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64篇 |
免费 | 3887篇 |
国内免费 | 22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41篇 |
大气科学 | 1849篇 |
地球物理 | 12969篇 |
地质学 | 4392篇 |
海洋学 | 659篇 |
天文学 | 58篇 |
综合类 | 1276篇 |
自然地理 | 7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286篇 |
2022年 | 465篇 |
2021年 | 718篇 |
2020年 | 625篇 |
2019年 | 691篇 |
2018年 | 626篇 |
2017年 | 632篇 |
2016年 | 559篇 |
2015年 | 717篇 |
2014年 | 892篇 |
2013年 | 901篇 |
2012年 | 932篇 |
2011年 | 970篇 |
2010年 | 884篇 |
2009年 | 1152篇 |
2008年 | 891篇 |
2007年 | 1016篇 |
2006年 | 983篇 |
2005年 | 968篇 |
2004年 | 847篇 |
2003年 | 806篇 |
2002年 | 680篇 |
2001年 | 631篇 |
2000年 | 579篇 |
1999年 | 541篇 |
1998年 | 529篇 |
1997年 | 489篇 |
1996年 | 505篇 |
1995年 | 471篇 |
1994年 | 405篇 |
1993年 | 296篇 |
1992年 | 238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111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76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6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21.
鲁武马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发育多套超深水、超大型、富含天然气藏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以始新统砂体为解剖对象,分析区内重力流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砂体以巨厚层状产出于深海泥岩内部,并与周围泥岩截然接触,测井曲线表现出宏观均一性;岩心揭示此类巨厚砂体是由多期单砂体叠置而成,单砂体是由底部高密度颗粒流和顶部低密度浊流两部分组成,且经历过强底流改造。鲁武马河流三角洲强大物源供给决定了区内砂体分布面积和体积规模;深海滑塌、块体搬运等重力流沉积过程控制了沉积体粒序构造和内部结构;海底区域性强底流持续冲刷并携带走单砂体顶部细粒沉积物,残留了底部“干净”的中粗粒砂岩;多期沉积事件和频繁水道迁移决定了砂体纵、横向叠加展布,并最终形成了区内厚度巨大、岩性宏观均一且连通性极好的超大型深水重力流沉积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922.
923.
天然岩体中常含有多组相互交叉的贯通节理,它们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岩体的力学性质。为了研究含两组交叉贯通节理岩体的强度及破坏特征,基于弹塑性数值流形方法,对不同应力状态下,节理倾角和节理间距不同的岩体压缩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体强度随节理倾角的变化曲线呈现出多波峰、多波谷特点,岩体强度随节理间距变化曲线符合负指数函数形式。根据节理状态,两组节理岩体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3种:岩块破坏、沿一组节理滑移和沿两组节理滑移。两组节理均会影响岩体强度,一组起主要作用,另一组起次要作用,并且节理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基于一组节理岩体强度预测模型,量化节理组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适用于含两组交叉贯通节理岩体的强度预测模型。模型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可为实际工程中正确评估岩体强度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24.
925.
林榕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9,40(1):1-20
综述精密可控震源与陆上气枪2种主动震源特性及在国内区域尺度上的应用,估算观测介质波速随时间变化的精度,探讨主动震源在构建水库地震观测介质波速随时间变化中的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926.
杭州湾工业带经济发展对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in 2005 and urban planning data of 2005-2020 in Hangzhou Bay Industrial Belt,this paper studied the potential risk of the planne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tension to the wetlands by employing a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wetland resourc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diverse,with a proximal distribution to present urban construction lands spatially.(2) From 2005 to 2020,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s will expand vastly and rapidly,and will take over lar... 相似文献
927.
Influence of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on earthquake occurrence trend of active fault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is inferred from the coseismic dislocation data based on a 3-D geometric model of the active fault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Then the potential dislocation displacement is inverted from the deformation field in the 3-D geometric model. While the faults' slip velocities are inverted from GPS and leveling data,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long-term slip vector. After the potential dislocation displacements are projected to long-term slip direction, we have got the influenc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on active fault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of Longmenshan fault, the southern segments of Xianshuihe fault, Anninghe fault, Zemuhe fault, northern and southern segments of Daliangshan fault, Mabian fault got earthquake risks advanced of 305, 19, 12, 9.1 and 18, 51 years respectively in the eastern part of Sichuan and Yunnan. The Lijiang-Xiaojinhe fault, Nujiang fault, Longling-Lancang fault, Nantinghe fault and Zhongdian fault also got earthquake risks advanc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Sichuan-Yunnan region. Whereas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 and Xiaojiang fault got earthquake risks reduce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928.
929.
大地震发生后,大量余震在断层面及其附近发生.余震震源位置的空间分布可以较为精确地勾画出断层面的形状和位置.假定地震发震断层可以用一个平面来模拟,且设大多数余震发生在这个断层面的附近,则可以通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来求解发震断层的走向、倾角及位置.本文首次采用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MS6.8地震后精确定位的小震资料反演了伽师地震断层面的走向和倾角,并以此为基础求得了该断层面上的滑动角.并根据小震丛集性原则,尝试用数学方法先对反演所采用的数据进行筛选再进行反演,所得的结果精确程度更高,验证了这种做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4月14日下午—15日凌晨左右发生在桂西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小时雨强较大、前期以降雹为主、后期以短历时强降水为主的特点;近地层锋面和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触发机制;200 hPa高空辐散流场有利于底层辐合上升运动的加强,可以弥补500 hPa弱槽槽前动力抬升机制的不足;对流层中层具有干冷空气的侵入是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关键因子,而地面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干空气侵入700 hPa层之后数小时内;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θse大值区或者舌区;对流层正涡度从中层下传到底层对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悬垂回波、弱回波区、辐合区、中气旋、三体散射长钉和旁瓣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