minerals during loess pedogenesis,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opt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nclud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single- and multiphase mineral assemblages
among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have been formed. Partial oxidation of coarse eolian magnetite has
occurred in the desert source area and the oxidation degree is enhanced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dust up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This mode of origin resulted in a microtexture consisting of an inner magnetite core surrounded by a hematite rim,
and strongly affected the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ess. Goethite coexists with hematite in the loess and paleosol,
and nanometer-scale hematite is formed upon goethite rims via dehydration. Our study provides direct mineralogical evidence
of the magnetic record and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40772032 and 40573054) and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Grant No. 2007CB815603) 相似文献
214.
André Strasser 《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2007,100(3):407-429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facies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reveals that, during the Middle Oxfordian to Late Kimmeridgian,
the shallow carbonate platform of the Swiss and French Jura Mountains recorded high-frequency sea-level fluctuations quite
faithfully. The cyclostratigraphic analysis within the established biostratigraphic and sequence-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mplies that the resulting hierarchically stacked depositional sequences formed in tune with the orbital cycles of precession
(20 kyr) and eccentricity (100 and 400 kyr). The astronomical time scale presented here is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of 19
platform sections and 4 hemipelagic sections from south-eastern France where good biostratigraphic control is available. The
cyclo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 suggests that the interval between sequence boundaries Ox4 and Kim1 (early Middle Oxfordian
to earliest Kimmeridgian) lasted 3.2 myr and that the Kimmeridgian sensu gallico has a duration of 3.2 to 3.3 myr. The astronomical time scale proposed here is compared to time scales established by other
authors in other regions and the discrepancies are discussed. Despite these discrepancies, there is a potential to estimate
the durations of ammonite zones and depositional sequences more precisely and to better evaluate the rates of sedimentary,
ecological and diagenetic processes.
Editorial handling: Hanspeter Funk, Helmut Weissert, Stefan Bucher 相似文献
215.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等地质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和对比模式,对研究区古近系Em组地层的发育展布特征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Em组顶底均为区域上的不整合面,内部划分为两期基准面升降体系域。构造运动和沉积物供应控制下的基准面升级使得沉积初期研究区发育辩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至晚期演变为曲流河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16.
基于Mann-Kendall方法的胶东半岛海岸带归一化植被指数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98—2008年SPOT/VEGETATION逐旬共372期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引入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胶东半岛最近10 a来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最近10 a来,胶东半岛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趋势以衰减区域居主导地位,其中有明显衰减变化趋势的区域占半岛总面积的19.3%,有明显增强变化趋势的区域仅占半岛总面积的2.8%。归一化植被指数衰减区域在空间上沿海岸线呈环状分布,从沿海岸到远离海岸,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趋势逐渐明显,衰减最明显的区域大部分位于半岛沿海30 km以内,植被增强趋势最明显区域位于半岛中部山地及沿海防护林地区。人类活动及其空间分布是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沿海城市化、工业化和海岸湿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导致归一化植被指数衰减,而山地植被保护和海岸防护林建设导致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 相似文献
217.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曹聚仁随笔散文写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内地还是港台,政治气氛都十分浓厚。而作为国共两党的联系人的曹聚仁疏离政治,可以自由地往来于大陆和港台之间,仍然保持与母体文化联系,从而使他在写作上保持一定的文化优势。曹聚仁在随笔写作中重在对所游之地、所读之书的文史挖掘,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曹聚仁以随笔散文的方式传承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独自守望着古老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8.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地震、岩心、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将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初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特征将每个层序进一步划分为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等三个体系域。层序格架和展布受凹陷结构和断裂活动影响,高柳断层以北地区东营组沉积厚度薄,且后期剥蚀严重。南部滩海地区的各层序完整,厚度相对稳定。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南堡凹陷东营组的沉积体系,东北部陡坡带以发育水下扇、扇三角洲为主,西北部和南部缓坡带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层序界面、准层序(组)叠加样式以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均受到构造活动的控制,强构造活动期形成退积式叠加模式,而弱构造活动期对应进积式叠加模式。对层序发育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层序1低位域的扇三角洲砂体和层序2中的浊积砂体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19.
220.
白垩纪的库车坳陷是一个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坳陷,其中只发育下白垩统,为一套干旱红层地层,进一步划分为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该套干旱红层,包括洪积扇砾岩、间歇性河流砂砾岩、风成砂岩和沙漠湖紫红色泥岩等沉积。这些沉积在地层记录中常以一种特别的旋回性形式产出,在不整合面及其相关面之上首先沉积的是洪积扇砾岩和间歇性河流砂砾岩所构成的冲积沉积物,向上逐渐演变为沙漠湖红色泥岩,在成湖初期或湖退期发育了滨湖相风成砂岩,它们构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沙漠沉积体系。从冲积沉积到湖泊沉积构成总体向上变细的沉积相序组合。按照地层记录的旋回性进行三级沉积层序划分,将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划分为5个三级沉积层序即SQ1至SQ5。下白垩统的顶和底界面均为间断时间很长的区域不整合面,由它们所限定的下白垩统本身则构成一个二级构造层序,在二级构造层序内三级沉积层序常常形成有规律的叠加形式,下部的SQ1和上部的SQ5发育较多的冲积粗碎屑物,中部SQ2至SQ4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与海相地层不同,库车坳陷白垩系中由三级层序和二级层序所代表的地层记录中的中周期和长周期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幕式构造沉降,沉降初期由于地形高差大而以发育冲积粗碎屑物为主,均衡沉降期则与成湖期相对应从而发育较多的细粒沙漠湖沉积。以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入手,建立库车坳陷下白垩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和相应的古地理图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早白垩世库车坳陷的古地理面貌,以及相应的沉积岩相古地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