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4篇
  免费   941篇
  国内免费   143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12篇
地质学   4691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31.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邻区的动力学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构造演化。应力场分析显示:晚三叠-早侏罗世应力场为北北西—南南东或近南北向挤压,属古特提斯构造域,断裂发生同造山走滑;早白垩世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处于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区域发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断裂处于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断裂发生挤压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232.
统计了渔洞水库的水位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前后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图像、强度和频次都没有明显变化;水库蓄水和水位变化对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3.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中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特提斯构造域时空演变和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昌宁-澜沧构造带原-古特提斯连续演化、南冈底斯构造带古-...  相似文献   
234.

Basalt at Sassafras was erupted in the Middle Eocene. The K‐Ar ages average 45.3 ± 4.9 Ma on whole rock and 48.4 ± 1.9 Ma on plagioclase. The basalt is not limited to a plateau capping, but extends 150 m down into adjacent valleys. Comparison with nearby Eocene basalts shows that there was in excess of 250 m of local relief in the central Shoalhaven valley by the Early Tertiary. The basalts were extruded at high elevation, and denudation of the coastal margin of the upland was already well advanced. Post‐basaltic denudation has been very slow, and the Early Tertiary landscape is well preserved.  相似文献   
235.
本文基于上海及其邻区活动断裂构造及有关地区潜在地质灾害特点的研究,论证了上海及其邻区潜在地质灾害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构造背景与成因机理;指出: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存在与活动是诱发有关地区潜在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文中明确指出了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研究在相关地区进行潜在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方面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6.
断裂造山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巍然 《地球科学》1989,14(1):9-18
  相似文献   
237.
The Himalayan mountains are a product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and Eurasia which began in the Eocene.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uture zone between two colliding plates took place. The continued convergence is accommodated along the suture zone and in the back-arc region. Further convergence results in intracrustal megathrust withi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advancing Indian plate. In the Himalaya this stag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nse uplift of the High Himalay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breaking-up of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Asian continent. Although numerous model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 have been proposed, the availabl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an underthrusting model in which the Indian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underthrusts beneath the Himalaya and southern Tibet. Reflection profiles across the entire Himalaya and Tibet are needed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such underthrusting. Geodetic surveys across the High Himalaya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MCT as well as the rate of uplift and shortening within the Himalaya. Paleoseismicity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resolv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major earthquake faulting along the segmented Himalay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238.
辽宁省金矿集中区及其与构造样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辽宁省金矿划分四种类型,十个主要金矿集中区。这些集中区均受华北地台东西向基底构造活动带及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所产生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和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的复合作用控制。它们分别处于太不洋成矿带的内带(辽东)和外带(辽西)。并以郯庐断裂为轴线,构成了两大“U”字形,类似共轭曲线展布的构造样式。根据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了控制金矿集中区构造样式的形成机制。区内脉状金矿大都分布在深断裂(深度大于五公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239.
大别变质地体的构造样式及变形序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别山区晚太古代大别群变质岩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形过程。在大别变质地块内部识别出两套大型剪切带,它们在该区构造格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还分析了变质的上壳岩、片麻岩和剪切带内的变形特点。实际资料说明,剪切带内的褶皱是由于剪切的不稳定性及平行面理局部缩短形成的,这些大型地壳剪切作用多伴随有挤压流动或伸展流动。根据褶皱叠加关系以及剪切带、新成体交切关系建立了大别群总体构造序列。该区提供了一个研究中下地壳作用的窗口。  相似文献   
240.
何国琦  韩宝福 《地学前缘》1995,2(2):187-194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有着深刻的差别,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模式研究大陆岩石圈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本文从陆缘演化和多个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两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岩浆型被动陆缘是独立的一类古陆缘;在辨认后续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中,新构造成分和格局的确定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汲取大陆地质研究经验,在新的学科水平上重新解释传统大地构造学中一些有用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