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1081篇
地质学   643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4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主要河流的输沙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中国 4 0余条重要河流 ,并对这些河流多年来平均输沙量及其环境因素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黄河及其支流的输沙量很大 ,这主要是由于流域干燥的气候、松散的黄土层以及人类开垦活动加剧等原因造成的。对中国河流输沙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河流的径流量、干旱指数、最高海拔和人为活动。而流域年均降雨量、年均气温、相对高差、森林覆盖率等的影响则不明显。与世界主要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因子相比 ,中国主要河流输沙量受到人类活动和干旱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在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主要河流产沙量的估算模式 ,即 log Ds=0 .185 2 log H+0 .3989log R+0 .0 80 3log Q+0 .16 39log Cult+3.0 6 89,模式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和计算分析,探讨了渤海湾黄河入海口区余流的特性。分析得出,该海区余流主要受潮波系统、季节风及入海径流的影响.这3种因素在渤海湾黄河口海区均可独立产生各自的余流场,该海区的余流场依海区的位置和季节的不同由上述3种余流流场叠加而成,叠加后的余流场将对黄河入海泥沙的扩散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impact of impervious surface in the Templeton Gap watershed (Colorado) could be reduced through the use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 strategies. LID is a sustainable stormwater approach to land management that retains runoff close to the source by preserving natural landscape features and limiting imperviousness. 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LID techniques could reduce peak flows generated by stormwater runoff, allow city engineers to restore the stream channel to a more natural state,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residents and the security of property below the levee. This study developed a model of the Templeton Gap watershed and its associated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using the Storm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 develop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small urban watersheds, SWMM allows users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stormwater runoff dynamics and project the impact of hypothetical LID features such as porous pavement, rain gardens, and infiltration trenches on runoff and streamflow.  相似文献   
994.
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径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效应是水循环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径流效应分析是研究该流域径流演变、水旱灾害的基础。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年五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交换变量等指标,评价了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关键变化区域及其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SCS模型的降水—径流方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80-2005年时期,长江流域土地转移活跃程度在第一(1980-1990年)和第四(2001-2005年)时期内明显高于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上游四川及其北部地区的活跃程度最大。1980-2005年期间水田、旱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变化幅度都在8%以内。但受不同时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因素影响,耕地(水田和旱地)和林地、草地呈现相反的变化,而水域、未利用地和城镇用地相对变化较大;其中快速的城镇化导致城镇用地增幅最高,可达196.58%。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导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变大,变幅从-0.67%到0.80%,平均增幅0.05%,变化最显著的地区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长三角一带。径流系数的增加导致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995.
Many rivers originate in high mountainous region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the runoff and water balance in these regions remain unclear due to the lack of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harsh environments, and the variabl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on alpine land-cover types with different water balances. Using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from CoupModel, water-balance values collected at five alpine land-cover types (steppe, shrub meadow, moist meadow, swamp meadow, and moraine) in a small alpine watershed, the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 China, from October 2008 to September 2014, were compared. Measured evapotranspiration, multilayer soil temperatures and water contents, and frozen-depth data were used to validate CoupModel outpu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levation is the primary influence on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and runoff coefficients in alpine regions. Land-cover types at higher elevations receive more precipitation and have a larger runoff coefficient. Notably, climate warming not only increases evapotranspiration but also particularly increases the evapotranspiration/precipitation ratio due to an upward shift in the optimum elevation of plant species. These factors lead to decrease runoff coefficients in alpine basins.  相似文献   
996.
我国入海河流河口地区海陆分界线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健  吴桑云  李萍 《海岸工程》2003,22(2):51-59
目前我圈大多数入海河口地区没有划定明确的海陆分界线,导致相关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不利于解决河口海岸存在的污染、湿地退化、海岸侵蚀等环境问题和加强河口海岸地区的综合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划定明确的河口海陆分界线.根据我国主要入海河口的类型及特点,从合理性、实用性、稳定性等多个角度提出分析了关于河口海陆分界线划分的几种观点,总结其优缺点,最后提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2  18 5 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流路变迁及海岸线变化2 1 三角洲上流路变化黄河自 1 855年夺大清河入渤海以来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 ,在近代三角洲范围内决口、改道频繁。据史料记载及实际调查统计 ,决口改道 50余次 ,其中较大改道 1 0次 (见表 5) ,即 1 855~ 1 938年发生 7次 ,1 938年 6月至 1 94 7年 3月山东河竭 ,1 94 7~ 1 976年发生 3次。 1 855~ 1 938年三角洲上实际行水历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经多方查对历史文献 ,扣除了由于河口段以上决口改道使三角洲河竭的时段 ,黄河自 1 855年 7月至 1 999年 1 2月北流入渤海的 1 44 4年中 ,…  相似文献   
998.
洪泽湖水情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湖区水文资料,本文从出入湖径流量,水位年内和多年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洪泽湖水情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9.
格尔木河地表径流的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中部的格尔木河是盆地内第二大河流,利用收集到的格尔木水文站1991年至2018年共28年的地表径流日监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Moving t-test,MTT),以及滑动移除近似熵(Moving Cut data-Approximate Entropy,MC-ApEn)法对径流数据进行了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格尔木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稳定,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其速率为1.89×108 m3·(10a)-1,但年内平均径流量变化极不均衡,夏秋季径流量相对较大,占年径流总量的53.86%,其中7月径流量最大,占年径流总量的14.6%。2)联合MC-ApEn方法和MTT方法能准确确定出突变点位置,突变探测能力较好。MK方法和MTT方法分别受时间序列长度和时间窗大小的影响,难以准确识别出突变特征,其中MK方法仅能识别出较少的突变点。3)根据MK方法得出的结果,格尔木河年月日尺度的流量序列数据的突变点位于2007年附近,可能与2007年的流量幅值偏小有关。联合MC-ApEn方法和滑动t检验法,在月尺度序列上给出的稳定突变点分布在1996年、2001年、2009年和2015年,结合2010年格尔木发生的大洪水事件,2009年的突变可能指示了该次事件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00.
刘绿柳  王国复  肖潺 《气象》2023,49(11):1396-1404
次季节气候和径流预测是主动减灾的一个关键。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三代气候模式系统的次季节到季节模式(CMA-CPS v3 S2S)的气候预测信息和HBV水文模型,应用集合预测技术研发了未来40 d时段平均径流量和时段内极端干旱概率预测模型,应用平均方差技巧评分、距平相关系数、相对操作特征曲线面积、布赖尔技巧评分开展了回报检验,并检验了2021年黄河流域径流异常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以较高技巧预测黄河流域未来40 d时段平均的径流量,且表现出枯季预测技巧高、湿季技巧低的季节差异;对秋末11月和冬季3个月(12月、1月、2月)的极端干旱概率预测也有较高技巧。对于2021年5—8月黄河上中游干旱和9—10月的秋汛,该方法正确预测了除6月、9月外的其他4个月的径流异常方向,但异常程度与实况存在差异。对径流预测水平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表明,S2S降水预测能力影响径流预测水平,特别是丰水期的径流预测,但还有降水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径流预测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