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7篇 |
免费 | 287篇 |
国内免费 | 2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1篇 |
大气科学 | 249篇 |
地球物理 | 609篇 |
地质学 | 667篇 |
海洋学 | 494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89篇 |
自然地理 | 5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207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71.
太湖平原区河网结构变化对调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河网水系萎缩,连通性受阻,河网调蓄能力降低,加大了区域洪灾风险和洪涝损失.基于1960s,1980s,2010s的1:5万地形图水系及三个控制站的水位数据,选取河网密度(Rd),水面率(WP),盒维数(D),水位Hurst指数(H),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地区的水系演变与河网调蓄能力变化;并借助代表性单元流域概念,以水位Hurst指数来表征河网调蓄能力,从河网调蓄的物理机理出发,探讨了河网调蓄与河网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受快速城镇化影响,1960s-2010s武澄锡虞地区河网密度,水面率及盒维数分别下降了18.87%,24.59%,7.60%,且1980s至2010s各水系指标的衰减率均高于1960s-1980s;② 1960-2010年,研究区年均及汛期的水位Hurst指数呈下降趋势,其所反映的河网调蓄能力与该地区河网水系各指标变化同步,这表明城镇化引起的河流水系衰减导致河网调蓄能力发生明显下降,非汛期水位Hurst指数先增加后降低,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③ 基于REW概念与水位Hurst指数值,初步构建了河网结构参数与调蓄能力的关系式,并对关系式进行了验证,基本可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城镇化下水系变化对河网调蓄能力的影响,从而为评价平原水网区河网调蓄能力提供了一种相对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2.
分别统计分析了上海、合肥、金华、武汉、长沙、南昌、吉安、衡阳等站生长季热量(﹥10 ℃积温及持续日数)和越冬期低温(﹤0℃负积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运用谱分析方法,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冷暖变化的周期及长期波动趋势。同时,预测本世纪末,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冷暖波动对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可能是一种潜在威胁;指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气候投入,突破传统农业经验,优化农业耕作轮作栽培制度,建设对气候变化具有强的调控功能的新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73.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录测井及岩心粒度资料,埘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延一段的岩石组分、结构构造、粒度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延安组延一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类型,主要包括河床和河漫两个亚相,可进一步识别出河床滞留、心滩、边滩、河漫滩、河漫沼泽、决口扇等微相。延一段延10油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心滩发育,河道较宽,平面上摆动宽度为2~8km,主水流方向由西北至东南;延一段延9油层组沉积时期,受鄂尔多斯盆地湖水面整体抬升的影响,河道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研究区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两条曲流河,平面上摆动宽度约2~4km,河道凸岸发育边滩沉积。 相似文献
974.
基于RS、GIS、景观生态学等方法,以新疆典型干旱区轮台县为研究区,利用1997年、2007年、2017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定量分析轮台县2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估算原理,定量分析轮台县生态服务功能ESV的年际变化,探讨ESV在景观格局演变下的损益和响应,来反映生态输水对塔河沿岸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台县以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林地与草地的大量增加为主,同时耕地、水域、建设用地以及冰川的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相对于整个县域面积依然相对较小;各斑块类型景观格局指数和整体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空间格局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未利用地对景观整体的控制性减弱,土地利用均匀性和多样性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变化显著,散布并列指数先略有下降后明显增加;轮台县20年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ESV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ESV总量不断增大;轮台县ESV的增益集中在林地的增加上,占总增益的65.9%,轮台县ESV的损益集中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入上,说明林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是轮台县ESV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体现典型水源灌溉对轮台县生态的影响,为干旱区生态系统改善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5.
976.
The Harlik metallogenic belt is a favorable area for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of Cu,Au, W, Sn, Mo, Fe, Mn, Ni and Co.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ore-bearing properties of each stratum in the metallogenic belt, based on the 1:50 000 stream sediment measurements in Hami area of Tianshan Mountains,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17 elements, and the ore-bearing properties of 7 stratigraphic uni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u, Sb and Bi are of extremely uneven distribution (Cv≥1.5), and As, Hg and W are of uneven distribution (1.5>Cv≥1.0). There are four distribution types of elements in the region: symmetry, positive bias, negative bias and bimodal. The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se elements and oxides show a wavy and tortuous change in each stratigraphic unit. Iron group elements are mainly enriched in Daliugou Formation and Tousuquan Formation. Tungsten and molybdenum group elements are mainly enriched in Tousuquan Formation. Au is mainly enriched in Daliugou Formation and Dananhu Formation. Au, Cu, W, Bi, Fe, Mn and Zn are the dominant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e main mineralizing elements are Au, Cu and Fe, and their optimum enrichment age is Ordovician, followed by Devonian. The Daliugou Formation of Ordovician is the main ore-bearing stratum. 相似文献
977.
低涡与急流对"04.9"川东暴雨影响的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2004年9月3日~5日川东出现了大范围的强暴雨过程,本文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特征和环流形势,并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本次暴雨进行了二重嵌套模拟,分析及模拟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与中尺度云团、高低空急流和对流层中低层涡旋活动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副热带高压活动和“桑达”台风活动相关。盆地涡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侧,而川东强降水发生在高空急流的南面、低涡东南侧与西南低空急流大风出口区之问。盆地正涡度维持有利于盆地上空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对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垂直上升运动是高低空急流和盆地涡联系的纽带,也是盆地涡动力驱动的结果。分析结果还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在暴雨出现前建立,暴雨和盆地涡同时出现,而暴雨、低空急流和盆地涡几乎同时减弱。高空急流在过程前和过程中是逐步加大,当高空急流出现剧减时,预示暴雨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978.
滇南飑线的发生环境及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NCEP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和CIND3830-C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归纳出滇南普洱市2004—2009年18次飑线发生前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特征、飑线的时间分布特征、飑线的移动路径等。总结了飑线在多普勒雷达图上的基本结构、飑线中强对流单体的基本反射率特征、径向速度特征及天气对应关系,并分析飑线中回波单体的结构与灾害天气类型的对应关系、垂直液态水含量(VIL)的变化与飑线中冰雹的相关关系等。根据灾害类型和飑线中单体的结构将飑线分为5种类型,对飑线的短时临近预报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9.
热泉热液系统金的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腾冲热海、硝塘和藏中羊八井、羊应乡等高温热田内金矿化体地质、地球化学、水化学、微生物和有机质的调查及生物功能实验研究,阐述了热泉热液的金矿化作用和成矿效应。金矿化发生在沸腾面以上非平衡条件和溶解金不饱和且不稳定的水热流体中,金主要富集在非晶质到结晶质的硫化物相中。沸泉、汽泉和热泉流体在升流带和地表泉塘中有不同的成矿效应和特征矿化体,反映了多种成矿作用。证实微生物尤其是嗜热硫酸盐还原菌是热液流体氧化还原作用和金硫化物析沉的内在的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