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9篇 |
免费 | 1819篇 |
国内免费 | 12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824篇 |
地质学 | 5445篇 |
海洋学 | 281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343篇 |
自然地理 | 1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242篇 |
2020年 | 230篇 |
2019年 | 238篇 |
2018年 | 203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246篇 |
2015年 | 268篇 |
2014年 | 314篇 |
2013年 | 238篇 |
2012年 | 354篇 |
2011年 | 287篇 |
2010年 | 220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238篇 |
2006年 | 283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242篇 |
2003年 | 216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205篇 |
2000年 | 230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90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32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东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11,自引:9,他引:111
围绕东天山找矿的基础地质构造问题,编制了新的1:50万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图和1:100万东天山地区成矿规律图。划分出新的大地构造单元,确认了中天山结晶轴的存在。将东天山地区显生宇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俯冲岛弧、弧后盆地和碰撞造山期及造山期后伸展5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形成了对应的矿床和矿床组合,明确了主要矿床如土屋铜矿(泥盆纪-早石炭世增生弧背景)、黄山-香山铜镍矿(早二叠世同碰撞背景)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52.
煤岩是一种对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因素十分敏感的有机岩,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各种构造-热事件必然导致煤岩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结构的变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岩不仅发生脆性和韧性变形,而且还产生不同程度的动力变质作用。因而,关于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在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构造煤系列Ro,max、XRD和NMR(CP/MAS+TOSS)等测试和实验方法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煤岩不同构造变形和动力变质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构造应力下煤岩动力变质作用的机理。研究成果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岩脆性变形主要是通过破裂面上快速机械摩擦转化为热能而引起煤岩化学结构与其成分的改变;而韧性变形煤主要是通过局部区域应变能的积累而引起煤岩化学结构的破坏,从而发生不同机制的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3.
如何从卫星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提取出可靠的、能够验证的、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信息,是利用热红外信息研究构造现今活动亟待完善的问题之一.从信息提取的角度看,地震前后所对应的物理变化最为强烈,同震热响应可能是利用热信息探索现今构造活动潜在的突破点.本文以MODIS/Terra和MODIS/Aqua两颗卫星的地表温度为基础,探索汶川地震同震热响应.首先,去除了由地形等静态因素和太阳年周期组成的稳定背景;其次,去除大气环流的影响,获得由本地因素产生的原地温度场.最后,在原地温度场中,发现了汶川地震的同震温度响应.经过检验,上述温度响应的空间展布形态与发震断层的活动方式产生的力学效应吻合.从应力变化与温度响应的关系看,本文相当于借助热信息获得了汶川地震同震拉张或卸载区的空间展布情况. 相似文献
54.
鞍子山超单元由4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中的叶理极发育,闪长质包体强烈压扁,钾长石斑晶定向排列,以上三者均平行于剪切带分布。由早期到晚期具有叶理构造减弱,包体数量减少,压扁程度降低,斑晶定向逐渐消失的变化趋势。包体应变指数K值为0<K<1,属于压扁型椭球体。根据包体旋转指向和定向薄片资料分析,鞍子山超单元主要受北东向吴炉—郑家山—上腰岭左旋剪切带的控制,属于楔形侵入膨胀式就位机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55.
Numerical Modeling of Basin-Range Tectonics Related to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I Junwen SHI Jinsong LI Pengwu ZHANG Xiaowei GUO Xianpu DING Xiaozhong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5,79(1):24-35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How to recognize and determin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especially its four-dimensional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is a subject that geological communities have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nd studied.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strong underthrnsting (subduction) of the underlying block along an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and continuous obduction (thrusting propagation) of the overlying block along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the occurrence of a basin-range tectonic framework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duction zone and the flexure and disruption of the Moho. On the basis of numerical modeling, the authors discuss in detail the couplings between various amounts and rates of displacement caused by basin subsidence, mountain uplift and Moho updoming and downflexure during obduction (thrusting propagation) and subduction and the migration pattern of basin centers. They are probably indications or criteria for judgment or determination of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相似文献
56.
Seismogenicmodelofearthquakesingroups intectonicblockandanalysisforsomefeaturesofearthquakeprecursoryfieldGuo-MinZHANG;Lu-Min... 相似文献
57.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 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碳酸盐-碎屑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为轴面北倾的复式褶皱,自南而北分为前部带、中部带和后部带.滑覆构造系推覆形成的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自南而北分为后部带、中部带和前部带.③导致矿区蚀变的主要岩浆活动发生于推覆强变形后的松弛期,上侵受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和推覆断裂联合控制,就位受控于前部带推-滑覆褶断系,其后发生多次构造-岩浆-成矿液叠加,造就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8.
祁连山造山带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是板块构造演化与成矿的最重要时段,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成矿作用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根据矿床产出构造位置,将祁连山铁、铜多金属矿床分为4类:大陆裂谷型铁(铜)矿床、岛弧-岛弧裂谷型铜多金属矿床、陆缘裂谷型铜多金属矿床、扩张脊型铜矿床。镜铁山铁(铜)型矿床是新元古代大陆裂谷火山作用过程中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东沟铜矿为晚寒武世大洋扩张脊火山作用的产物;白银矿田铜多属矿床是奥陶纪与岛弧-岛弧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石居里铜矿是晚奥陶纪弧后扩张脊有关火山作用的产物;红沟铜矿则是晚奥陶世陆缘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9.
60.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火山作用发育的某些共同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东部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广大范围内新生代玄武岩广泛发育。根据构造关系笔者把本区划分为三个部分:北、中和南构造地块。新生代火山作用在时空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从老到新,火山作用演化的特点是SiO2饱和程度减少,碱金属和镁含量增加。从南构造地块到北构造地块出现的玄武岩各具特色。从东南沿海向西北方向,即从东南沿海断裂经长白山-郯庐断裂到大兴安岭-太行山断裂方向,是地壳厚度增加的方向,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演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