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91篇 |
免费 | 3910篇 |
国内免费 | 58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44篇 |
大气科学 | 4009篇 |
地球物理 | 6875篇 |
地质学 | 12709篇 |
海洋学 | 3444篇 |
天文学 | 1094篇 |
综合类 | 1849篇 |
自然地理 | 40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3篇 |
2023年 | 460篇 |
2022年 | 846篇 |
2021年 | 1050篇 |
2020年 | 1193篇 |
2019年 | 1437篇 |
2018年 | 1016篇 |
2017年 | 1317篇 |
2016年 | 1311篇 |
2015年 | 1363篇 |
2014年 | 1716篇 |
2013年 | 2018篇 |
2012年 | 1739篇 |
2011年 | 1802篇 |
2010年 | 1455篇 |
2009年 | 1874篇 |
2008年 | 1834篇 |
2007年 | 1868篇 |
2006年 | 1809篇 |
2005年 | 1435篇 |
2004年 | 1360篇 |
2003年 | 1154篇 |
2002年 | 886篇 |
2001年 | 792篇 |
2000年 | 713篇 |
1999年 | 680篇 |
1998年 | 679篇 |
1997年 | 574篇 |
1996年 | 489篇 |
1995年 | 419篇 |
1994年 | 345篇 |
1993年 | 344篇 |
1992年 | 242篇 |
1991年 | 185篇 |
1990年 | 149篇 |
1989年 | 135篇 |
1988年 | 107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30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19篇 |
1976年 | 25篇 |
1973年 | 18篇 |
1971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实时准确地监测和分析大型建筑物的变形对于大型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奇异谱分析(SSA)是一种与经验正交函数相关联的一种统计技术。文中采用奇异谱分析(SSA)的方法,结合功率谱峰值与原序列和RC1-2重建序列均方误差最小的方法确定最优潜入维数M,研究了特长钢箱梁桥索塔的变形趋势和震荡周期。小波分析技术也可以很好地描述时间序列的时频分布,但SSA重构后的结果比小波要平滑些,更能反映出时间序列的特征。结合苏通大桥北索塔监测序列表明,北索塔站的N,E,U方向上均存在明显的趋势和显著的变动周期,而且也含有较多的噪声信息。 相似文献
52.
基于小波分解的动态变形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波变换和多分辨率分析的基本原理,简要地介绍了离线预报和在线预报两种不同的变形预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的动态变形预报的方法,并通过实际算例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54.
比值—特征主成分混合分析提取金矿蚀变信息:以赣南遂川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与金矿有关的两类蚀变岩的TM波谱特征的基础上,以赣南遂川地区为实验区,利用比值-特征主成分混合分析进行了金矿蚀变岩信息提取,为找矿预测和野外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5.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ythromycin)、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和万古霉素(vancomycin)处理后的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ZS01)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502A)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aureus 502A经抗生素处理后发生突变的程度大于S.aureus ZS01,二者在经过氯霉素处理发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红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处理主要影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能力;红霉素和氯霉素可能通过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类的代谢引起其耐药性的变化。除此之外,三种抗生素处理均出现了较多TIGR01741家族蛋白和假设蛋白基因的突变,推测与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相关。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外排系统作用产生红霉素耐药性,不耐盐菌株因细胞壁成分相关基因的突变提高了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耐盐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6.
57.
从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与赋煤有关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珍子山组含煤段沉积厚度比较稳定,含煤性较好,受后期构造破坏较轻,是较好的赋煤区。该研究为密山地区进一步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8.
59.
A method of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using harmonic excitation force is presented. It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both measurement and modelling errors in the baseline finite element model. Damage that accompanies changes 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for a damaged structure from the change between measured vibration responses and ones calculated from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intact structure. In practice, modelling errors exist in the analytical model due to material and geometric uncertainties and a reduction in the degrees of freedom as well as measurement errors, making identification difficult. To surmount these problems, bootstrap hypothesis testing, which enables statistical judgment without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errors, was introduced.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 structure and real vibration data for a three‐storey steel frame structur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0.
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西向移动的热力强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 °×2.5 °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附近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副高东西向的运动;西太副高短期东西向移动有趋“冷”的趋势,即西太副高向非绝热加热减弱或者非绝热冷却增强方向移动;在西太副高突然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非绝热加热效应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东风带扰动东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增强和东风带扰动西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减弱东退的特征,而且在对流层3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在非绝热加热效应影响因子中,垂直输送项最为重要,其次为局地变化项,水平平流效应最不显著,因此,垂直输送作用和局地变化作用引起的非绝热效应的变化是影响西太副高突然东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