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511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相似文献   
72.
The new approach to global geomagnetic sounding is developed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of spherical harmonical analysis and subsequent transfer function determination.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minimizing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magnetic fields. The discrepancy is considered as a function of the medium model parameters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external fields.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laterally inhomogeneous as well as homogeneous earth models. An example of its application to a radially symmetric model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73.
磁偶源频率测深法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多年来,人们对这种方法的正演理论和反演解释进行了研究。文中利用快速汉克尔数值滤波算法计算了层状介质上直立磁偶极子的电磁场响应以及频率测深视电阻率的振幅响应,这种计算方法与常用的数值积分算法相比,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同时详细地讨论了磁偶源频率测深的特点及视电阻率理论曲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
豫北及其外围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成科  赵金仁 《地震地质》1994,16(3):243-253
利用菏泽~长治和郑州~济南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一维、二维射线追踪走时拟合与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该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断裂较发育,对应其地壳深部界面和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较明显。在华北坳陷区南部上地幔隆起的背景上存在两个局部凸起,凸起最高处与浅部的东濮凹陷、汤阴地堑基本对应,M面埋深分别约31km和34km  相似文献   
75.
电测深曲线二维反演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应用有限元及阻尼最小二乘法进行电测深二维反演解释技术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区域网格剖分方法、有限元系数矩阵的合成、雅可比矩阵的计算及法方程的解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由此在微机和工作站上设计了程序软件,经过对理论电测深曲线及实测电测深曲线进行的二维反演解释,结果表明,在微机和工作站上实现的二维反演解释软件可以用于实际测深资料的解释。  相似文献   
76.
多频测深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频率域测深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频测深方法,实现一机多频同时观测的目的,以提高观测速度。本文讨论了多频观测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工作特点,并提示实现这种观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77.
频率域电磁测深中的记录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讨论了频率域电磁测深中的记录规则,然后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在不考虑微弱的阴影效应时,将测深点作为频测记录点更为合理。野外试验对比说明了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78.
祁连山中段深部电性结构及潜在震源危险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中段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课题采用MT重复测量方法,在该区建立的长约400km的剖面上进行监测。本文根据监测所获取的MT参数,从静态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电性横向变化特征,进而评估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研究发现,该区深部介质电性的物质特征有:1.部分地带呈现出剧烈的电性横向变化,2.具有极为发育的特殊增厚的壳内高导层地段,3具有高、低热流的过渡边缘地带,4.具有与活动大断裂相交汇的隐伏断裂构造的局部地段。近年来该区地震活动增强,数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具有上述特征的地带中,该地带将可能是祁连山中段的强震-大震潜在震源危险区。这四种电性特征将是潜在震源区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79.
邱爱金 《铀矿地质》1994,10(2):113-118
本文针对山区电测深的结症,通过实例介绍了一种新方法──多源电测深法的应用效果。在三面环山、岩石裸露等物探自然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应用多源电测深法成功地圈定了8411西段铀-硅质体的展布,预测了银竹凹铀成矿远景区段,为8411矿床的扩大指明了方向。实践表明:多源电测深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工作效率高、资料解释直观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80.
频率测深的地形影响及其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含源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按照二维地形条件下的线源非齐次赫姆霍兹方程确定其边界条件,用边界元法计算了起伏地形条件下线源的频测影响曲线,并将其转换为二维地形点源赤道偶极装置频测曲线。总结了地形对频测曲线影响的规律,提出了地形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