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88篇 |
免费 | 7322篇 |
国内免费 | 37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24篇 |
大气科学 | 3422篇 |
地球物理 | 3458篇 |
地质学 | 12813篇 |
海洋学 | 3369篇 |
天文学 | 255篇 |
综合类 | 1535篇 |
自然地理 | 48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3篇 |
2024年 | 530篇 |
2023年 | 588篇 |
2022年 | 914篇 |
2021年 | 1061篇 |
2020年 | 1033篇 |
2019年 | 1123篇 |
2018年 | 978篇 |
2017年 | 1035篇 |
2016年 | 1004篇 |
2015年 | 1077篇 |
2014年 | 1322篇 |
2013年 | 1218篇 |
2012年 | 1407篇 |
2011年 | 1349篇 |
2010年 | 1189篇 |
2009年 | 1444篇 |
2008年 | 1269篇 |
2007年 | 1499篇 |
2006年 | 1498篇 |
2005年 | 1304篇 |
2004年 | 1144篇 |
2003年 | 1114篇 |
2002年 | 990篇 |
2001年 | 802篇 |
2000年 | 644篇 |
1999年 | 604篇 |
1998年 | 477篇 |
1997年 | 448篇 |
1996年 | 426篇 |
1995年 | 341篇 |
1994年 | 297篇 |
1993年 | 252篇 |
1992年 | 237篇 |
1991年 | 198篇 |
1990年 | 116篇 |
1989年 | 165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54年 | 6篇 |
18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云南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文章通过对点苍山海拔3820m冰水沉积剖面的粒度参数、磁化率、氧化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综合实验分析,并讨论了这些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实验结果表明,磁化率的强度与粗砂组分的含量成正相关,而与粘土等细粒组分含量成负相关;同时与有机质含量成负相关,与氧化铁含量成正相关。矿物组分分析实验表明,沉积物主要磁性来源于磁化铁。根据以上结果,结合冰川湖泊流域面积小、高寒环境的特点,其磁化率的影响因素与一般湖泊不同,认为冰川湖泊沉积中,因为物源较近导致外源磁性矿物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粗的碎屑颗粒中,而高寒的环境条件使得有机质对沉积物的磁性矿物起到了稀释的作用,而很难有积极的贡献。根据磁化率的环境意义,恢复了全新世以来点苍山的古气候,从中可以划分6个不同的气候阶段:11.5~10.6kaB.P.,10.6~8.9kaB.P.,8.9~5.5kaB.P.,5.5~3.3kaB.P.,3.3~0.8kaB.P.和0.8kaB.P.至今,代表了末次冰期结束以后湖泊从产生至消亡的全过程。根据与其他相关地区的对比,分析了西南季风演变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时空变化的构造控制——来自钾钠含量变化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63.
Forty-eight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re separated into three grain-size fractions. Four forms of extractable nitrogen (nitrogen in ion-exchangeable form (Nie), nitrogen in weak-acid extractable form (Nwa), nitrogen in strong-alkali extractable form (Nsa) and nitrogen in strong-oxidant form (N50))are obtained by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extractable nitrogen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surface sedi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ediment grain size. The distributions ofNie, Nso and total nitrogen (TN) prese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fine particles content, while Nwa and Nsa does not have such correlation. The net contents of all the forms of nitrogen increase with sediment grain size finer. 相似文献
64.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rface albedo and soil thermal parameters over the Loess Plateau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ata from July 2006 to June 2008 observed at SACOL(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35.946°N,104.137°E,elev.1961 m),a semi-arid site in Northwest China,are used to study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along with surface albedo and other soil thermal parameters, such as heat capacity,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soil moisture cont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rface albedo decreases with increases in soil moisture content,s... 相似文献
65.
潘海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1993,11(1):80-88
A stratification parameter ,defined as theamount of mechanical energy required to bring about vertical mixing, has been calculated for theYellow Sea using available data over the past ten years.T he monthly distributions of Log are obtained to explain the features of the Yellow Sea stratification.Fronts of the shallow shelf sea are often inseparably related with its stratifications. The front of the Yellow Sea in the warm half-year is generated in May and disappears in November. The shelf front moves shoreward and becomes strong in the heating season, but becomes weak in the cooling season upon return.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姬塬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长8~长6油层组岩石组分特征、沉积相特征、震积岩及凝灰岩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秦岭隆升时间大致在长8沉积早期,而六盘山的隆升则是稍晚的长7沉积期,长8~长6沉积期可视为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早期成形阶段。姬塬地区长8沉积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中不含碳酸盐岩岩屑,无震积岩发育,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长7沉积期盆地西南缘的挤压导致了湖盆强烈坳陷,砂岩中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岩屑,大量发育的震积岩与频繁出现的凝灰岩共生,研究区以发育水下扇的半深湖为特征;长6沉积期火山活动减弱,但盆地西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仍较强烈,地层中常有震积岩出现,沉积环境以湖泊三角洲为主。由姬塬地区长8~长6沉积期古地理演化,证明以长7沉积期为界,之前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主要受南缘构造活动控制,自长7沉积期开始同时受盆地南缘和西缘构造活动影响,但以西缘的构造活动控制更强烈。 相似文献
67.
68.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型斑岩铜钼矿和中-大型铅矿床, 近年发现了较多的大、中、小型金(银)矿床, 预示该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 总结归纳该区带富碱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蚀变、稀土元素配分、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及含矿与非含矿富碱斑岩区别等特征, 认为该区带富碱斑岩主要由富碱花岗斑岩类和碱性正长斑岩类组成, 为喜马拉雅早中期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 岩石的Si2O含量偏低, 富碱高钾, 与澳大利亚“A”型花岗岩相似; 岩体间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δEu值基本近似, 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曲线均为向右陡倾斜的平滑曲线, 显示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 两类富碱斑岩的岩浆演化和成因具有同一性。通常在岩体规模较小、形态复杂、碱质相应偏低, 富含Cu、Mo、Pb、Zn、Au、Ag等矿化元素和Li、Rb、Cs等稀土碱金属元素, 蚀变类型多、蚀变较强、分带好, 稀土元素(ΣREE)总量偏高的岩体中, 有望找到大型的Cu、Mo、Pb、Zn、Au、Ag矿床。 相似文献
69.
70.
云南德钦及邻区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德钦及邻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江达-维西火山弧的演化密切相关,而后者的形成则受控于金沙江洋盆的俯冲消减作用。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德钦及邻区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属性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根据火山岩和沉积学等方面的信息,认为生达-车所-鲁麻盆地,徐中-鲁春-红坡和箐口塘-催依比-上兰盆地三个晚三叠世火山沉积舅地应属走滑拉张盆地,并探讨了其形成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