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21.
针对仅利用无线信号源和其发射信号强度定位会丢失待测位置与信号源之间固有空间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已知位置接收信号源发射的无线信号强度测量未知点的低成本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深入分析了待定位点和无线信号源以及信号覆盖范围之间的空间关系,充分利用RCC-8空间关系模型进行无线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融合空间拓扑关系的基于无线信号强度的室内定位方案能够优化定位流程,并在测得位置中反映待测点和信号源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2.
为了适应不同颗粒度的业务需求,最大化波分复用传输系统的频谱效率,光网络正逐渐朝着更灵活、高效、节能的趋势发展.基于带宽可变收发机(BVT)的灵活光网络传输技术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支持灵活光网络的数字相干光传输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发射端支持传输速率可变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以及接收端相应的调制码型识别技术,最后对灵活光网络传输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3.
变形监测信号消噪的不确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表现为一种弱信号,误差呈现为强噪声。小波包分解消噪是对分解中所得到的高频部分再继续细分,因此具有更精细的消噪能力。采用最优小波包基进行信号重构的过程中,信号有一定的损失。若将消噪过程近似成拟合,拟合误差符合正态分布,可以采用假设检验法估计信号重构误差的区间,进而确定信号重构误差的不确定度,评价小波包消噪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4.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布在天津市宝坻区和廊坊市永清县的2个观测台站在2021-04-16河北滦州MS4.3地震前均观测到大气电场异常。宝坻站监测到过境云与地质活动混合型电场异常信号;永清站监测到湾型持续电场异常信号,属于典型的临震前小时尺度先兆信号,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宝坻站的异常电场信号。对比电场异常期间2个台站的气象活动和空间天气活动发现,虽然2台站电场异常信号的表现方式不同,但背景变化中均隐含大型地质活动信号。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可通过分析多源活动导致的空间静电演变过程,形成有效的识别方法,在一定的气象活动范围内,从大气静电监测数据中提取中等以上强度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25.
Oceanic current data in the warm pool region of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measured by upward-looking moor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 at two equatorial sites (147°E and 154°E) and two off-equatorial sites (2°N and 2°S, 156°E) during TOGA/COARE Intensive Observing Period (IOP) from November 1992 to February 1993 are used to examine short-term variabilities in the upper layer above 160–240 m. In time series of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currents in many layers, spectral peaks are found at periods around 2 days and 4 days in addition to high energies in a period range longer than 10 days. The signal with the period of about 2 days has significantly high energies at all sites, and its magnitude is higher for the meridional current than for the zonal one. This signal is especially active in the first half of IOP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in 1992. In this period, the quasi-2-day signal in the current field is coherent between northern (2°N) and southern (2°S) stations, but it has no evident relationship with that in the surface wind field around the stations. The quasi-4-day signal with the period of about 4 days has highest energies in layers above 160 m at the southern station, and is coherent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tations. Besides, the signal at the station of 2°S has a significantly high coherence with that in the wind at the southern station, suggesting that it is a loc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26.
张季生 《物探与化探》1999,23(4):296-300
用直立长方体的磁模型对三维解析信号方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维解析信号方程是一个近似的关系式,其近似程度与磁源的几何参数有关.用增强解析信号技术计算磁源埋深和磁源边界位置的误差依赖于磁源的水平尺度与其顶面埋深的比值.  相似文献   
127.
瞬变电磁勘探中早期信号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瞬变电磁法实时检测早期信号要求瞬变电磁仪具有很快的时间响应,这就需对仪器设计提出很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采样原理结合软件编程处理进行早期信号检测的实用方法,模拟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8.
广西前汛期大涝年预报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恒强 《气象》1999,25(11):29-33
通过对高原地面气温,热带海表面温度和南半球气旋资料的普查分析,经验性地挑选并提出1月份拉萨地面气温距平4月份赤道东西太平洋海表温度梯度,4月份赤道印度洋海表升温幅度,1月份南半球低纬气旋数等4种能提前1-2个月比较准确地预警广西前汛期大涝的因子,指出高原热状况,热带海洋行为,南半球低纬大气的斜压性是影响广西前汛期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9.
我国夏季雨型的前期异常特征及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1951~1995年资料研究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各雨型的前期大气环流及我国地面气象要素场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冬季1月份北太平洋地区、秋季中国南海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有预报我国夏季雨型的信号.夏季不同雨型的前期冬季特征不同,我国的降水、气温场也有差异,4月份我国大范围的温度异常也是值得注意的预测信号.这些特征可以作为我国夏季雨型的预报信号及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30.
梁沙沙  李海滨 《中国地震》2023,39(1):98-115
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所在区域的9个固定台站的连续地震波形数据及震中区中国地震科学台阵记录的远震事件波形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对连续地震波形低频异常信号进行提取的同时,利用远震事件波形中的P波及其尾波数据探测震中区域部分台站地下结构信息,试图对主震发生前后出现的低频异常信号进行构造解释。研究结果显示:(1)9个固定台站提取出的地震波低频信号在2008年4月17日至2008年4月19日同步出现持续约40小时的先升后降异常形态,同时伴有间断性突跳并在震后密集呈现;(2)震中附近研究测线在不同时段内岩石圈结构出现变形,且在震中附近,位于发震断裂上的台站与非发震断裂上的台站相比,其地下结构变化更明显。震中附近研究测线的岩石圈结构在不同时段变形现象是使用与提取低频异常信号相同频段(0~5Hz)的数据所得到的,反映地震连续波形中记录到的低频异常信号与震源区地下结构变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